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涨海声中光明城
刺桐古港 光明之城
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迎来一波大繁荣时期,在西方概念的“大航海时代”出现之前,中国是最出色的海洋国家之一,泉州的地位无异于今天的纽约或上海。因为当时的刺桐港是名符其实的东方第一大港。人们也许要问:宋元时期的大港时代,为什么花落泉州?
唐朝中后期,由于政局、税率等因素的影响,连接东西方的商道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客观上推动了东南部港口城市的发展。新的对外贸易形态成形,海路的优势日渐显现,处于中国东南沿海核心位置的泉州,终于站在了大时代的风口。
罗马不是一天建造起来的,宋元时期的泉州也不是一天内就崛起的,而是与三次北方大移民有着密切的关系。
“八王之乱”发生后,晋人纷纷衣冠南渡,给闽越地区带来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泉州境内的两条江河分别被命名为“晋江”和“洛阳江”,可以称其为不忘初心的范例。唐代实行靖边政策,陈政、陈元光父子率众自河南固始南下泉州、漳州。唐末,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带领万人入闽,北方士族南迁带来了中原文化。王氏入闽“招怀离散,均赋缮兵”,30年间,一境晏然,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潜力吸引了大批北人南迁。
不能不提及的还有两座跨海大桥:始建于1053年的洛阳桥和始建于1138年的安平桥。由于跨越波涛汹涌的海面,工程耗费巨大,建设相当艰难,前者用了7年时间,后者更是用时13年之久。两桥堪称中国古石桥双璧,蔡襄主导建设的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桥梁,首创筏型基础、养蛎固基,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原理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安平桥长达2255米,俗称五里桥,是世界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代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洛阳桥(陈英杰 摄)
▲安平桥,又名五里桥(陈起拓 摄)
经济实力的增强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宋代泉州城历经八次修筑,元代则把罗城南扩至江边,与翼城相连,使城周增至30里。北宋时期,泉州的港区已从城南江滨逐步向晋江入海口的后渚方向延伸,建成了可以停靠更大型商舶的江口码头。1127年,泉州港与广州港并驾齐驱。1220年,泉州港超越广州港,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海港。
市井十洲人 梯航万国商
走在泉州古城的城南片区,仿若时光倒流。连绵的红砖大厝,紧闭的传统木门,残旧的西式窗台,拐过一个街角,境主小庙前燃着一束香,骑楼下的老人做着老街坊的小生意……这缓慢的节奏与萧条的街市,换在宋元时期,却是光明之城最高光的中央商务区。
北宋时,市舶司尚设城外,南宋时扩建南城门,便于商船货物直接进出城中。元代时,城南形成规模可观的番坊,为波斯、印度、阿拉伯、东南亚等地的外来人口聚居之地。为了解决外国人子女就学问题,官府还设立“番学”,类似今天的国际学校。这个街区至今还叫聚宝街,其中的青龙巷曾经银号林立,堪称当年的金融街。
列入世界遗产的德济门遗址就在城南片区。这处1948年毁于火灾、2001年经过考古发掘重见天日的遗址,展现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壕沟、拱桥、城墙清晰可辨,修城官砖、碑刻上留下了时代的印记。最珍贵的是出土的13、14世纪印度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石刻。泉州是全国发现印度教寺遗存的唯一城市,石碑上的泰米尔文表明,当年的聚宝街一带,活跃着大批来自印度南部的商人。
可以想象,城南片区中的车桥头一带,古时外国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的情景。交易的商品包括奇珍异宝、丝绸、香料、茶叶、瓷器、药材等。“一城之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藩琛贡,皆于是乎集”。
时间的年轮转到了元代。谁也不曾想到,在马背上打下江山的蒙古人,比宋人更加彻底地支持海上贸易。《元典章·市舶则法》明确,任何官员、商人都可以从事海上贸易。1278年,元朝统治者顺应民心,下诏制封林默娘为“天妃”,泉州妈祖庙易名天妃宫,从此成为庇护航海安全的主神。元代海外贸易再度进入大发展阶段。偏安海隅的泉州,梯航万国,四海舶商,跃居世界大港之首。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泉州的人文性格得到了最好的历史锤炼,形成了敢于冒险、兼容并蓄、重利求义、恋乡崇祖、爱拼敢赢、输赢笑笑的敢为天下先精神,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半城烟火 半城仙
繁华都市,万商汇聚,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又反过来与经济互动,反映在宋元泉州,那就是众神共欢、香火缭绕、丝竹相和、书声朗朗。世界上的重要宗教几乎都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获得尊崇。当然,所有神的眷顾都伴随着人的奋斗。
如果恰逢每月农历廿六“勤佛日”到访开元寺,你一定会为人山人海的祈福场面所震撼,朱熹所言“此地古称佛国”一点不假。开元寺是福建最大的佛教丛林,寺中有一棵中国最老的千年古桑,大雄宝殿悬挂“桑莲法界”四个大字,与众不同。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既是中国石塔的代表,也是泉州古城的标志。在明代发生的震级达到八级的泉州湾大地震中,市区民房倒塌无数,唯东西塔巍然屹立,毫发未损,不能不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除了宗教,众多的民间信仰也是泉州文化的一大特色。泉州籍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铭铭认为:“在传统国家的这一别致的边陲,文化多元曾达到的程度,大大出乎习惯于将传统国家与封闭社会对等看待的学者的意料之外。”
开放包容,相互尊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泉州古老的和平精神给予现代社会的深刻启示。涂门短短一段街区,不同宗教的寺庙可以相邻而居几百年。这一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让人感慨万千。联合国的目标不也是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和平共处、和睦共荣?而这,在宋元时期的中国泉州已经做到了。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1.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