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职业】地产界的营销总几乎干不满一年?

【艳姐说】

如果你的朋友圈中经常有深夜一点还在晒加班的人,那他多半来自地产圈;

如果你的朋友圈中经常有齐刷刷统一换了公司头像的人,那他多半来自地产圈。

在艳姐的朋友圈中,有宇宙房企的人每天要刷10条以上自己公司的新闻。2017地产高层前所未有出现大地震,尤其是营销岗的高层,变动最大。艳姐就和大家聊聊被干掉的营销总那些事儿。

NO. 1

亚历山大!营销总已是“高危职业”?

如果要说地产圈压力最大的职位,那一定就是营销总,而集团性质的营销总一定是难上加难的位置,你常年看到一些宇宙级一直在招营销总,就说明这个岗位的流动性有多大。

艳姐周围很多TOP房企的营销总朋友们很多都是做了不到1年就跳槽。近年来比较激进的闽系房企,基本上一年半换两人,两年半换三到四个人。而这些营销总离职的原因大多都是压力太大,指标完不成。

今年的情况也不同于往年,一方面是楼市调控趋紧,热点城市的预售证都拿不到,营销人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是中型房企不停的出来说今年要进千亿,完成千亿指标。

这一切的背后,就是人才的巨大流动;今年人事震荡出现最多的,就是TOP30房企的营销总。

NO. 2

2017!公司高层离职年?

近期地产人事圈又有几则重磅消息。

某公司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X先生已经离开公司,除了在某公司,他曾在两大巨头房企万达和万科就任,其于2013年2月加盟该公司。

虽然X先生离开的原因并没有对外公布,但地产圈高管的离职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1、企业战略调整,高管不能适应企业的新战略而离职

2、房企内部高层人事争斗

3、业绩没有完成而被迫离职

4、本身自己的能力不达标

从战略上来看,可以预期到的是,该公司的目标肯定不仅仅只是在地产商里排行前10,正如这家公司的老总说的,未来要成为TOP3公司,资产规模至少要冲到3000亿。

伴随着房企的战略转型,今年地产圈频现高管离职:

3月3日,ygxx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周先生辞任本公司首席财务官及联席公司秘书职位。

3月15日,jkc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副总经理罗先生因个人原因辞职。

5月5日,th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监事李总和副总经理成总的书面辞职报告。

zghw发展有限公司于5月8日公告宣布一则人事变动,公司原执行董事主席肖辞任。

近年来闽系房企拓展迅速,逐渐从福建走向全国,包括旭辉、正荣、融信、阳光城等房企在内,纷纷将总部从福建迁至上海,以进行全国布局。

重仓长三角的闽系在近3年也踩准市场节点,获益颇丰,规模扩张迅速。然而随着2016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下行,长三角地区受到严格管控,企业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水土不服的状况也开始出现,企业人事变动频繁。

旭辉zqj、正荣地产上海公司zjb、融侨集团khe、融信集团sw都在今年年内离职。

这一波闽系房企冲劲十足,但在业绩增长的同时,如何能够更好地减少人员流失,或许是他们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NO. 3

跟投制!同心共享!伪高管还敢跟吗?

别看公司高层表面光鲜,其实有时候高层要背很重的“锅”。艳姐的地产圈朋友告诉了艳姐现在有些企业跟投制的潜规则:它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这个朋友是某大型房企的区域负责人,因为跟投制,他需要在很多项目上投钱。上个礼拜他就交给公司200多万,但实际上每个项目盈利都挺难的,所以说虽然大家做着高管但都是负数的收入,每年就光他就要在这个公司投400-500万。而区域公司的总经理投得更多,要700-800万

他说现在高管都挺难干的,大部分公司都这样,像小公司zl;老公司hs都要求强制跟投。如果高管不努力就坏了,老板赔一点赔得起,高管赔一点就倾家荡产了。

现在企业都不收那种所谓“伪高管”了,就是那种原来你是个小兵,未来有能力的潜力股人才,但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财富积累就没法跟投,如果跟不起了,你就得从这个岗位上退下来,就得让别人来或者有钱的来,这样也屏蔽了一些伪造简历的人,因为你之前没有积累,没有钱哪来400-500万跟投公司项目。

NO. 4

标杆!坚守战场的传奇高层

虽然近年来地产高层地震的消息层出不穷,但我们也看到还有一些地产圈的传奇营销人物坚守在战场,他们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

当然,而造这些传奇高管的背后除了个人的修炼,更得益于企业的制度和文化。

1、伟大的激励制度:要让员工爽

今年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碧桂园突然那么狠?这个问题在艳姐看来和问:为什么老板那么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向。如果让你把身家性命都投入到一场生意,你会不狠吗?你会不拼吗?

