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公式[研究古今中外人性本质问题所总结出来的公式]

综述
理科是我的第一专业,所以我喜欢用数学表达式解释某些问题,这样既简单又便于理解。因为数学是一种没有阶级性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所有智能生物都能释读的共同语言。大到天体的运行,小至微观粒子的运动,无不都在遵循着数学的法则,因此科学家发现了宇宙公式:p=m+n。p是宇宙常数也叫混沌常数,又称菲根鲍姆常数,这个常数代表整个宇宙,其数值是4.6692;m代表宇宙有序部分,其数值是4;n代表产生变异的部分,也称混沌力,其数值是0.6692。科学家们用这个公式合理地解释了很多宇宙规律,并坚信用之可以揭示出更多未知的宇宙之谜。
人类不过是宇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智能生物,所以也遵循了宇宙公式所确定的法则,如人的血液可分A、B、AB、O,4中血型;人体中生命的遗传物质有4种碱基;人一生必须遵循生、老、病、死的规律等等。因此我想,应该而且也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人性。经过思考发现,对人性的问题,用简单明了的一次函数的数学表达式最佳,一次函数的数学表达式是:y=kx+b。在这里,y表示人性,是一个随x变化而变化的变量;k表示人的年龄因子;x表示人的精神性,是一个可以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变量。b表示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是一个常量。
因为人首先是作为普通的群居哺乳动物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以在此首先分析一下b的特性,也就是群居哺乳动物共通的原始本性。
食欲、性欲、权威欲、群体欲、表现欲
b的第一特性是食欲、性欲、权威欲、群体欲、表现欲
食欲、性欲是所有动物的共同本性。
食欲是生命体生存的第一本能,所有哺乳动物一出生就会吮吸母亲的奶头,这是一种先天的无师自通的本能。记得我弟弟在3岁以前,每当我偷来“好东西”的时候,他伸手就要,我故意逗他,做出不给之状,他便大哭大闹,直到如愿以偿方心满意足。所以有一次我对比我大三岁的姐姐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我发现弟弟性本恶,长大了他肯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东西。”但姐姐却说:“你小的时候也是这样,长大了就好了。”妈妈说:“所有的小孩都是这样。”我仔细观察了很多小孩的行为,果然都是这样。当小孩饥饿的时候,为了得到食物,表现出的是自私的行为,不分亲疏。若母亲手中有食物他(她)夺之,若父亲手中有食物他(她)仍然夺之,若哥哥、姐姐手中有食物他(她)还是夺之。小孩的这种不分亲疏夺他人食物的行为是一种先天具有的动物性本能,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所有动物的性欲的共同特点。但群居哺乳动物的性欲又有特殊的特点,那就是每一个雄性都希望占有更多的雌性。在所有国家的封建社会里,普遍允许“一夫多妻制”,所以从皇帝到各级有权、有钱的人都拥有多个妻子。即使在现今的非洲大陆,还有许多国家在实行“一夫多妻制”。允许“一夫多妻制”正是群居哺乳动物的性欲的原始本能在高级群居哺乳动物人的身上体现。在当今的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国家,男人们会通过找情人、嫖娼、通奸等方式满足希望占有更多的女性的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能。
权威欲是群居哺乳动物独有的特性,群居哺乳动物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权威欲,都希望成为群体中的统治者。权威欲在高级群居哺乳动物人的身上体现得更加突出、更加广泛。突出的表现形式是争权夺利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
群体欲是群居动物的一个共同本性,群居哺乳动物也有这个特性。那就是任何群居动物中的一个个体都有愿意与群体中的其他同类交往的欲望,如果其离开了群体,就会感到孤独和恐惧。作为高级群居哺乳动物的人自然也具有群体欲。有许多外国心理学家进行过种种实验,观察与世隔绝的人会产生什么反应。结果发现被禁闭在孤独环境中的人逐渐会产生精神上的不安,最后会出现发疯似的言谈和举动。根据隔离实验,如果一个人的群体欲——不愿意孤独,想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孤独和恐惧,就会在精神和肉体上处于异常状态。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是通过眼看、耳听、交谈、鼻闻、皮肤接触等行为来满足集体欲的。刚出生的婴儿虽然眼睛还看不清事物,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却有本能的天生的群体欲,如果把他放在一个没有人的黑暗的房子里,他会因为孤独和恐惧而哭啼,如果母亲或父亲来到他的身边,轻轻地抚摸他一下,或轻轻地拍打他几下,他立即就会安静下来。刚出生的婴儿是通过听觉、气味、皮肤感觉“认识”父母的。所有的婴儿常常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哭啼,如果一边唱一首他熟悉的儿歌,一边轻轻地拍打他,他就会安静下来。婴儿的这种莫名其妙的哭啼,就是寻求群体欲的满足。他通过听觉和身体的感觉感知到母亲或父亲的存在以后,其群体欲得到了满足,于是就安静下来。及时满足婴儿的群体欲,对婴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现欲是许多动物的一个共同本性,群居哺乳动物也有这个特性。所谓表现欲就是群居哺乳动物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在同类中表现自己的欲望,喜欢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同类中的其他成员对自己的注意,对自己赞赏。作为高级群居哺乳动物的人也具有这种本性。
