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树强丨那年那月的砖窑

小时候跟着老父亲干瓦工活,看见盖房子的时候有用红色砖的,还有一些是蓝色的,就问问老父亲这个是怎么回事。父亲回答说,红砖是轮窑烧的,蓝色的是布袋窑烧的手工砖,就像恰村里的砖厂烧的就是红砖。

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村里主张在村西头“大坡顶”的土地上建造一座新式的轮窑烧砖。

建窑还是由老父亲领头干活,主要原因是父亲固的土窑技术好,结识耐用,是大家伙公认的。按照图纸尺寸,在地面画好灰线。开始建造窑体,平地挖出五六米宽的环形土槽,然后在里边用土坯固窑。窑内每隔一段就留一个窑门,用来装砖坯、出成品的时候便于出入。窑门斜对面建一个风洞,所有的风洞必须与烟囱连接在一起,一个窑门配有一个风洞。窑体固好后外围的土全部去掉,中间的土跟轮窑连成整体,上边用来堆放煤炭和所需材料。窑体中间用砖块及吊架建起一座三四十米高的烟囱,起到抽风出烟的通道。

之所以叫轮窑,就是只需要点一次火,然后就一个一个窑洞挨个烧,一圈一圈循环无尽头。轮窑装砖时,先把砖坯立起一排,砖坯相隔一块砖的距离,第二排跟第一排投门子(土话:梅花状摆放)立起来,两排之间间隔十八公分,就这个样摆上三排以后就开始摆第二层了。第二层的砖坯侧立,两头分别压在下边第一排与第二排的砖上,各压六厘米,承三十度角倾斜。紧接着就是第二层第二排就压在第一层第二排与第三排的砖坯上,也是六个公分。以此类推,直到装满窑洞。这样摆放有利于煤火散落到底,燃烧充分以及均匀,确保每一块砖都能燃烧成型。

就这样,一个洞口一个洞口装,等过了风道口后,就开始封窑了,用最廉价的纸贴在砖坯上,纸自己就吸在上边了,完成了一个窑洞,然后就利用留出来的六分头作为基础,再进行下一个窑洞的填装。

所谓的布袋窑就是一个竖起的橄榄球形状的窑体,下边预留一个窑口负责进出砖坯,上边有一个喇叭口,出烟闷窑的时候用。这种窑所需的砖坯大多数是人工具多,在豫北平原腹地比较常见。它的运转方式是一窑烧好了,再用烟煤进行“抢色”呈青蓝色,这个需要很高的技术才可以完成。下一道工序就在窑顶上往下撩水,开始闷窑,等凉透了再出产品,所形成的砖就是蓝色的。

烧好以后要及时出砖,轮窑和布袋窑的出砖方式也有所不同。

轮窑出砖最为辛苦。轮窑只要开始转就开始追逐了,烧窑的追转装窑的,都是它又被出窑的追。出窑的时候,火热的气浪能把人烤焦,在工作的地方抬头平视就可以看到熊熊大火在燃烧着,所以出窑的人不论春夏秋冬一直都是单衣服,双手不能戴手套,就用汽车内胎剪一个巴掌大小,然后在上边挖一个小口,套在中指上手腕出也弄一个大洞穿过去,这就是唯一的防护罩。一车砖装满刚好是200块,就是一个砖丁了。布袋窑就没有这么紧张了,窑凉透了,先出门口,然后一次往走上走,把装砖的次序反过来就好了。

砖分手工砖和机器砖。

机器制砖也好,人工制砖也罢,首要任务是泡土。最好的土质是我们豫西山区的红色黏土,当然也有它的局限性,里边料石比较多,高温烧制以后,砖块容易出现炸裂,品相不好。用白面土做出来的砖坯细腻光滑,唯一缺点不如红黏土烧的砖结实。

区别在于制作砖坯是人工还是机器。手工砖跟机器砖最大的区别,外观上是否有两个孔洞,如果是手工砖的上边平滑无孔,机器砖的中间有两个小孔,只要是晾晒砖坯时架砖所留。

机器砖经过一条龙流水作业出来就是成品了。经过泡闷的土进入粗选篦子,再流到搅拌机启动一级搅拌,二级搅拌加入适量的水后进入拉坯机,长条坯子源源不断进入切砖台,根据需要长度截开,利用椭圆机把砖坯从切砖台上送到竹片做成的砖坯板上,五六板后由人工拉砖平板车运到砖行子里,再用砖叉子两两结对从两边开始摆砖坯晾晒。

手工砖就相对简单易行。把泡焖好的土质用铲子切成长条,装入用木头做成的框里,每次可以做三块砖,泥条压实后,再用铲子沿边框口刮去多余的泥土,然后搬到一大片空地上倒扣下来,三块一排的砖坯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经受太阳的烘烤和工匠师傅的检阅。

机器砖手工砖,各有千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能够发掘聪明才智,改善衣食住行,掌握适合改善的生活所需的技能,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最大限度地让自然来为我们服务,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老式的砖窑虽已被淘汰,但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步伐却永不停歇。

作 者 简 介

狄树强,男,70后,河南省灵宝市人;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喜爱文学,爱好旅游;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成熟起来,在部队期间广播小说《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穆斯林的葬礼》等等陪伴着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让我更加迷恋上了文学。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岁月嫣然(三)

     岁月嫣然(三) 随着进场人员增多,坝下渐次出现了二十多个蜗居,样貌相同,家家如是.仿若陕北高原依黄土坡挖掘而成的窑洞.堤坝窑洞,竟名噪一时. 白天,秫秸门子掀开,窑洞内还算亮堂.夜晚降临,有的家庭一 ...

