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中秋”有奖征文】又是中秋/郭文华
时光如水,又是中秋。
老公下班回家,顺路捎回了两盒月饼,女儿对精美的包装煞是好奇,在茶几前对着盒子鼓捣了半天,却将月饼晾在了一边。看着女儿,我不自禁想起了自己童年时对月饼的向往,想起了发生在那年中秋节的一段尘封往事。
那年我大概五六岁,在外地当兵的表叔回家探亲,带回了一包月饼。那时的月饼,四个一摞,上面放一张画着中秋圆月的红色油光纸,最外面用一种土黄色的纸包裹,然后用纸绳一扎。即便如此,在当时的农村也是极其稀罕之物。外婆常年身体不好,所以母亲就吩咐我与哥哥把月饼送到外婆家,并一再嘱咐等祭完了月亮,与外婆还有几个表兄妹一块吃。就这样,怀揣着月饼我俩急切地向一条街之隔的外婆家跑去。月饼包得严严实实,但看着包装纸上渗出的黄油,我们似乎闻到了扑鼻的月饼香。行至半路,在那种浓浓甜香的诱惑下,我与哥哥蹲在路边,悄悄解开细绳打开了月饼,起初可能只是为了一饱眼福吧!但不看也便罢了,看了就再也无法挪开双眼,月饼似刚出炉般闪着黄灿灿的光,醉人的香甜勾得我俩忘了一切,鬼使神差地你一口我一口竟将一块月饼吃掉了。看到原本的四块瞬间成了三块,我俩你看我,我瞅你,顿时傻眼了,怎么办?在乡下老家,水果和点心要祭完月亮才能吃是不成文的规定,况且这本是要送往外婆家的?在挖空心思想了好多招,但最后都感觉骗不了母亲又自我否定后,抬头忽然看到临街的“河湾木工厂”,瞬间脑洞大开,翻刨了堆在厂院一角的木头废料,还真找到一块并不很圆的木块,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俩一合计,将这块“伪月饼”放进月饼包,然后重新包好,似乎根本没考虑到如此滥竽充数会蒙混多久,便在暮色笼罩下匆匆送往外婆家,未等祭月又悄悄溜了回来。
晚上,外婆踏着银色的月光来了,我的心里直打小鼓,再看看哥哥,也是一脸惊惶。毕竟,真相大白之日,定是我俩挨揍之时。然而,一切都出奇的平静,外婆坐下与正在堂屋忙碌的母亲唠会儿家常,留下了两块月饼起身走了。临走,似乎是怕母亲怀疑到什么,外婆又转过身说:俩娃都长大了,让他俩吃了晚饭再走,却硬留不住,月饼也没顾上吃,我留了两块,剩两块送过来你们吃啊。原话已经记得不十分清楚了,大意可能如此。母亲疑惑地看着我们,终于也没说什么。看着外婆的身影消失在银色的月光下,不知怎的,望着桌上依然香味扑鼻的月饼,我与哥哥竟然都没有了欢呼雀跃。
三十多年过去了,慈祥、善良的外婆早已离我而去,但每年中秋月圆之夜,我都会想起这段尘封的往事,每每为自己当初掩耳盗铃的举动汗颜的同时,更多的是为曾经的小聪明和拙劣而懊悔。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早已不再是什么奢侈品,各种包装精美、美轮美奂、香甜酥脆的月饼也早已成了寻常人家中秋的必备品,但,慈祥善良的外婆却再也品尝不到。而曾经有过的等长大后为外婆买月饼的愿望,也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难圆之梦。
时光如水,又是中秋。
月圆之夜,月光之下,我怀着虔诚的心,摆上香甜的月饼,祭月的同时,也为远在天堂的外婆送一份中秋的祝福、一份迟到了的忏悔。
作 者 简 介
郭文华,笔名文心。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灵宝市文联。自幼酷爱文学,作品散见于报纸杂志。其中,《与这个城市同行》获全市“四大一高”征文一等奖;《一封家书》获全市“山水 乡愁 我的家”征文三等奖;《下湾村的月亮》获全市扶贫攻坚征文二等奖;《法盲三伯成长记》获河南省法制征文二等奖;《小姨的爱心小吃店》获中原理财征文二等奖。2013年出版散文集《0℃的春天》。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行参菩提·“那年中秋”散文有奖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