表现欲在儿童的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例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管看到了什么新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人知道,以获得别人的赞赏,求得心理上的满足。再如,当老师向小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并说谁会谁举手的时候,很多小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这也是表现欲的一种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表现欲与性格特点有关。性格外向的儿童胆子大,表现外显;性格内向的儿童胆子小,表现内隐。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他们的表现欲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外向型的儿童,不可任其表现欲无限度膨胀,以致热衷于自我表现,滋生虚荣心;对内向型的儿童,则应激发其表现欲,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到自我表现的乐趣,增强表现欲。儿童的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东西,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为了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要正确对待并注意保护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在不断的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由于成年人受理智、涵养等因素的影响,表现欲的表现明显程度不一样。表现欲比较突出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喜欢夸夸其谈;表现欲不很明显的人常常默默地用功学习或者努力工作,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以突出的学习成绩或者工作成绩一鸣惊人。另外,女性特别是漂亮的年轻女性喜欢化妆打扮,这也是表现欲的一种体现;男性特别是年轻的男性常常以各种方式争强好胜,这也是表现欲的一种体现。
求生本能和暴力性
b的第二特性是求生本能和暴力性
求生本能和暴力性是所有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本性。当动物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就会以暴力的形式求生。
任何动物的暴力性只是一系列受不同神经系统控制的不同反应,暴力性是生物生存的一种本能。如:对食物对象的攻击,对捕食者的反击,对领地的保卫和占领等等。事实上,生命以暴力而存在,一种生物为了生存必须以暴力剥夺另一种生物的生命,这便是弱肉强食的永不停息的生物战争。
战争是人类暴力的最高体现形式,人类的祖先们,从在地球上诞生那天起,作为普通的一个物种,就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弱肉强食的永不停息的生物战争中。人类的祖先们最先也是用肉体、用纯粹力与力的暴力较量以求生存。在国家诞生以后,亘古至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据有关人士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1964年的5164年的时间内,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其中仅有329年是和平的。这只是有记录可查的战争,没有记录在案的战争又有多少呢?
群居哺乳动物又通常通过暴力的方式获得统治和维护统治地位。能思维的高级动物人在暴利性方面有时比普通的群居哺乳动物凶残的多。一般的群居哺乳动物在用暴力对领地的保卫和占领、获得统治和维护统治地位时,通常是以对手失败为限度,但是人有时要比一般的群居哺乳动物凶残的多,残杀同类的手段也比一般的群居哺乳动物高明的多。草菅人命、杀人不眨眼、杀人如麻、灭绝人性、惨绝人寰、惨无人道等成语是形容人的凶残的,借刀杀人、趁火打劫、笑里藏刀、暗箭伤人等成语是比喻杀人手段高明的。古今中外的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的朝代更替都是通过暴力实现的。从一个新王朝通过暴力夺取政权那天起,就有人想通过暴力取而代之,所以历朝历代都有暴力起义。旧的暴力起义被封建统治者的暴力镇压,不久以后新的暴力起义又发生了,如此周而复始……当一个封建集团腐朽到彻底丧失了民心的程度,于是最终被暴力起义推翻……即使在一个封建集团的内部,也通常是通过暴力的方式夺取最高统治权——皇位。为了夺取最高统治权,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母子之间,都可以展开五花八门的暴力方式……打开任何国家的封建社会的史书,都可以随意找到例证……
