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设计
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
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诗句,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句诗句。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老师也仿佛看到了一样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句诗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从银河倾泻下的瀑布。看来同学们对古诗的了解可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出塞。
师:注意塞的书写,宝字盖下面三横两竖,先写两横两竖,最后写一横,撇捺舒展,塞字是多音字,在诗中读四声塞,塞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边塞、塞外
师:那出塞是什么意思?
生:1.出了自己的国家,到塞外去。
2.战士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保卫祖国。
师:出塞不仅是这种意思,他还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意思是出征到塞外,这是一首边塞诗。那你了解边塞诗吗?放假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做了收集,谁能来说一说?
生: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师:因为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所以称为边塞诗。今天的出塞他可是边塞诗中的极品,是谁写出的写下了这首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王昌龄,谁能来介绍一下作者呢?
生:他生于公元698年,死于公元756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他的籍贯是太原。
师:(微笑)看来你对他的户籍很了解。
生: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和《从军行》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师:王昌龄当时在诗坛就有“诗家夫子”之称,足见他的诗歌造诣之深。由于他擅长写七言绝句,还被冠以“七绝圣手”之美誉。尤其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昌龄这首非常著名《出塞》。
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师巡视)圈出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字。
师:老师听见同学们洪亮的声音了,接下来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师:不错,要是可以大点声就更好了,在她读的过程中,谁有什么发现?
生:“不教”应读不“jiào”,而他读成不“jiāo”。
师:“不教”的“教”要读成不“jiào”呢?
生:jiào他在诗中的意思是:“令、使”“不教”就是不准、不允许,所以要读“jiào”。
师:(微笑)那你来读读。(生读) 你是怎么知道教的意思呢?(书下注释)看来看注释真是一个好办法,注释不仅告诉我们词的含义,他还能提醒帮助我们领略诗中的画面呢,
师:在这首诗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谁发现了?
生:飞将jiang,将领的意思,jiang将军
生;“人未还”的“还”“huán”,没有回来的意思,所以要读“huán”。
师:看来读准这三个多音字非常重要。大家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师:读古诗呀,读准字音还不够,读通句子也不够,还要读出节奏美。拿出你的笔,按照你自己的理解,给古诗画分节奏线.恩,非常棒,有的同学已经完成了,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师:你真是一位很会读诗的孩子呀!你们听出它诗的节奏是什么了吗?
生:223
师:想问一下同学们的回答对了吗?老师也是这样划分的。诗的节奏美可以用声音来诠释,接下来,让我们合作来读一读,老师读诗的前个字,你们接后三个字。
师:角色反过来,你们读诗的前个字,老师接后三个字。这节奏可真美,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要为会读诗的你们点赞,学好诗呀!读出它的节奏美还是不够,咱们还得理解他的意思。
(一)学习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
师: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有据诗作画,或在画旁作诗的喜好。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哪些景物呢?
生:明月、阴山
师一边板画明月、阴山,-边讲解: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就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阴山的这一边是可爱的家乡,阴山的那一边则是骑着胡马的侵略者。再来看看明月,明月在古诗词中常被诗人吟咏。我们来回顾一下,你都学过哪些描写明月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句呢?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师:苏轼的--
生:《水调歌头》 ;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王安石的,是吧?看一看,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吟咏,那都是为了表达同一个主题,那就是一一
生:思念家乡
师: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吟咏,都是为了表达思乡、思亲之情。好,我们来看一看,诗人一开篇就抓住了边关、明月来描写,我有一个疑问,“秦时明月汉时关”,为什么不同朝代的景物会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呢?
生: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
师:喔,你是这样理解的,有没有别的理解呢?
生: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师:说得很好!洪老师带来一段资料,相信看过 后,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出示边塞 战乱简史,师解说)
师:请你根据这组数据,简单地估算一下, 边关遭受外敌入侵长达多少年?
生:九百多年
生: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保卫边疆。
师:你想到的是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刚才简单的数据中,我们计算出边疆遭受入侵近千年
哪!明月变了吗?
生:没有
师:边关呢?