所以与其聊碧桂园某个营销大神的伟大,不如聊聊他们神一样的激励机制。谁也不知道2015年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与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互访的结果是什么,但从碧桂园最近一年发生的变化来看,确实从小米处学到了不少招式,例如“让员工爽”。如何爽?碧桂园珠三角某个项目总监,在公司新的激励机制之下,其年薪、“同心共享”分红、“成就共享”激励以及其他一系列激励机制的所得总收益高达1100万,大约是其过往最高年收入的30倍。更有传闻2016年碧桂园有员工拿到1个亿的佣金,震撼了整个地产界。

无论是从2012年底开始启动的“成就共享”计划,还是2014年实施的“同心共享”计划,碧桂园都试图通过新的激励机制来挖掘员工潜力,甚至试图“革传统地产公司组织架构的命”。如何让一家千亿级地产公司“大象跳舞”?这是万科、恒大、碧桂园等公司最近两年频繁思考的问题。

从各家企业的实际行动来看,有的诉诸战略调整多元化布局,例如恒大;有的则诉诸团队构建、组织变革,同样作为一家千亿级房地产企业的碧桂园明显更侧重于后者。到2016年为止,碧桂园旗下已有超过一半约合168个项目采取了合伙人机制,随着公司在国内土地市场的扩张,该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中。除了碧桂园之外,目前还没有第二家由家族企业所演变而来的地产上市公司采取了合伙人机制。

所谓“同心共享”计划,即碧桂园集团和区域管理团队各自设立投资公司,对每个新项目进行不超过15%权益的跟投。具体而言,碧桂园投资公司对所有的项目跟投比例为1%到5%,区域投资公司对自己区域的所有项目最高跟投不超10%。特别大体量的项目,设最低投资额。总公司各职能部门管理层也需要根据自身职位,按一定比例将自有资金投入到投资公司,从而间接跟投所有项目。

2、战略先行稳准狠

相比碧桂园的高歌猛进,另外一家低调发展的闽系房企也同样可圈可点:阳光城,它的高管还是比较稳定的,并且阳光城高管的战略眼光也是业界数一数二的。2012年2月,ck加入阳光城,任公司总裁。之后便提出并贯彻“精准投资、高效运营、适销产品”的三大核心能力,制定“五步走”战略,即“高周转+低成本”的运营策略、“丰富产品线+精选城市”的定位策略、“扁平化+青年近卫军”的团队建设策略、“股+债”的多元融资策略、“信息对称+评价到位”的管理策略;同时,在阳光城集团内部倡导“简单透明、结果导向、同甘共苦”的企业文化。

在ck的带领下,阳光城销售额从2011年的23亿到2014年的230.7亿,阳光城三年时间完成十倍业绩的增长,实现百亿规模突破,成功跻身并领跑房企第二梯队。2016年,阳光城接二连三的并购则让这家一度低调的企业再次被行业聚焦,而这也渐渐让业界开始关注到阳光城式的并购之路。

通过这样大规模的土地拓展,截至去年底阳光城土储计容建筑面积为2285.2万平方米,新进入8个城市,基本完成了全国化布局。而在接近千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增加背后,有超过80%土地储备来自并购。朱荣斌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快速决策非常重要,并购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交易谈判的博弈,你的决策速度和行动会影响到业主方的判断,从而让业主选择将项目卖给你。”

3、老板,营销大神

还有一种企业,老板本身就是营销大神。

比如融创的孙红斌。在孙宏斌的带领下,每一年融创的表现都在超越想象,在2010年到2014年,融创的业绩为:83亿、192亿、356亿、547亿、650亿……神一样的“五级跳”,持续创造逆市传奇,融创上市4年复合增长率超 80%,2014年,融创首次挤入房企销售前十强,超过了龙湖和富力,2015年更是喊出“为荣誉而战,向100%前进”的口号。去年融创业绩达到1506亿元,融创最近又提出要冲刺3000亿!

融创能够做出今天的成绩,一方面来自于孙宏斌的土地价值判断能力和项目整体运作能力,另一方面源自于融创超强的营销能力,而融创营销能力主要体现为渠道拓展能力。老孙曾说,营销的本质之一就是“所有的人知道我们客户是谁,在哪里,如何能够找出来, 然后成交”。

和融创打过正面战斗的公司都知道,融创在渠道拓展上非常彪悍。一方面是平时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打开所有可用渠道,做好渠道资源的积累,随时为项目输送客户;另一方面围绕项目节点,进行大量人员覆盖,对竞品进行直接抢掠,表现得狼性十足。

未来人才对于房企来说会越来越重要,相信能够存活下来的房企一定是能够留住那些高层的房企,这也需要房企不断改善管理和人才机制。

地产人言   言尽地产人与事


我们关注:企业战略、新盘速递、买房故事、产品推介、高管离职、土地市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