人生就要去繁从简,才能把更好更有价值的事物请进生活中来

人生30岁之前做加法,30岁之后就要做减法。而真正的减法生活,从断舍离开始。

断舍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智慧。时下,“断舍离”已成了朋友圈里的热词,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心情需要重新“整顿”。

“断”是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指舍弃多余的废物,“离”是指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断舍离有三个层次:初级层次以物为中心,以“扔”为方向。中级层次以关系为中心,以物人和谐相处为目的。高级层次以精神为中心,以灵魂的自由为出路。

如若当断不断、当舍不舍、当离不离,只会不断的负重前行。就像一个人去登山徒步,背包里能带的东西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会选择尽量轻便实用的东西。带得太多,只会让自己脚步沉重。其实,那若大的行囊中,有很多是可以摒弃的,如那些世俗的偏见,物欲的躁动,追逐的劳累,取舍的烦忧。

展开剩余79%

断舍离不是教你禁欲,而是教你找回自己。我们拥有多少东西不重要,甚至我们想要拥有多少东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在物质中坚守本心,在纷繁物欲中保持快乐。做减法,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赘,才能把更多更有价值的事物请进生活中来。幸福的人生有时候并不是累积而成的,而要通过割舍来获得。

蛮欲缭身,何以解脱?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诸多执念,导致多人心智迷离,烦恼丛生。心若不动,烦恼枉然,心更像是一面镜子,浮云来往不着痕迹,用一种内心的清凉活好人生那些断舍离,断纠缠,舍固执,离烦恼,活好生命的现在。

断舍离,主张凡事适度,推崇人生留白。正如欧阳应霁提出“半饱”理念:“半饱是一种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蓝天。”人生若觊觎你不能决定的东西,你将陷入不幸。减少不需要的,你会得到更多。断舍离其实就是灵魂的断舍离,是让自己的心更纯,更净,更广,更深。

当下的一点一滴,都是由曾经的当下一点一点的积累的。未来也同样如此,所以为了幸福,我们就必须要有智慧的进行断舍离。只有一切多余的东西都移去,我们才有多余精力发现自己的真正需要,发现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通透灵明的人生,从当下的断舍离开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的灵魂亦是如此,欲得人生之灵明通透之境界,只需让精神简到极致。

世上只有一样东西,可以让你体验自由的快乐,却不并一定需要丰盛物质的濡养,那便是一个人的精神。蓦然回首,我们一生所有的出发,都不过是寻找一条灵魂回家的路而已。

梭罗在著名《瓦尔登湖》里这样写道:“我们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面对不断膨胀的物欲,我们需要的是一颗能静下来的心。多余的财富只能够购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人生就要去繁从简,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赘,才能把更好更有价值的事物请进生活中来。精神的自由通常不是通过物质占有而获得,而是由割舍开始。丢掉那些该丢掉的,专心那些该专心的,你才能找到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精神极简的人明了人生苦短的真相,懂得删繁就简,了解、选择、专注于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中的蓬勃与丰富。

精神的归位,才是真正高层次的断舍离。

心灵归位,身心合一,清空自己的空间,清空自己的思想, 清空自己的身体,清理身边的一切,才能轻松前行。当一个人对价值观及生命意义有过深刻的思考,精神自然就会“自我归位”,自然就会找到自己该做的事、该爱的人,灵魂必然得到通透灵明。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林清玄说: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放下执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这一生,我们穿越红尘,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精神的素与简。心灵越素简,越能听见内心的声音,内心越是绚烂丰盈、星辰大海。精神上的清澈,灵魂里的通透,才是真正极简主义的精髓。

精神的极简,才是一生最珍贵的奢侈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