生:没有
师:变的是成守边关的士兵们啊!因为战争近千年一直没有停止!所以王昌龄在“秦时明月汉时关”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岁月依旧,战争从未停止过,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边关。善于倾听的同学发现了,老师在明月前加了个“汉”字,在“边关”前加了个“秦”字,像这样前文隐含了后文,后文隐含了 前文的修辞手法,叫做“互文”。(板书“互文”) 它还有-种说法,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里你们觉得有困难,不要紧,作为即将升入中学 学,可以在诗歌边.上做上简单的批注。(生 做批注)
师:了解了诗意后,我再来问问同学们,“ 秦时明师:了解了诗意后,我再来问问同学们,“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七个字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的悲愤之情。
师:喔,言外之意,很好!我们不仅了解到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边关,还体会到-种时间的久远和悠长,谁能通过朗读来体现?
(一生读后齐读)
(二)学习感悟“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你们看,诗歌的美就在于把最平常的语言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从而展现出一种神奇的美。王昌龄就是在明月、边关这么平凡的字眼中向我们传递了这么多信息。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他不留恋京城的繁华,把目光投向荒凉的大漠和戍边的战士。让我们来看一看,他关心的边关又是怎样的边关呢?
(播放边关景色,师讲解:黄云千里、白日昏暗、 北风吹雪、飞沙走石, 戍边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环 境下行军打战的,这些咽喉重地- -次又一次地着外敌的入侵。看完这段资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环境恶劣,生活艰苦。
师:是呀,除了这些,还有他们所处的边关离自己生:环境恶劣,生活艰苦。
师:是呀,除了这些,还有他们所处的边关离自己 的家乡还很一- (生)遥远
师:你能用诗句告诉我吗?生: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哪些重点字、词可以看出?
生:万里、长征
师:万里是离家万里,长征是长途跋涉。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 -生读)
师:其实,这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通过品悟重 点字词来体会诗句的意思。同学们试着朗读- -遍。
(生齐读)
师:还有一位唐代诗人王翰,(出示 《凉州词》与《出塞》)他在《凉州词》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人擅长作诗与友人唱和,今天我来当一回王翰, 当一回王昌龄,和诗- -回,如何?
师:一想到这延续了千年的战争,我无限惆怅地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师:一想到这延续了千年的战争,我无限惆怅地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一想到这次与双亲分别,很可能就是永别,我无奈又失望地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几人回
生:人未还
师:看,一个“人未还”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呀!据《史书《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时曾将士兵戍边的时间从1年延至3年,后又从3年延至6年,最后竟从6年延至9年。你说,戍边的战士还有可能回到家乡吗?
生:不可能
师:是啊,根本不可能,所以夜色中,一轮明挂天空,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士兵,面对这样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在想着家乡白发苍苍的双亲。
师:是的,思念亲人是人之常情。生:不可能
师:是啊,根本不可能,所以夜色中,-轮明月高挂天空,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土兵,面对这样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在想着家乡白发苍苍的双亲。
师:是的,思念亲人是人之常情。
生:他们可能在想:家乡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师:身在边关,心在家乡。那么戍边战士的双亲, 他们望着一轮明月, 又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出示练习: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
生:他们会想:我的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和我们团聚呢?
师:是的,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想追问一下:老人家,为何如此伤感呢?能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吗?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我们可以改一-改,“万里长征谁未还?
生:万里长征儿未还。
师:请坐,那征人家中那善良、勤劳的妻子,面对师:请坐,那征人家中那善良、勤劳的妻子,面对同一轮明月,她又会想什么?做什么呢?
生: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望着明月,在想:我的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与我团聚呢?
师:我想再追问一句,你为什么如此伤感呢?能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吗?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好,谁来改一改?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夫未还。
师:触类旁通,一点就通,聪明!那征人家中那年幼、孤苦的孩子又在想什么呢?
生:总是问妈妈:爸爸到哪儿去了?师:谁能告诉他?
生:父亲在边关保卫国家,和侵略者打战。
师:他还可能在想什么,做什么呢?师:谁能告诉他?
生:父亲在边关保卫国家,和侵略者打战。
师:他还可能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生:他可能会看着父亲临走前留下的文章,思念着父亲。
师:这叫睹物思人。儿子孝道不能尽,天伦之乐不能享,明明有家不能回。现在你的心中还仅仅是悲哀吗?还有什么?
生:悲愤
师:对什么的悲愤?