在任何国家的内部,统治集团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都是禁止暴力行为的。尽管如此,但在民间暴力行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所以,任何社会都有通过暴力获取不义之财的人——强盗。有时当一个人被激怒的时候,当理智不能约束感情的冲动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暴力的原始本能,于是生活中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甚至是流血事件。
在文明的社会,强盗毕竟是少数的,而绝大多数的人的暴力本性则表现在用语言攻击——说别人的坏话。事实上在任何国家,任何人都爱说别人的坏话,没有不说别人坏话的人。不论是从含有轻微恶意的坏话,还是当着本人的面谩骂的坏话,只是激烈的程度不同而已。用语言攻击——说别人的坏话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可以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一般情况下,若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他人的无辜伤害的时候,若条件允许,这个人就会对当事者进行口头攻击——谩骂,于是生活中常发是吵架现象,严重的还会演变成泼妇骂街等。有涵养的人即使当面不对当事者进行口头攻击,那么也会在私下向其他人说那个当事人的坏话,如“这个人真不是玩意”,“这个人不是个东西”等等。
另一种情况是,被上司无端训斥的部下,因为害怕遭到上司的报复,表面上用笑脸接受训斥,但心里窝了一肚子气,下班以后则会对亲人或者朋友说那个上司的坏话,以此达到发泄愤怒的目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目的、有策略地散布恶意的流言蜚语,以形成对被议论者不利的社会环境或局面。
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说:“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尽管毛泽东反对这种“自由主义”,但事实上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都存在这种“自由主义”,这是因为这种“自由主义”是人的一种原始本能。
渴望休息、娱乐
b的第三特性是渴望休息、娱乐
渴望休息、娱乐是绝大多数动物的本性,群居哺乳动物也具有这种本性,人也有这种本性。这一本性在孩子身上的表现就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好玩。人成年以后,由于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影响,克制了一些渴望休息、娱乐的欲望,但当紧张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休息、娱乐的方式放松一下身体。正因如此,自古以来人们发明了很多休息、娱乐的方法和工具。例如,歌舞和运动项目原本就是为了休息、娱乐的。再如,棋类、牌类等等。
猜疑性
b的第四特性是猜疑性
猜疑性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一种本性,群居哺乳动物的猜疑性更甚。普通动物一般猜疑天敌,群居哺乳动物不仅猜疑天敌,而且还猜疑同类。“惊弓之鸟”就表性出了鸟的猜疑性。在此我以我亲眼见过的大雁为例说明群居动物对同类的猜疑性。秋去春归的大雁在飞行时总是结队为伴,夜里宿营时,由一只或几只机灵的雁站在高处游荡着,为整个雁群站岗放哨。这几只担任警戒任务的雁叫“哨雁”。休息了一夜,天一转亮,雁群又由领头雁领航,幼雁随后,老雁压阵,继续它们漫长的航程了。但是这样一个团结的群体有时候也会使“忠臣”遭到迫害。在我小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迁徙的大雁常常静静地栖落在那河滩的芦苇丛里休息。哨雁在放夜哨时是尽职尽责的,总是处在高度紧张和机警状态,稍有动静就嘎嘎大叫,向同伴发出紧急警报。大雁的这种习性让我们村的那些偷猎者掌握了,他们想出了一个特别坏的主意:一旦发现了雁群的宿营地,便偷偷地潜伏在那里,到了后半夜,故意弄出点动静,惹得哨雁嘎嘎报警,却并不出击。这样一连几次,由于每个大雁都有猜疑性,所以雁群因为猜疑而对哨雁不太信任了,于是它们会群起而攻之,一起啄咬哨雁,直到把哨雁啄咬得鲜血淋漓。有了这样的“窝里斗”,整个雁群都得不到好的休整,所以到黎明时分都没精打采的,再也飞不高了。这时候,狡猾的偷猎者就会狞笑着向它们举起乌黑的猎枪,最惨的通常是那些被啄咬得鲜血淋漓忠诚的哨雁……
在高级群居哺乳动物人的身上猜疑性体现得更加突出、更加广泛。疑心、疑心病、疑兵、疑阵、疑忌、半信半疑、疑神疑鬼等词语表现出的正是人的猜疑本性。曹操因为疑心太重,结果残暴地杀害了一代神医华佗。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统帅三军北伐中原,司马懿连败数阵以后,转入被动防守。但就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后主刘禅中了司马懿的离间计,将孔明召回,结果忠心耿耿的孔明最终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古往今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人之所以很少,就是因为始终坚持“疑人不用”有时使英才埋没;若始终坚持“用人不疑”有时又给自己酿成大祸。
渴望自由、平等
b的第五特性是渴望自由、平等
