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类证——暑病

暍病三章

  暍者,夏月而伤风寒,郁其表热。表热盛则内气虚,故不可汗下。以寒则伤形,故外闭而为实,热则伤气,故外泻而为虚。当内度本气之虚实,不宜外泥时令之热寒。汗、下、温针之法,所以伐正而扶邪,不可轻犯也。

1 暍病,即暑病。暑病之来路,夏月暑令,阳气发泄,汗出而窍开,外感伤寒而皮毛窍闭的意思。外感之寒,闭其暑热发泄之时令,暑热不泄而内蒸,是为伤暑也。本气之盛,则如中风,暑热外蒸而汗出,暑热内伤则燥烦;本气之虚,则如伤寒,不能外蒸,暑令不泄,而寒闭之。外感伤寒,闭其暑时之令,是为伤暑。

2 当内度本气之虚实,不宜外泥时令之寒热。此句也可释为不可以暑月天热而畏用附子干姜,更不可以暑月天热而大用寒凉,此皆后世医家庸论遗毒,当以本气虚实为主。而时令之泄,是四时之定理也。

暍病一

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1 太阳中暑者,夏月而伤风寒也,包括中风与伤寒,皆为伤暑。发热恶寒者,此为表证,表寒之外闭,时令之热蒸。余下之证,皆为里虚之证。身重而疼痛,寒闭湿盛,风湿相抟,经络壅阻,则见身重疼痛。脉弦细芤迟者,皆为里虚之脉。小便已洒然毛耸者,水降气升也,此也如人小便后身一抖或起鸡皮疙瘩一样,水泄而气舒,水泄而气升之义。小有劳即身热者,外闭而里虚,暑令不外泄,故阳郁外热。手足逆冷者,此为里虚之证,对应里虚之脉,弦细芤迟。口开齿燥者,胃逆不降,火盛而齿燥也。若发汗解表,由于里虚脉弦细芤迟,则恶寒甚。若加温针,汗为夺血,亡经中之阴。若数下之,肝脾俱陷,膀胱湿热,风木疏泄,则见淋甚。

2 脉弦细芤迟者,人本气之里虚也,此也正合手足逆冷证,夏月阳气发泄于外,阳虚则不能发泄,稍感外寒,即病伤暑,则外热而里虚。

按;此伤暑者,虽有外感和里虚两方面,治以脉虚里虚为主。内虚者,易感外寒,稍感外寒即不能发泄而内郁。夏月外感风寒,里虚和里盛之人又完全不同,里虚易伤外寒,脉弦细芤迟,里实则不易伤外感,偶伤外寒中暑,即太阳中风之理,暑热内蒸而燥烦,暑热外蒸而汗出,人参白虎即可。学下条则知。

3 皮毛外闭,内有虚寒,又逢暑月发泄而不能外发,故肺胃郁闭,小劳即热。前齿板燥者,是阳明之阳,因虚不能外发,又逢时令之旺而不泄,胃气上逆,则火旺而齿燥也。

4 开头——表热盛而内气虚,故不可汗下,汗则亡阳,下则伤中,针则亡阴。

暍病二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1  太阳中热者,是暑病之义,此中热者,是寒闭皮毛而中暑时之热也,暑热外蒸皮毛,故有汗出之义。此同太阳中风之理,寒闭其营,营血发散,则为中风。寒闭其暑,是为太阳中热,暑热外蒸,故汗出恶寒也,暑热伤肺,津液枯燥,故见身热口渴,人参白虎汤,清伤暑之热燥,益气生津也。人参白虎,清金泻热,益气生津,实不刊之神方。