生:战争
师:是对无休止战争的悲愤,来,将你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读一、二两句。
(生齐读)
(三)学习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刚才我们不仅读出了对战争的悲愤,还读出了 亲人对征人的思念。(板书: 思念)面对着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王昌龄多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回到汉朝那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你读懂了吗?生:只要卢龙城的飞将军在,就不会让侵略者入侵。
师:我从你的理解中知道,只要有飞将军在,就不让胡马度过阴山。诗句中哪个词的意思是“只要”呢?
生:但、使
师:只要有飞将军在,就不让胡马度过阴山。仅仅 就是不让胡马度阴山吗?
生:骑着胡马的侵略者。
师:是不让骑着胡马的侵略者入侵。胡马原指7西北的一种马,在这里不仅仅指胡马,还指骑马的侵略者,这叫做“借代”,是古诗中常用的 修辞手法。(板书: 借代)
师:飞将军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出示资料, 教师解说:飞将军一 牛都在边关.骁勇善战,与匈奴交战70多次,每次均能获胜。匈奴称他为“飞将军”,对他闻风丧胆。他爱兵如子,每得赏赐均与士兵们共享。士卒不得饮,他不近水边;士卒不吃饱,他绝不先食。)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将军,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我很敬佩,因为在古代将军得到赏赐都会独吞,而他却与士卒分享。
师:所以,你会无限敬佩地说---
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师:除了敬佩,你还会说怎样地说呢?生:我会骄傲地说。
师:请你骄傲地说。师:读得不错,但洪老师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在王昌龄写下这首诗的时候,飞将军早已不在人世 了。现在的将军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高适的《燕歌行》)他们是“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们是“战士生前半死生。”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生:愤怒
师:这样的将领完全不顾士兵的生死,所以士兵们只能无奈地呼唤--
生:“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师:有了这样的对比,你们对李广将军更加一
生:敬佩生:崇拜
生:思念
(生读诗句)四、整体诵读,感悟诗韵
师:是的,只要有李广将军在,胡人的军队就不敢 入侵;只要有李广将军在,边关就会一- (生: 平 静) ;只要有李广将军在,士兵们就能一一(生: 回家与亲人团聚) ;只要有李广将军在,国家就会 -- (生:安宁)是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仅仅只是士兵们的愿望吗?
生:是全民族的愿望。
师:这是战乱中的人们千年的期盼和呼唤,让我们齐诵全诗,把这样的心愿向大家传达。
(生起立,齐诵全诗)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首诗相比,高适的《燕歌行》写得很直白,王昌龄的《出塞》就显得怎样了?
生:委婉
生:含蓄
师:这是因为什么呢?王昌龄运用了- -种什么样的写法呢?请大家看看注释中“丁丁和东东的对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请好好使用。发现了吗?四、整体诵读,感悟诗韵
师:是的,只要有李广将军在,胡人的军队就不敢 入侵;只要有李广将军在,边关就会一- (生: 平 静) ;只要有李广将军在,士兵们就能一一(生: 回家与亲人团聚) ;只要有李广将军在,国家就会 -- (生:安宁)是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仅仅只是士兵们的愿望吗?
生:是全民族的愿望。
师:这是战乱中的人们千年的期盼和呼唤,让我们齐诵全诗,把这样的心愿向大家传达。
(生起立,齐诵全诗)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首诗相比,高适的《燕歌行》写得很直白,王昌龄的《出塞》就显得怎样了?
生:委婉
生:含蓄
师:这是因为什么呢?王昌龄运用了- -种什么样的写法呢?请大家看看注释中“丁丁和东东的对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请好好使用。发现了吗?五、拓展延伸,提升品位
师:洪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同风格的边塞 诗。(出示诗句, 师生齐读)
生:“天山积雪连天高,直从平地卷银涛。"师:这就是边塞雄奇壮丽的景色。
生:“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师:戍边的战士们就是这样行军大战的。
生:“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师:边塞的天气就是这样的多变。
生:“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师:这是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师:异彩纷呈的边塞诗有的雄奇壮丽,有的清新,有的让人热血沸腾。课下,请同学们多搜集、多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回到金戈铁马、北风呼啸的岁月,追思古人的情怀,聆听千年谱就的一曲曲雄浑跌宕的边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