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26,重为轻根,静为躁

26.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众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理解点:

这一章像是尹喜问老子就上章的王亦大,就“道”与君王何以取法的问题在谈?提出了一个原则:持重守静。

我们现代物理学都知道这个引力道理,重的一头是在根的位置的。就像不倒翁,重心低也才能让物态更稳定。这里也体现了第二章中的“高下之相盈也”,体现的一种高处的势能往下会有一个势能释放转化成动能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相盈也。进而还指出了这是一个规律:“恒也”。

静:“天物芸芸,各復归于其根,曰静。”这是一种常态,君王应掌握其内在规律)这样是能够控制轻举躁动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君子:德行好,勤政爱民,会用“道”来辅助行事的君主。

环官:名为“环人”之官。周礼制中设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环官”属于夏官,主管抵御来犯之敌和巡查内外之事。

昭:昭曰明也。《说文》

燕处:形容像迁徙的燕子一样风餐露宿。

说上古时代贤君自带粮草辎重,有少数官员随从,他们昼行夜宿,意思指微服出巡,不离开他们的车马太远,唯有像环官一样去巡查,(意思是不深入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以第三者去观察万物旁作)像迁徙的燕子一样,以那种天下皆主我为客的心态,去体察你就会明白问题的症结,知道该如何应对。(是以君子众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

但为何有些万乘之王却把自身看得比天下轻呢?(圣人对人对事都是以自重,圣人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个心有承载天下人之心,承载容纳得多所以重。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哪里还有那高高在上的万乘之王?)君王如果都不清楚这个道理,把自身看得比天下轻,天下则失去了它的根本,则难免会出现轻举躁动而失去控制,就会丧失主宰的地位。(道才是重为轻根后面的那个根本。)(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周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侯王为政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形而上以侯王自身修养为重(上一章节谈到身体这个天下,自我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生命的王),为治国之根;在形而下当坚持“天物芸芸,各復归于其根”。在国家这个天下而言,侯王或是当权者是国家的重器,当权者只注重自身享乐,不思进取,有分别心,私心重,天下则失去了它的根本。这是在说君主应当深刻认识“道”,唯道是从,要持重守静,不光要以天下为重,自身还要做出表率,“行不言之教”,因为上行下效,“高下相盈也”,“恒也”。

形而下的看亲子关系,中国父母的角色呈现两个极端:要么当保姆,吃喝拉撒全包,我们当下的父母绝大多数,特别是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特别的宠爱孙子,都是以孙儿为中心,一切都是围着小孩转,比保姆还保姆,搞得爷爷倒像孙子了,可就是不知道孩子的内心。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满受宠溺的小孩一旦不能满足他的欲望的时候,就是以怨报德的时候了。要么当教练,干这干哪,父母是总指挥,一切尽在掌控,一旦强烈的逆反心理起来,小孩会做出很多出格的举动,对双方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起点是爱,为何终点成怨?这也体现了“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由此不得不反省中国的家庭关系。通过这章的学习,我们可以尝试以道的观点来看待亲子关系。父母长辈和小孩就像原子核和绕行的电子,要以自身修养为重,并不是说看轻小孩,而是看重要放在心里,时刻观察小孩的心理行为变化,及时纠正小孩出格的一些想法和行为。对于双方都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进行探讨,不要刻意追求对错,而是达成一种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就行,宠辱若惊嘛,掌握好宠辱之间的这个度,慢慢的就能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效果。让小孩对长辈从心底有一种崇拜感或者说是敬重。长辈对小孩也应该放下身段,以小孩的眼光来理解他的想法,重为轻根,即使如此了。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十六章 寻根章 第一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二十六章

    大家好!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下面我们一起把原文读一下.[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唯有环观,燕处昭若.奈何以万乘之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沉稳为轻率之本, ...

  • 《道德经》“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有何含义?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quo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王需持重守静

    (一),经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 虽有荣观(guàn),燕处(chǔ)超然. 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二),关键词解析 重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一),经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 虽有荣观(guàn),燕处(chǔ)超然. 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二),关键词解析 ...

  • 道德经章成·道经二六章·辎重轻躁篇

    道经二六章·辎重轻躁篇 一. 王弼本: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河上本: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 ...

  • 道德经读书笔记26|重为轻根,清为躁君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系辞> 上一章老子从形而上的高度论道,讲了道的由来,道的特征,道的分级,以及修道的路线图,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quo ...

  • 《道德经》第26章:重為轻根,静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輜重。

    <道德经>第26章:重為轻根,静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輜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转载--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 ...

  • 重为轻根,静为燥君, 轻则失本,燥则失君, 虽有荣光,燕处超然,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道经之二五、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帛书校订本: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荣观,燕处则昭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白话通译本: 慎重是轻率的根本,沉静是躁动的主宰.所以古代的君主与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道经·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苏辙: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故轻以重为根,躁以静为君. 原成:重为轻根,清为喿君. 原成:在约束下获得自由,约束丧失了,自 ...

  •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轻则失臣 躁则失君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重,稳重,谨言慎行.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知事物的真实本质 ...

  • 徐大椿注道德经:重为轻根第二十六

    注:粗体为古籍原文,其余为本号释义   上一章讲,人应该法天则地,宗于大道.本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君王如何守道不离.   [原文]重为轻根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重能生乎轻] 大道厚重,能生发轻浮的人道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意思是,沉稳为轻率之本,沉静为躁动之根. 曾仕强先生解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跟轻是相对的,静跟躁也是相对的.它们是互相比较的,只是程度上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