论;暑时热盛而寒少,故不用桂枝通经解肌,因时令之泄而不能泄,则暑热伤肺也。

附;《金匮》卷四,489页,太阳中暑,必感外寒,郁其内热,肺伤热燥也。人参白虎,清金泻热,益气生津,实不刊之神方。

附;闫青林医案,暑病

患者,某某,出差一周多,2017年7月13日晚间坐飞机返回青岛,飞机上空调温度开的很低,连日劳累在飞机上不知不觉睡着了,下飞机后感觉很不舒服,回家后天气闷热也没有休息好,第二天出现症状;清鼻涕一个劲没完没了的流,并猛打喷嚏,感觉脸部,皮肤有点微热,心烦不眠。未发热,不恶寒,食纳正常,就是感觉浑身不舒服。疏方;白虎人参汤,

党参10克,生石膏10克,知母10克,甘草7克,粳米100克

煎至粳米烂熟,将药汁倒出,温服,服药后五分钟,身体微微出汗,鼻涕止,心中烦热慢慢消失,十分钟后,身体感觉非常舒服,一剂即愈。

暑病是夏天感受风寒之病,临床必见烦热,是临床辩证暑病的重要指征。方中生石膏、知母主治功能,都是泻肺热而除烦燥。如无心烦热之证症状,该方不是对证之方。须注意识别。

论;本条病例,非常典型,即是伤寒病,又是典型的暑病,这就是活教材。

暑热汗出,是时令之泄,空调之凉,逼其不泄,则时令之气,内伤为热。皮毛窍闭,肺气不能外达,则上冲鼻窍,故猛打喷嚏,肺气不降,则清涕不止,暑热伤肺,故见微热,心烦不眠。只是空调之微寒,外逼之暑盛之蒸泄,故未见发热,也不恶寒。

闫老师对暑病的认识,非常深刻,若不知为暑,极易走偏,而用解表之法。太阳病与暑病,就是一念之间,仅是时令之别,此也抓住了暑病的心烦热之主症。认识了暑病的病理,配上临床病例,则理解更深刻。这样的病症非常多,空调时代的常见病,群发病,这也是中医的基础病,病理清淅,药到病除,一剂即愈。

暑病;再加一条,以学经验;五苓散12暑天伤寒《诊余集》

余某,年五十,因暑天到浒浦,舟中受热受风,是晚回店,发热极盛。至晨,脉伏肢厥,二便皆秘,遍体无汗,项强几几,体寒。邀余诊之,曰;风袭太阳之表,暑湿热郁于里,急宜开表通阳,迟则恐成则痉。叶天士曰;通阳莫如通小便,使膀胱一开,一身之阳气皆通,即进以五苓散,每服五钱,煎沸汤一大碗饮之。饮二次,小溲通畅,而波霸出脉起厥回,体转热矣,此症虽轻,如作厥深者热亦深,投以沉寒凉药,危矣!故志之以示后学。

论;先来复习一下暑病的定义;暑者,夏月而伤风寒也。

本条是暑天伤寒,是暑病,还是伤寒?我更偏向于暑病。因为暑病不用解表,而暑热外蒸,自能表解。而伤寒之病,在暑天之时,因表热盛而内气虚,不可汗下。

本条医案是暑天伤寒,遍体无汗,项强几几,体寒,这都是伤寒表病的典型症状,正因为此是暑天之时令,所以为暑病。脉伏肢厥,伏为本气之虚,厥为外寒之闭,二便皆闭者,有点让人看不懂。从大小便分析一下,外感伤寒,大便闭者,阳明阳实,是脉大有力,此见脉伏,不是阳实;若大便滑泄者,是对应脉伏之象,此大便闭,显然不是阳实。小便闭者,而见脉伏,显然是虚证湿盛。暑热之时令,表热外盛,自能外蒸,然外寒闭者,阳气不能外达,因里气之湿而不能外蒸也。五苓散利其小便,湿泄则气行,阳气自能外达,暑时外盛之阳,自能蒸泄,暑时表闭之微寒(暑热之时,热盛而寒少,故为微寒),所以汗出窍开,而表能自解。利其小便者,湿泄而气行,暑热之阳,自能达表,发泄表寒,即是叶天士所谓的通阳之法,也是暑病的不可发汗之法,也是暑病的内度本气之虚实之理。暑病不可发汗,因表热盛而里气虚,若误发汗,则太阳之表寒去,少阴之内寒来,故则恶寒甚。

