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小事 教师无小节——从教育细节说起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是我的格言。学生向师性强,可塑性大,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从言行到举止,必须高度自律。
小节,本指非原则的事情和细微的言谈举止以及平常为人处事的态度、方式等。小节虽“小”,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明、志趣、知识等方面的修养程度和基本素质。然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自身角色的小节,从而因小失大,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一、教师的不良教育细节
一是言而无信。在学生面前说过的话、允诺的事、布置的工作不能认真兑现和履行,说过即忘,得过且过,不尊重学生的愿望,不理解学生的心情。
二是冷漠轻慢,摆唯师独尊的架子,对学生不能以平易和蔼的态度相待,漠视学生的行为表现,冷谈学生的热情,甚至对学生的礼貌问候和招呼,懒于回答一句亲切的话。
三是粗鲁琐碎,指指点点,唠唠叨叨,婆婆妈妈,或者动辄教训、责难学生,对学生大呼小叫。
四是妄言乱语,或牢骚满腹,一发为快,或议论私事说七道八,或与同事发生冲突,恶语相加,或在学生面前说脏话、痞话。
五是形容萎靡,不修边幅,穿戴随便,衣冠不整,坐立行姿势不雅,或者在学生面前随意打哈欠、挖耳道、抠鼻眼、吐痰、抽烟,随手扔烟头、垃圾。
六是工作懒散,不按时上下班,不养成提前进教室的习惯,打铃了还没有进教室;不坐班办公,不认真备课,不认真批改作业,不耐心辅导学生;学生自习时老师坐在讲台上不闻不问,甚至上网;上课无条理,板书不规范;学生在课堂上讲话、打瞌睡不理不睬。这些已经不仅仅是小节了,关系到教师的工作责任感问题。
二、教师不良教育细节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比如说话不算数,言行不一,学生会感到教师戏弄了他们;对学生的热情招呼和问候,教师不能“礼尚往来”,学生会感到教师轻视他们;对学生粗暴地指指点点,学生会产生一种别人“凌驾”在自己头上的屈辱感。这些实质上都表现为不尊重学生。这样,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尊重,自尊意识就会受到影响和挫伤,甚至消失、泯灭。因此,教师的言与行对学生自尊心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伤害学生的感情
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一般是纯洁、朴素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往往是既明显又微妙。有时,学生会因某件事而对教师肃然起敬,感情倍增;有时,也会因某件事而对教师厌腻反感,感情一落千丈。这是由于学生感情的不稳定性决定的。因此,教师的不良小节如“言而无信”“冷淡轻慢”“粗鲁琐碎”等都会给学生留下不好印象,极易在客观上使学生感情受到压抑,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学生的感情。
(三)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学校教育都是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出发,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包括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得到完善。而每个教师在客观上每天都在言传身教,向学生努力灌输这些内容。但是,由于我们有些教师存在着不良行为,一方面,对学生统一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自己的言行却与统一要求有所“悖逆”,这就不能不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困惑,使其心生疑窦:要求学生言而有信,可教师为什么言而无信;要求学生礼貌待人,可教师为什么不礼貌待人;要求学生做到的,可教师怎么做不到?可想而知,类似的负面影响多了,学校的教育还怎么起到应有的效果呢?
除了上述这些不良细节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我们有些教师还表现出“玩世不恭”“处世消极”的意向,这对引导学生努力进取,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以及美好的志趣、情操,都是不利的。
三、教师如何避免不良教育细节
(一)充分践行“言传身教”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当我们一丝不苟地履行“言传”这一职责时,千万不可忽视“身教”这一职责。在某种意义上说,“身教”的意义和效果大于“言传”,而“身教”的内涵就是自我表现,自我表现中就包含许多“小节”。所以,只有让“身教”的道理在教师深处扎根,才会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努力做到“谨言慎行”
当教师在思想上注重“言传身教”后,付诸行动的应是谨言慎行。谨言慎行不是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甚至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是指教师不随便说对学生身心有消极影响的话,不随意反映出对学生心理有危害的行为表现。只有这样,教师的不良小节才能得到有效克服。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将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教育作用。否则,教师言行不慎,处事不妥,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对比。一名合格的教师,理当从思维上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清楚“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深刻内涵,意识到自己的品格情操、处世立场、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学生,即便是再小不过的细节,在孩子的世界里也可能被放大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