  • 郭宏旺:那些有棱有角的记忆

    那些有棱有角的记忆 郭宏旺 村子的西北头是一条官道.曾经好多个年头一直是条沙土路,如今已成为柏油路面,宽度没增加多少,可看上去走上去一片浸润舒适.那条狭窄却笔直的油黑颜色反衬效果显著,似乎给周围混沌瑟 ...

  • 从道光年间砖窑烧制出来的古建青砖

    据说,出岸村烧制青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甚至更早.早在2012年, 出岸古建青砖制作技艺就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要说出岸村大家可能不熟悉,要说雄安白洋淀.世界五百强企业华北石油想必知道的 ...

  • 『我醉乡土』第64期:程立正丨《烧窑》灵魂深处的记忆

    烧    窑 程 立 正 看过电影"地道战"的朋友,一定记得电影中英雄人物高传宝擒获日寇司令山田大佐的情景吧,那个故事场景拍摄的地方就是我华北一带过去常见的传统烧制青砖的" ...

  • 晚霞映在麻大湖上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13期 晚霞映在麻大湖上 文/张立志 时间定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某个夏天的傍晚,晚霞刚刚铺开,炉膛的灶火还未点燃.炊烟尚未飘起的时候.这时的太阳不高不低的挂在村西头,站在小清河 ...

  • 故宫中一件不起眼的文物,却价值连城,你曾经与它对视过吗?

    故宫从建成至今已经600年,故宫中有趣的历史多的数不清,就拿太和殿来说,老百姓一般叫做金銮殿.为什么叫金銮殿呢,首先是直观的感受,看太和殿第一眼就觉得到处都散发着金光,金碧辉煌这词简直就是为太和殿量身 ...

  • 狄树强丨卫河清淤(散文)

    卫河,新乡的母亲河. 从隋代大运河的永济渠,是运送粮食和战备物资的主要渠道,当时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船樯往来,络绎不绝,近代仍然是豫北至天津卫的重要航线. 经过时光洗涤,近代卫河承载的航运作用仍不可小 ...

  • 狄树强丨信字当头闯天下(散文)

    <鸡毛飞上天>中骆玉珠因为卖假货赔了个底朝天,在她怀孕期间到医院去检查,遇上了一位母亲给孩子使用尿不湿的时候,立马就觉察到,未来这是很好的商机.即使得不到家人都赞同,她也不放弃,立即跟巧姑 ...

  • 狄树强丨祥哥“媳妇窑”(散文)

    祥哥的老儿子强子终于在今年的国庆节结婚了,婚礼结束后,祥哥送走了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拖着疲惫的身体,刚躺卧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就梦到自己结婚的那会儿. 祥哥祖辈生长在南埝村根,父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

  • 狄树强丨看戏(散文)

    村里演戏了,近二十年了,村中间的戏台子就没有响过司鼓的梆子声,这两天又敲起来了. 村里的舞台是1985年建党节落成剪彩的,今年八一节前后修缮一新,再次了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党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

  • 狄树强丨狗窝(散文)

    老乡阿喃家的金毛犬快生了. 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总看见,早早起来遛狗的阿喃. 它浑身金黄色的毛厚厚的覆盖在隆起的大肚子上,走起路来,肚子好像就要挨着地一样,一左一右的往前拖着走. 阿喃和有了身子的媳妇看 ...

  • 狄树强丨派饭(散文)

    <最后一个匈奴>里有一个"盐蛹蛹"的故事,学校杨先生吃饭,没有个专门的灶,只是轮流在学生家中吃派饭.杨先生喜欢吃酸菜,学生家长见他爱吃,便每顿饭都有一碟酸菜侍候,才有了 ...

  • 狄树强丨岁月有痕(散文)

    年过四十,上有老下有小,中有娇妻贤婿,亲戚朋友一大群,整天忙不完的事情,停不下来的脚步.一年到头顾不得聚会聊天,来去匆匆,没有一刻闲情逸致,只有在遇到谁家有事情,才能坐到一起叙叙旧. 那天是一位好友搬 ...

  • 狄树强丨黄河书信(散文)

    这个题目是搬弄别人的. 表哥表嫂在珍珠婚之际做了一期访谈节目,在节目中展示了长达三十年的通信信件,第一封信跟第八十六封信跨越了三十二年.主持人即兴改编了一首诗"君住黄河北,我住黄河南,日日思 ...

  • 狄树强丨舍得(散文)

    寺河山秋季采摘节过后一个多月,山上的苹果园里就看不到满树果实的景象了,只留下挂着几片叶子的树干.遇到入冬第一场雪,树干上就什么都没有了,它孤零零地站在原地,期盼来年的春天. 春节前后是剪树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