舟中受热受风,此风就是伤寒之义,发热极盛者,是暑热之令,不能外达,湿热互结于内也。遍体无汗,项强几几,体寒,此就是典型的伤寒表病,但在暑天,所以五苓散,利尿泄湿,暑热外蒸,阳自达表,汗出窍开。暑热之时,天气热盛而外寒微,表热盛而内气虚,所以阳气外达,外热之盛,自能蒸泄表寒,而窍开汗出。所以此病,有遍体无寒,项强几几,体寒者,虽是表寒之证,却不用麻黄桂枝解表,而能自愈。

再论;暑病者,夏月而伤风寒。即使为风,也为先伤寒,而后病风,把白虎加人参汤的汗出亡津证,可以类比成太阳中风证理解。五苓散证类比成太阳伤寒证理解。唯独区别治法不同,此在暑时,不能用麻桂方解表。而是另有治法,白虎加人参与五苓散即为善法。仍是本气之虚实,燥湿之别,虚实之辨也。

暑天伤寒,热不外泄,则暑热伤肺,则白虎汤,清肺之热燥之义,暑热外蒸,则汗出亡津,津化于气,津泄而气也亡,故白虎加人参汤的补气以生津,补气以化津。暑热外蒸,亡津燥盛的白虎加人参,正好对比暑热里虚,湿盛脉伏,不能外蒸的五苓散,因里湿盛,故见脉伏肢厥,五苓散利小便通阳,则暑热之阳,自能外蒸表寒,窍开而表解。(本条与医案篇五苓散12是重复内容,是后修改的,得制过来,以助学习)

叶天士所谓的,通阳莫如通小便,小便利而阳自通,此通阳者,湿泄气行,是阳气自通,也是暑热时令外蒸之义,暑热外蒸皮毛之寒,即是阳气自通。

黄师注解暑病,不可汗下。以寒则伤形,故外闭而为实,热则伤气,故外泄而为虚。当内度本气之虚实,不宜外泥时令之寒热。五苓散者,即是本气虚实之法。寒则伤形,如只是形病就作伤寒,发寒解表则已;但此形病又加暑时之令外蒸,热伤于内,津亡于外,即是白虎加人参汤。如形病而加里虚,小便不利,即是本条五苓散证,湿泄阳回,阳气渐实,暑热外蒸,汗出表解而自愈。

本条暑病,核心重点;就是湿热互结之证。湿为本气虚,热为暑之时令,总因暑时之讼,伤外寒表闭,郁其体内本虚之湿邪与暑时之令热,湿热互结而见的杂病之象。

本条医案,最后一句,以示后学,是防止误作厥阴病,厥深者热亦深,而误下泻之。首先这句提示是非常重要的,在治厥病时,为防误治,当引以为戒。厥阴篇也提到过,厥不可下。本条其实暑病,也不可误下,若是下之,则病淋甚。这个医案很好,是属于暑病内虚证,正是暑天,所以五苓散,利尿以通阳,不解表则表也自解。此医理在今天,非常实用,因为伤寒虚病,是主流病因,在加上空调时代,所以此类病例,会有很多的。

暍病三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冷水洗浴,汗孔未阖,水溃经络,而皮毛闭塞,经热不泄,故身热而疼。水阻气滞,故肢体重浊。热伤肺气,故脉微弱。肺气遏闭,必生痰饮,《金匮》以瓜蒂吐之,是定法也。

论;暑令之时,阳气发泄,皮毛窍开,浴于冷水,汗孔未阖,水渍经络,故肢体沉重,水阻时令之气滞,故伤暑热。暑令之热,不能发泄,故身热而疼,暑热伤肺,故脉微弱。肺气郁闭热壅,必生痰饮,是以瓜蒂吐之,此是定法也。吐去肺郁之痰,泻皮中之冷水,水去则窍开而热泄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