群居哺乳动物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渴望有一定的自由,都渴望自由表达意愿,都渴望得到平等的待遇,都渴望得到同类的尊重。自由表达意愿是所有动物的共同本性,每一种动物都有表达意愿的方式,最普遍的方式是声音,哺乳动物都有发声器官和接收声音的器官(耳朵),也可以说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意愿对群居哺乳动物更为重要,群居哺乳动物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希望用不同的声音自由地向同类进行信息交流。这一特性在高级群居哺乳动物人的身上的表现就是渴望人权平等、言论自由、行动自由等。
模仿
b的第六特性是模仿
模仿是一切动物的一种本能,非群居动物一出生就向父母模仿生存的各种技能。群居哺乳动物的模仿本领更高,不过群居哺乳动物不仅向父母模仿,而且还向同类模仿。这一特性在高级群居哺乳动物人的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天生的模仿本能使孩子学会了说话,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生活的技能。后来又模仿大人的言行……
竞争性和顺从性
b的第七特性是竞争性和顺从性
生存竞争是万物的一种天然本性,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是性选择和性竞争现象,这种竞争普遍在雄性之间展开。竞争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有激烈的搏斗,也有五花八门的求偶活动,这种现象的进化论解释在于通过性选择和性竞争可以保持物种的旺盛生命力,使最优良的基因得以延续下去。群居哺乳动物的竞争性除了具有一般生物竞争的本性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如,通过竞争获得在群体中的统治地位,通过竞争夺取领地等等。在竞争中的胜利者(强者)则处在耀武扬威的优越的统治地位,而竞争中的失败者(弱者)则处在忍气吞声的被统治的地位。
一般的动物在竞争中的失败者通常是选则远离胜利者的方式。但是群居哺乳动物在竞争中的失败者知道离开了群体就没法生存,所以就只能表现出了对胜利者的顺从性,但是这种顺从性是以能够生存为最底线,否则就会以暴力形式作拼死一搏。顺从性表现出了群居哺乳动物具有一定的忍耐的特性。群居哺乳动物的群体的最高统治者也明白他的同类具有顺从性的特性,所以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会通过能够使用的各种方式强化被统治者的顺从性,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炫耀健壮的体魄、攻击猎物和保护群体的能力等形式使被统治者产生对自己的崇拜心理,也就是说,任何群居哺乳动物群体中的统治者都有要求被统治者崇拜的欲望。
人的竞争性和顺从性在童年时代就体现出来,童年时代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出动物性的本能,那就是体力的竞争。在一个群体中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在打架斗殴中取胜,那么他就可以当之无愧地当上“孩子王”,处在耀武扬威的优越的“统治地位”,而在打架斗殴中的失败者(弱者)则只好处在忍气吞声的“被统治的地位”。
成年人之间的竞争则是随处可见,可以说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竞争。竞争的目的多种多样,有权力的竞争、学术的竞争、荣誉的竞争、体能的竞争等等。但是成年人之间的竞争则是智慧、谋略、手段等形式的较量。在权力竞争中的胜利者则处于优越的领导地位,失败者则只能处于被动服从地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个古语是对权力竞争的最好的概括。
人的攀比心理就是竞争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为竞争性是一种原始本能,所以攀比心理不仅成年人有,孩子从小也具有这种心理。
羡慕和妒嫉心理
b的第八特性是羡慕和妒嫉心理
通常是在群体中的体质最健壮、智力最高者成为统治者。被统治者为了自己生存的需要表面上表现出了对统治者的顺从,但内心充满了羡慕和妒嫉。统治者的体力和智力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所以被统治者在羡慕和妒嫉的心理驱使下,时刻准备着向统治者发出新的攻击。南朝·梁·萧统《运命论》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就形象地揭示了作为高级群居哺乳动物的人的妒嫉心理。妒嫉心理是人的一种天性,人人都有妒嫉心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妒嫉处处存在。姊妹之间存在着妒嫉,同学之间存在着妒嫉,同事之间存在着妒嫉,同僚之间存在着妒嫉,上下级之间存在着妒嫉……
大家都知道《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夏娃由于经受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和亚当生下了兄弟俩,哥哥叫该隐,弟弟叫亚伯。兄弟俩长大以后,该隐种地,亚伯牧羊。该隐拿地里产的东西供奉上帝,亚伯拿羊群中头生的羊羔和羊油供奉上帝。上帝接待了亚伯和他的贡物,却不理睬该隐和他的贡物。该隐大怒,低头不语。于是上帝对该隐说:“你为什么恼怒?为什么要低下头呢?如果你做得对,就抬起头来。如果你干了坏事,罪孽就会附在你的门口,他一定会对你紧追不放,你必须惩治它。”该隐对亚伯说:“走,跟我到田野里去。”一到田野,该隐就向亚伯扑去,把亚伯杀死了。于是该隐被上帝处以重罪,把他放逐到伊甸园以东一个叫诺德的地方。于是这个因妒嫉弟弟而杀死弟弟的该隐就是人类的祖先。既然人类的祖先就是一个妒嫉心严重的杀人犯,所以人类都有妒嫉心。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斯坦贝格根据研究,妒嫉心理最早出现在学步前的婴儿期。因为他发现,有的不足周岁的婴儿当看到母亲在给其他婴儿哺乳时,也会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哭闹起来。而长大到学龄前的五六岁时,嫉妒会更频繁地升上心头。至于上学以后,由于和小朋友进行多种“比较”的机会骤然增多,他们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嫉妒的折磨,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妒嫉心理。斯坦贝格的研究成果事实上也证明了妒嫉心理是人的一种天性。
