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生俱来的幽默梗,请一定要接住!

国庆长假前,OK煞有介事的和我说:“妈妈,今天发生了件超级恐怖的事,非常非常恐怖。”

我赶忙问他啥事,他说:“今天老师把我的作文贴墙上了。 ”

我心里一抽,猜想莫不是动作太慢、没写完,又或者写得不行,被当错误范本当众批评了?这小子估计是想老实坦白,为了踏实过个长假

正思考着怎么回复。结果他说:“老师给我打了A(注:就是评分的最高级别),还让我上去读给大家听。妈妈,你说是不是太可怕了?”

我大舒一口气,可为什么小家伙的认知就这么奇怪呢?明明挺好的一件事,他非要搞得像见不得人似的,还那么夸张,我问:这不是挺好吗?这有啥好恐怖的呢?

我这边话还没说完,他那边着急得张牙舞抓起来。

我紧急掉了个头,打趣又做出夸张的表情说:“哎哟,真的嗳,太恐怖了,怎么这么恐怖啊。来来来,让我抱抱,还怕吗?

没想,OK皱成一团的脸瞬间就舒展了。

接着他又继续碎碎念:“妈妈,怎么办啊,我的作文贴出来,都被他们看到了,我还读了,他们都听见了。太恐怖了.......”

还能怎么办?!有你这么矫情的么?但我还是继续陪着演戏,用他所期待的“深表同情”接着他的话说:“唉呀,是呀,怎么办呢?都被他们看见了唉。”

他轻轻地往我身上靠过来,故作微微叹息其实又有点娇嗔的语气说了:“全班就3个人的作文贴出来了......”

哎哟,这时候我已经彻底明白了,他这是嘚瑟,是凡尔赛。

“那么,咱们下次继续?”我说。

OK笑了。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感触,其实从小到大孩子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他们不想道破的博大人眼球的方法。

而他们也总有着与生俱来的、属于他们的幽默的表达方式。所以他们喜欢的沟通方式,是能get到他们的幽默、接得住他们的“梗”的互动。

这个时候千万别一板一眼、正儿八经,这会让他们觉得索然无味!

妈妈们经常留言说,要从孩子嘴里问点事永远问不出个啥,那叫一个金口难开,想和他讲点道理,就更是堪比登天。尽管我自认为很会沟通了,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

不过,慢慢的我发现,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错过了和孩子打开话闸子的机会。

OK念大班那会儿,有一次,他和我说:“妈妈,我和你说个很搞笑的事。”

我当然是认真竖起耳朵听的。结果他说:“今天我们班的小马说他的妈妈是巫婆...... ”一边说一边咯咯咯地笑得腰都直不起。

就这?!

真心get不到孩子的笑点是什么。那天我一点也没配合,还一板一眼地教育他,这样的玩笑不但不有趣,如果让她妈妈听到了肯定会很伤心.......

这样回应的结果自然是,冷场!聊天就此结束!

孩子一头热情,我们一盆冷水。怎么可能聊得好?

后来我终于有所意识。所有当OK又一次和我说起类似我们大人看似毫无价值、但他们却认为很有意思的趣味事时,我耐心并且很是接纳地听完了。结果,那天他像打开了魔盒一般,说了很多很多!

之后我发现,很多时候前面的那个恶趣味,只是OK前面抛的梗,只要接住了,后面就畅聊了!

于是,慢慢地,我开始放弃我的雅俗好坏评判标准,不管OK抛什么梗,我都先接着。

真是那句话:认真你就输了。

所以,一定请记得,永远都要感受孩子所需要的共鸣,而不是一味地“认真”。老盯着对与错,人家想说笑,我们想说教,于是就越来越聊不到一块儿去。而如果我们还不调整自己的心态,未来可能真的会和孩子越来越聊不动。

对了,其实很早我就跟大家分享过,耶鲁大学40年的研究成果显示,2岁开始,每个娃就开始有幽默感的语言和举动了,这之后,他们的幽默感发展得越来越好,请爸妈都好好保护好它!

如果觉得今天的文章有用,请在文章右下角在看”、“点赞”给咱们一个双连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