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16年,蜀汉等来翻盘机会,却被这位大将军一句话毁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话道出了诸葛亮的悲情。一心匡扶汉室的诸葛亮,在未完成这般宏图大志前不甘心地离世了,让后世人不禁流泪,那么有谁接能替他完成刘备的任务呢?
大图模式世人皆知卧龙先生的奇才,可却不知在这背后需要负担的责任。刘备在离世前,对诸葛亮报以重望,希望他能带领蜀国完成统一天下的宏图,以至于离世前对刘禅说道: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诸葛亮面对如此的重托和期望,他呕心沥血地为蜀国谋求统一,于是乎便有了“六出祁山”,最后累死于五丈原结局。蜀国将领面对定国神柱的倒下,开始动摇自己主战派的决心,其中大将费祎便是一员。六出祁山之缘由当诸葛亮倒下的那一刻,蜀国大部分人心中对匡扶汉室不再抱有期望,他们认为可以与天对弈的诸葛亮都不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必然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曾经主战派的大将军费祎开始改变了观点。费祎从主战派逐渐地趋向防守派,等待魏国自然消亡的结局。可是费祎的想法真的可以实现吗,如果可以实现这个幻想,那最初诸葛亮又为何要主动地讨伐魏国呢?据史料记载,不难看出诸葛亮讨伐魏国是合理的选择,诸葛亮主动讨伐魏国有着他长远的考量,其中以地利和人和为主。蜀国的地理处境对蜀国的发展并不友好:国土面积太小,不利于容下蜀国吞并三国的野心,而且与蜀国位置属于中心地段,稍有不慎便可能沦落到万劫不复的处境。三国中因地势造成的国家发展也不同。蜀、魏、吴三个国家,用增减股的概念理解,那魏国必然是涨势最强,其次是吴国,最后是蜀国,因此蜀国必须发动战争才可能在魏国未成长完成前统一天下。虽然蜀国和吴国有着盟约,但是吴国的野心一直都不曾衰减,从孙尚香抢阿斗便可以看出,吴国的野心不小,若不是有魏国这一庞然大物的威胁,吴国说不定早已和蜀国打成一团。蜀国自建兴起,便受到了大批民众和文人的推崇,并且有能力的武将也不在少数,这样兵强马壮又众望所归条件下,自然成为了讨伐魏国的利器。
大图模式各种优点和弊端的夹杂下,诸葛亮选择了主动出击,在危局没有闭合前杀出重围,替蜀国赢下几分统一天下的胜算,于是便有了历史所记载的“六出祁山”,死于五丈原的记载。可悲可叹。时局之变动自诸葛亮离世后,三国各国不约而同地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比拼的就是国家间政策的合理性和发展性,本该最有希望从休养生息状态下出来,吞并三国的魏国却在十六年后出现了意外。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了当时最为轰动的武装夺取军权——高平陵事变。当时的魏国的皇帝是曹芳,正月时,曹芳需要前往高平陵扫墓,随同前往的有把握魏国兵权的曹爽。
大图模式司马懿这位三朝元老的突起,打了曹爽、曹芳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自曹丕称帝以来,便一直辅佐魏国皇帝,期间尽心竭力,官至大司马。可是这样庞大的实权让曹芳感到了威胁,于乎便开始自己的谋划。在曹芳的默许中,魏国朝中大臣以曹爽为首的一干党众,开始排挤司马懿,使得司马懿以“升官”的形式任职太傅。这看似上官,实则是将司马懿的实权夺取,丢给司马懿一个空有噱头的太傅。在曹爽党派的作用下,曹爽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司马懿面对曹爽的成功和自己的落寞,感到十分不满,于是准备积攒力量,伺机而动。
大图模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司马懿借病躲过曹芳的监视,随后在曹芳的眼线面前装作命不久矣的样子,让他可以逐渐放下戒心。经过两年的消磨,曹芳确实逐渐懈怠,不久便在正月前往高平陵扫墓,最后的结果就是司马懿再次将曹魏的兵权收入了司马家的囊中,曹魏的朝堂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清洗。强硬夺权的举措给魏国朝堂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在高平陵事结束后,司马懿开始向曹芳和曹爽等人秋后算账,将与曹爽有关的一杆将领统统以谋反罪,逮捕入狱,不久以罪诛灭三族。
大图模式司马懿的此番举动,给魏国的政治和军事带来了极大的不安,一来是削弱了曹家对军队的掌控,二来使得朝野再次充满了司马家的子弟,此时的魏国有了不小被吞并的可能。万卒伐大魏看到魏国有被吞并苗头的姜维,马上向刘禅表达了自己决心讨伐魏国的想法。这本来是蜀汉时隔十六年后的一次翻盘机会,却被一位大将军费祎否决,只是情面上给了姜维一万士卒。诸葛亮《出师表》中,费祎曾三次出现,这足以看出诸葛亮对费祎的看重和信任。诸葛亮认为费祎是继承他遗志的人选之一,是可以匡扶汉室的能人。可费祎在诸葛亮走后却改变了。在费祎官拜大将军后,他的主张便和姜维的主张相左。姜维认为经过高平陵事变后,魏国必然是政权分裂,军队乱麻的情况,此时蜀国讨伐魏国便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无论姜维如何劝导费祎出兵,费祎都不愿。费祎从主战派变成了守成派,加入了主张休养生息的一员,并且对姜维说道:尔等与我不如丞相远矣,若果不如志,悔之无矣。费祎对姜维苦心劝说道:我和你都不如丞相,如果结果和志向不同,那就再无后悔的机会了。姜维听了这一番话,也不曾放弃讨伐魏国的机会,于是乎费祎只拨给了姜维一万的士卒讨伐大魏。
大图模式蜀国等了十六年的机会,最终败在了费祎的手上,不知离世的诸葛亮做何感想,他的匡扶汉室是否不符合所谓的天命所归呢?小结蜀国未能吞并魏国,有许多因素。高平陵事变后,没能把握机会吞并魏国的错误在于费祎,但是也不能将蜀国最终的亡国所以然地归咎于费祎,毕竟蜀国在后期的长治久安是离不开费祎出的谋划。
大图模式费祎对蜀国的贡献有功也有过,不能因为其中功绩和过失的失衡而将费祎贬低的一无是处,可能所谓的“汉室复兴”是不符合时代和人心所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