亲情和友情
b的第九特性是亲情和友情
亲情是所有哺乳动物的一种天性,正所谓“虎毒不食子”。作为群居哺乳动物自然也具有亲情。亲情的表现形式多样,如:父母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首先把食物给孩子吃,为了保护孩子免遭天敌的危害,父母有时“英勇献身”。动物有友情吗?回答是肯定的。老虎、猩猩、猴子、海豚等动物能和驯兽员建立友情,而乖乖地按照驯兽员的要求做很多可爱、有趣的动作。普通动物都能与人类建立友情,那么群居哺乳动物肯定会与群体中的某些与其朝夕相处的同类建立友情。作为大脑特别发达的人类,亲情和友情的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父子、母子之间的亲情表现为无私的、神圣的父爱和母爱。夫妻之间的亲情表现为爱情。正常的人都渴望友情,即使道德败坏的人也有臭味相投的朋友。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狐朋狗友”、“秦桧也有三个好朋友”。
欺骗性和诚实性
b的第十特性是欺骗性和诚实性
欺骗性是所有动物为了生存而必须具有的自然本性,每一类动物都有不同的欺骗天敌的本领和手段,正所谓“狡兔三窟”。
群居哺乳动物不仅欺骗天敌,有时也欺骗同类,但有时又表现出特别诚实的特性。群居哺乳动物在觅食和休息的时候,都有忠诚的哨兵,为了群体的利益它们绝对忠于职守,一旦发现险情,就会诚实地向群体报警。欺骗性和诚实性是群居哺乳动物的一种双重本性。
欺骗性在人身上的体现形式就是撒谎。思维能力发达的高级动物人在欺骗手段方面要比普通的群居哺乳动物高明的多,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偷梁换柱、假痴不癫等计策就体现了人的欺骗手段的高明。我国古代的著名军事家孙子一语道破用兵的天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意思是说,.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要攻击却装出不想打仗的样子……这是伪装用兵意图的谋略。人的欺骗性从动机上分,可以分为两类,即主动性欺骗和被动性欺骗。主动性欺骗是人为了满足自己或团体一定的利益而进行的欺骗;被动性欺骗是为了自我保护而显示出来的一种本能。比如说,皇帝明知自己不能活一万岁,但他还是让臣民高呼他万岁,目的是为了显示他的皇威,这就是主动性欺骗;如果臣民不高呼万岁就有杀头之罪,所以明知皇帝不能活一万岁,但为了活命,就必须说假话,就必须高呼万岁,这就属于被动性欺骗。从欺骗的性质上分,可分为善意性欺骗和恶意性欺骗。一个人患了重病,为了安慰病人配合治疗,医生和亲属通常对病人隐瞒病情,这就是一种善意的欺骗;有的医生为了骗取病人的钱财,故意把小病说成是大病,这就是一种恶意的欺骗。可以说没有任何人会教孩子撒谎,但是当孩子从会说话那天起,就自己会撒谎了,所以孩子都会撒谎而且都撒过谎。撒谎是人的一种动物性的原始本能,这正像孩子一出生就会吮吸乳头一样。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对成人做过一个试验,请参加实验者携带一个微型录音机,记录一天的谈话。他分析的结果是,每10分钟的谈话,就会出现三个谎言。他举例说,有一位女士接到男朋友的电话,对方说自己生病了,这位女士立即表示关切和同情。但事后这位女士告诉费尔德曼,自己的真实想法是:真是一个孩子,还不会照顾自己。因此说谎是人的一种动物性本能,是人的一个生存的法则。
渴望好的生存环境
b的第十一特性是渴望好的生存环境
每一种动物都渴望有一个适宜自己生存的好的环境。群居哺乳动物都渴望清新的空气和清澈的水源,都热爱美丽的大自然。作为具有精神性的高级群居哺乳动物的人还渴望在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
自私与合作性
b的第十二特性是自私与合作性
自私是所有动物的共同本性,生存是所有动物的第一需要,所以动物都想方设法首先满足维持自己生命的需求,这就表现出所有的动物皆有自私性。
群居哺乳动物是靠群体优势而生存的动物,群居哺乳动物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明白,离开了群体就没法生存,所以只有维护群体的利益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所以群居哺乳动物又表现出合作性。
当群居哺乳动物的群体处在安全状态时,表现出的是自私。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想多得到点食物,做父母的更想多得到点食物给自己的孩子;雄性之间还要费尽心思争得交配权;还有很多雄性在时刻觊觎着统治地位,时刻准备向统治者发起挑战。当群体处在危险状态时,则表现出合作精神。当群体受到另一个同类群体的攻击时,则所有的成员会自觉地在统治者的带领下向另一个群体反击。若有凶猛的天敌到来,两个正在激战的群体就会自动联合起来共同反击天敌。击败天敌以后,两个群体再战。战争结束、危险消除以后,群体内部又出现自私的各种竞争……满足自己的食欲、性欲、权威欲是群居哺乳动物自私的最显著的的表现。人作为能思维的高级动物,有时候自私之心比一般的群居哺乳动物表现得更强烈。如,一般的群居哺乳动物只要竞争者服输,胜利者一般不夺取失败者的性命。但人就不同了,为了获取和维护统治权,可以不择手段地大开杀戒,不管是亲是故,而且还要斩尽杀绝,不留后患。
