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法国被德国占领后一分为二,为何没有出现大规模游击战?
法国勃艮第地区的一对夫妇在翻修自家老宅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隐藏在墙壁夹层内的小型军火库,他们从中取出了3支英国造的司登冲锋枪、3支手枪、12枚手榴弹和超过1000发子弹,其中两支冲锋枪还被刻上了名字,分别为'佩佩特'和'爱丽丝',不知道是使用者的名字,还是某种昵称。从这些武器的型号可以判断,这很可能是二战时期法国抵抗组织的一处武器藏匿点。尽管它们已经在夹墙内隐藏了超过70年,但保存状态相当好,枪身上有少许锈迹,帆布制枪带也很完整。
■勃艮第地区的法国夫妇在住宅内发现的二战武器,包括3支司登冲锋枪和15只弹匣。
其实,这对夫妇的遭遇在法国并不少见,因为在二战时期,整个法国境内都遍布着抵抗组织,他们隐藏在城市和乡村,以各种方式与德国占领军和维希伪政权展开斗争,而战争期间遗留下来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军火库绝不在少数。早在1940年6月法国战败后,愤慨于德国占领和不满维希政权投降立场的法国人就自发地进行反抗,他们聚啸山林,以游击战或其他方式展开抗德斗争,尤其在山高林密且最初为维希政权控制区的法国东南部中央高原地区,抵抗运动迅速兴起,规模从10人到上千人不等。这些活跃于山野田间的抵抗战士被称为'马基',这个词源于法国山区的一种灌木丛,其实暗指抵抗战士们藏身和战斗的地方。
■1942年时法国科西嘉岛的抵抗战士。
在1940年至1944年间,包括科西嘉岛在内的法国各地都有抵抗组织在活动,真可谓到处都是'星星之火',然而在战争的大多数时间里,法国抵抗运动却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他们给德国占领当局制造的麻烦也相当有限。估计很多二战迷都没有听说过驻法国的德军部队像中国沦陷区的日军那样,整天搞扫荡、清乡,乃至'三光政策'之类的治安作战,这并不是说德军要比日军更文明,其实党卫军在法国也犯下了屠村的暴行,但就整体而言,法国的抵抗运动在形式上并不激烈,比起中国抗日战场,以及苏联、南斯拉夫等东线战场的游击战,都要平淡得多。
■活跃于法国北部加来地区的抵抗战士,由于距离英国很近,非常便于接受空投物资。
为什么在德国占领下的法国没有形成像中国、苏联、南斯拉夫那样的大规模游击战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要从德国占领军及其合作者和抵抗运动本身两方面入手。1940年6月22日法德贡比涅停战谈判中,德国提出相当苛刻的条件,将法国一分为二,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要求法国支付高额占领费用等等。同时,为了避免法国在北非属地继续抵抗,德方做出一定让步,比如允许法国政府继续管理法国东南部,即维希政权,同时在占领区也享有一定的权力等。德国在占领区也采取某些怀柔政策,恢复社会生活,尽量缓和与法国民众的矛盾,同时招揽合作者,协助维持占领区秩序。此外,占领当局也推行恐吓镇压政策,比如连坐报复,如果一个德国人在占领区遭到杀害,就要处决10名甚至更多的法国人作为报复,纳粹盖世太保也积极进行渗透活动,刺探抵抗组织的情报,策反不忠分子,将反抗行动扼杀于萌芽之中。
■1940年6月22日,在贡比涅停战谈判现场,希特勒和高级将领们谈笑风生,这一刻算是他的人生巅峰。
德国人通过软硬两手遏制法国抵抗运动的发展,这是法国没有发生大规模游击战的客观因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抵抗运动本身的缺陷。相比其他国家的抵抗组织,法国的抵抗运动有两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强烈的地域色彩和地方自保主义。法国的抵抗组织多局限于本乡本土的小范围内活动,以同乡情谊作为维系组织的情感纽带,而各个地区之间通常缺乏合作和联络,甚至带有一定的地域排他性,比如布列塔尼地区的抵抗组织成员坚持不说法语,只说布列塔尼方言,其斗争的目的仅限于将德国人驱逐出布列塔尼。这种带有强烈地域特征的组织形式显然不利于形成全国规模的抵抗运动。
■1940年一群法国抵抗战士被德军捕获,他们很可能面临被枪决的命运。
