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熬40年为中国海防安上千里眼的名星!

语音版本可在文章底部收听

文|适 鸣

中国的疆域有多大?

很多人会习惯性回答:960多万平方公里。

但是,守护中国海防的军人,会告诉你:

除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守护好中国的海洋国土,同样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所在。

尤其是中国南海,那是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祖业,我们绝对不能守丢了!

但是,看好这份海洋祖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说别的,就说“看”吧。

在现代,雷达被称为现代战争中的“千里眼”,对战争的进程和胜负起着关键性作用。

雷达相当于人的眼睛,你能看多远,才能说保护你的海岸线和海域有多远。

但是,在几十年前,中国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中,能有效监控的范围,不到20%!

其他80%的海洋国土,看不到,管辖不到!

别的国家派人进入我们的海域,比如到岛礁捕鱼、勘探石油、建立钻井平台等,我们不知道。

甚至,敌方目标进来了,我们也不知道。

这样的后果,非常严重。

中国的西沙、南沙,为什么被一些周边国家抢占了很多岛礁?

我们无法有效监测、监控,是很大一个原因!

作为中华儿女,看到这样一个状况,真的让人很难受。

我们自己的产业,绝不能这样被别人侵占啊!

于是,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勇敢站了出来。

他的名字,叫刘永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位教授。

当时,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差距,非常大。

那时,苏联、美国,已经分别研究了超视距雷达。

利用高频电磁波沿海面绕射传播的特性,可实现对数百公里之外的海面舰船目标和超低空飞行目标,进行超视距探测。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传统的雷达跟我们的眼睛一样,不能拐弯,只能探测到几十公里的海面目标。

但是,新体制的雷达,可以让“视线”贴着海面拐弯,可以探测到数百公里,甚至更远的海面目标。

但是,中国因为技术基础薄弱,再加上国外的技术封锁,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一直没能取得成功。

1981年,从海外留学进修归来后,45岁的刘永坦,就开始向这个艰难的研究领域进军!

刚开始的时候,实在是太难了。

刘永坦团队的成员回忆:

没有电脑,一页稿纸300字,报告手写了700多页,写废的纸摞一起就有半米高。

刘永坦带着他们,没日没夜地写了几个月,一直写到手指发麻、手腕酸痛,连鸡蛋都捏不住。

10个月后,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出炉!

1989年,新体制雷达实验系统建成!

历经几十年的努力后,2011年,刘永坦主攻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

这种新体制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攻克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

这项新技术,让中国的海防能力,一下子提高了数倍!

我国海域可监控预警范围,从不足20%达到全覆盖!

中国的海洋国土,终于全部纳入了中国的监控之下!

谁也别想再打中国领海的歪主意!

什么是对科学家最大的认可?

他的科研项目,投入实用,并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这就是科学家最大的价值所在!

刘永坦对国家的卓越贡献,也得到了肯定。

1991年,新体制雷达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年,刘永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他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2015年,刘永坦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刘永坦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2021年9月29日,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本可以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

但是,刘永坦却到偏僻落后的海边,一年又一年。

送走了青春,如今已是皓首老者!

刘永坦凝聚了一支专注海防科技创新的“雷达铁军”。

他培养了两院院士等一大批科技英才。

耄耋之年,他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为筑起“海防长城”贡献力量!

为什么会作出这种选择?

刘永坦说:

“我们那代知识分子都是这样,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个人的追求。”

刘永坦教授永远记得父亲说的那句话:

不管将来学什么专业,都要多为国家干点事。

刘永坦教授为国家贡献的,很多很多。

但是他索取的,却很少很少。

甚至,就连他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国家奖给他的800万元奖金,他都分文没留。

全都捐了出来,用于国家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

苦熬40年,为中国海防,安上千里眼!

在他取得成功之前,他一头扎进遥远的海边,几乎没有人知道他!

这种一心为国奉献的精神,真的值得世人学习。

我们这个时代,如果要追星,就应该追刘永坦这样的“巨星”!

向刘永坦院士,致敬!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