老弱病残者渴望得到群体的照顾
b的第十三特性老弱病残者渴望得到群体的照顾
老、残、幼者是群体中的弱者,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为群体做出贡献,但是求生的本能使他们渴望得到群体的照顾。
多数群居哺乳动物都是照顾老、残、幼弱者的。因为老、残者曾经为群体做出过贡献,因为幼者是未来的群体的强者。东非的斑马和北美的麝牛,两个种群相隔遥远,但它们抵抗狮子和狼群的方法却不约而同。强壮的雄斑马和麝牛在抵御天敌时,都把母兽、老兽和幼畜包围在群体的中央,一齐奔逃。如果奔逃不及,就坚决抵抗,如麝牛有时干脆以静制动,少壮的雄麝牛站在最外面,低着头,两眼直观,随时准备抵抗来犯者,饿狼虽然凶狠,看到这副咄咄逼人的架势,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仅在同一种属的动物之间会互相帮助,不同种属的动物之间也会互相照顾。在西南非洲,一位律师在路途中看到一件有趣的事:一只小羚羊和一头野牛结伴而行,羚羊在前,野牛在后,每走几步,野牛便哀叫一声,小羚羊也回过头来应一声。假如小羚羊走得太快了,野牛就会发出急促的叫声,小羚羊马上原地立定,待野牛跟上再走。好奇心驱使律师走上前去,原来野牛患了眼疾,两眼红肿,单独行动已十分困难了。
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人类也具有这种天性。但有些需要高度机动性和活动性能力的群居哺乳动物,它们不照顾老弱病残者,如羚羊。
精神性(x)
接下来应该谈谈人的精神性(x)了。
人类在由人猿向原始人进化的漫长岁月中,遭万劫而不灭,才使大脑不断发达,随着大脑不断发达产生了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高级思维能力,高级思维能力产生了对自然界的理性认识。于是人类靠着发达的大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创造了民族精神、社会道德规范、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宗教等等,这就是人类社会。每一个人一出生,就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在一定社会环境成长、劳动的过程中,那么就在头脑中产生了精神。一个人的精神性主要包括:理性、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信仰、理想、信念、感恩、复仇心理、爱憎态度、各种精神需求等等。人的精神受民族精神、社会道德规范、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精神性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根本标志。普通动物在满足食欲等本能方面表现出的永远是自私性。但是人就不同了,人在小的时候在满足食欲等方面表现出的是群居哺乳动物原始的自私本能,但绝大多数的人长大了就好了,这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使人有了道德观等精神性,绝大多数的人就有了孝心,不仅不会再与父母争夺食物,而且还会想方设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再就是,猪吃饱了就优哉游哉地睡觉,但人吃饱了就让他(她)睡觉那就不可能了。因为人的知识水平不同,人对社会的认识也不尽不同,所以人的精神性也是因人而异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越高,其精神性表现越突出;相反,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越低,其精神性表现就越不明显。一个没掌握一点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文盲,只要满足了其食欲、性欲等动物性的原始本能需求,他(她)就感到很知足了。对于一个热衷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来说,如果剥夺了其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给其再多的财富,他(她)也会感到痛苦。但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阶层的人在某些方面可以有共同的精神性。如有的音乐、电影、文学作品等能在世界范围内世代流传,这就说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可一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精神性,也就是说有共同的人性。
人的精神性是由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但由于人对社会的认识不同,所以同样的社会环境却造就出了不同的精神性。一个人受到强烈的刺激因素(如灾难、挫折、某种诱惑等)的影响,可能使一个人的人精神性发生突变。例如,某些官员因为受到一次诱惑,便改变了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便从此走上了贪赃枉法的道路。
人在精神性方面也表现出渴望自由,渴望有自由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信仰、理想、信念等,渴望自由结社、自由的选举权,渴望接受社会教育等。
年龄因子(k)