其次,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政治背景导致的严重内耗。法国各地的抵抗组织都具有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政治立场,其中既有保守右派政党,也有激进左派政党,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彼此之间因政见不同而存在矛盾,甚至达到火并的程度,曾有盟军观察员评论道:'抵抗组织成员只忠于其直属领导及其背后的政治势力'。这一现象根源于战前法国社会的动荡政局和剧烈党争,而和平时期的政治分歧也延续到战时的抵抗运动中,影响到各方抵抗力量的团结合作,并且由于内耗而削弱了力量,同时给了德国人渗透破坏、各个击破的机会。
■1944年8月在法国东部山区配合盟军作战的抵抗战士,其中包括两名空降到法国的英军特种部队军官。
正是由于强烈的地域色彩和严重的政治内耗,导致在1943年之前法国的抵抗运动基本处于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状态。同时,为了避免更多的无辜平民受到伤害,抵抗组织也很少采取公开的武装斗争,多以刺探情报、消极怠工、暗中破坏等隐性手段反抗德国的占领。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协助在占领区跳伞的盟国飞行员逃避德军追捕并重返英国,此外也帮助盟军获得情报。在战争期间,英国特别行动处(SOE)和美国战略情报局(OSS),以及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都力图将国内的抵抗组织统一在解放法国的旗帜下共同抗敌,然而在1943年之前这项工作一直举步维艰。
■美军的B-17轰炸机在为法国抵抗组织空投物资给养。
尽管彼此不和,但各派抵抗力量在向盟国方面索取物资援助方面却是惊人的一致。相信大家都熟悉著名的《游击队之歌》里唱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与中国敌后根据地的抗日军民主要通过作战缴获补充武器弹药不同,法国抵抗组织的武器获取条件要优越得多。为了支持法国的敌后武装,盟国持续不断地通过空投向抵抗组织提供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包括各式步枪、手枪、冲锋枪等轻武器,其中数量最大的是司登冲锋枪,还有各种爆破器材,如雷管、炸药等等,此外盟军还派遣特工深入敌后,教授抵抗战士使用各类技术装备,指导作战战术。当然,抵抗组织也会使用缴获的德制武器,比如毛瑟98K和MP 40冲锋枪等。本文开头那对法国夫妇发现的武器就属于盟国援助抵抗组织的物资。
■法国抵抗组织成员在分发武器,可见镜头外有人在摆弄一支司登冲锋枪。
1943年初,德国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在法国占领区实施强制劳役政策,要求所有出生于1920年至1922年的法国青年都要到当地政厅登记,并被强征前往德国或进入法国工厂内为德国服劳役。这一政策导致数以万计的法国年青人为了逃避劳役而躲避到乡村山区,加入抵抗组织,从而促使抵抗力量的壮大。另一方面,通过以让·穆兰为代表的杰出地下工作者和以南希·韦克为代表的传奇特工的努力下,各派领导人搁置争议,联手行动,逐步实现了抵抗力量的团结,最终形成了法国国内军。据统计到1944年6月,各抵抗组织的武装力量总人数多达10万人。在诺曼底登陆前夕及登陆后,法国抵抗组织积极行动,为盟军提供情报,展开敌后破坏活动,袭扰阻滞德军的调动和补给,配合盟军的进攻。到1944年10月,国内军总人数已经增加到40万人。随着法国全境的解放,很多抵抗战士自动解甲归田,回归和平生活,也有相当一部分加入自由法国军队,继续与德军作战,直到战争结束。
■1944年夏季配合美军作战的法国抵抗战士,手持一支司登冲锋枪。
虽然二战时的法国抵抗运动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抵抗战士们毕竟为赢得祖国解放进行了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一份子,他们的牺牲和付出依然值得后人铭记。那对居住在勃艮第地区的夫妇将在自家住宅内发现的武器都无偿捐献给当地纪念抵抗运动的博物馆,这也是这些二战遗物最好的归宿。
■1944年8月25日,法国第2装甲师开进巴黎,象征着法国首都的解放。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