再谈谈年龄因子(k)。一个人的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的表现程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如,儿童的诚实性、亲情、友情等群居哺乳动物原始本性表现得比较突出;年轻人的竞争性、暴力性、羡慕和妒嫉心理等群居哺乳动物原始本性表现得比较突出;而老年人的权威欲、猜疑性等群居哺乳动物原始本性表现得比较突出。有些老年人还会出现一些变态行为。比如,一个人长期坐在权力的交椅上,久而久之,就会使人的群居哺乳动物的权威欲的原始本能得到强化,从而产生一种对权力的变态迷恋心理。一个人在对权力的变态迷恋心理驱使下,就会做出变态的反应。在封建社会,皇室成员在对皇权的变态迷恋心理驱使下,会做出杀父、杀母、杀兄、杀弟、杀子等变态行为。
总结
现在用一句话概括我的人性公式,那就是:人性是由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精神性和年龄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若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占了上风,那么他(她)的人性就主要显示出了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若精神性占了上风,则他(她)的人性就主要显示出他(她)自己的精神性。大多数人的人性是介于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和精神性之间,突出体现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或者精神性的人占极少数。突出体现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的人的行为主要是被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支配了;突出体现精神性的人的行为主要是被精神性支配了。很多人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哲学,这样的人的行为就全部被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驱使了。相反,有的人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惜自己的生命。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自由与爱情》一诗中写道:“生,为了爱情和美酒;死,为了自由而牺牲。谁有了这样的命运,谁就是最幸福的人。”他为了祖国的独立而驰骋战场,1849年7月,26岁的诗人,在同沙俄哥萨克侵略军的激战中壮烈牺牲。再如,中国共产党人夏明翰在就义前从容吟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是为了他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还有,很多科学家为了捍卫科学而从容就义。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唯物论者、著名的天文学家布鲁诺为了捍卫科学而被虚伪的天主教徒在罗马的鲜花广场活活烧死!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在现实社会中,极坏的人和特别高尚的人很少,大多是“不很好也不很坏”的人。也就是说,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既具有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又具有后天教育等因素而形成的精神性。
另外,被宗教完全控制了精神的人也失去了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他们以常人难以理解的生活方式生活,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的生命看得一钱不值,可以从容地以不可思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特别是一些邪教主,他们正是用精神控制法让他的愚蠢的弟子为他殉葬。
还有,有的人因为对某种欲望的过分追求或者因为某种事情的强烈刺激,会产生失去了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的变态心理。如,对权力欲望的变态追求,就会产生变态权力欲。怀变态权力欲的人就会以变态的手段争夺或者维护权利。具有变态心理的人的行为还不如群居哺乳动物的行为。现实中的很多变态复仇心理令人瞠目结舌,例如:有一年,一个城市连续发生了多起强奸杀人案,作案方式都是先杀后奸,受害人都是高校的漂亮的大学生。破案之后,居然是一所大学的一个文质彬彬的数学教授!原来,这个教授的妻子是他的大学时代的漂亮的女同学,后来抛弃了他,跟着一个外籍教师远走异国。正在这个教授伤心之际,他的一个漂亮的女学生向他献出了“爱情”,于是那个漂亮的女学生成了他的研究生,可是那个漂亮的女学生一拿到硕士学位证书就向他宣布“拜拜”,于是他产生了仇恨所有的漂亮的女大学生的变态心理,于是许多漂亮的无辜的女大学生成了变态复仇者的牺牲品。任何一种群居哺乳动物中的一个雄性决不会伤害无辜的雌性,在这一点上,变态复仇者连一个普通的雄性群居哺乳动物都不如。性虐待狂也是变态性行为的一种,任何一种群居哺乳动物中的雄性或雌性都不会像性变态的人那样对异性实施性虐待行为。
每一个国家都是通过法律和道德规范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合理的法律和道德规范能把人的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约束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使人的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但又不至于使其行为危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否则,若法律和道德规范过分地束缚了人的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久而久之,当人的承受能力达了极限时,就必然引起大的社会动乱。韩非子坚定地认为人性本恶,并由此不遗余力地主张用严刑峻法来安民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一方面制定了更苛刻的法律,另一方面采取“焚书坑儒”的暴行禁绝了人们的言论自由。秦始皇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他创立的伟业传至千秋万代,但转瞬间,那万世基业便断送在酒色暴君'二世’手里。如果秦朝的法律规定,部队若因遇到洪水等自然灾害而影响行军不能按期到达指定地点,可以从轻处罚的话,那么陈胜、吴广就不会铤而走险率部揭竿而起了。每一个士兵都想,如其俯首待死,还不如造反求生,于是陈胜、吴广率领的900多人成了一群亡命之徒,虎狼之师……秦朝苛刻的法律剥夺了无故士兵的生命权,从而导致900多名士兵的群居哺乳动物通过暴力求生的原始本性爆发。在欧洲进入上世纪中世纪后,宗教曾与封建专制相互利用,为了维护神权,强行推行愚昧主义、禁欲主义,这就过分地扼杀了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于是资产阶级以人权为武器向神权宣战,于是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暴。1789年8月,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吹散了弥漫欧洲的宗教阴云。法国首先发表了《人权宣言》,提出了“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不可动摇的权利”。资产阶级革命把人们从神权的桎梏中拯救出来,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权利受监督的力度越弱,法律和道德对人的约束力越小,人的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就暴露得越多。在封建专制社会,一个人的权力越大,所受的监督力度越弱,法律和道德对他的约束力越小,所以人的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就暴露得越多,所以王侯、高官皆妻妾成群,而且大多贪婪成性,不择手段地争夺权力,不择手段地搜刮钱财。帝王凌驾于法律道德之上,则完全失去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其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就暴露无遗了。
一个人在儿童、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和社会影响对其个性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文明的社会制度应该注意用良好的道德规范教育少年儿童,同时大人们要以身作则,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对此问题需要强调说明两点:其一是,通常少年儿童不善于理解枯燥的道德术语,而注意观察大人的行为,如果某些大人自己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却又道貌岸然地教训少年儿童,少年儿童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正是“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其二是,当道德规范与少年儿童的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性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少年儿童也就不把道德规范放在眼里了。记得在“十年动乱”期间,一下了课我们同学就去偷窃公共财产,我们同学都是小偷,而且无所不偷,地瓜、花生、苹果、大葱等等,只要能吃的都偷!因为所有的同学都是小偷,所以我们根本不为这种偷窃行为感到羞耻。那个时候虽然我们知道要“爱护公共财产”,但是饥肠咕咕的我们一看到能充饥的食物,也就不管什么道德规范了……
我在教育儿子的实践中证明,只要了解了人性的本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豁然开朗之感。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的时候,就会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行为,从而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鼓励、或者引导、或者禁止等决定。相反,要是不了解人性的本质,就很可能做出伤害孩子心灵的事情。如,有的父母,只要孩子撒谎了,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揍一顿,这事实上是一种愚昧,是一种无知,是在摧残自己的孩子!所以每一个父母,特别是父亲,必须好好地静下心来认真了解一下人性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