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芳丨养猪小记(散文)

最近猪肉的价格暴涨,令人对猪不得不刮目相看。日常饭桌上,猪肉也成了紧俏的稀罕物!以前十几元一斤的肉,突然涨到三十多元一斤,猪排甚至超过了羊排,的确让老百姓的心理上很难接受。所以只好少吃或者不吃,还不得不忍痛扬言还不如吃一直都贵的牛肉。即使是饭店里也很少见到红烧肉,炖猪蹄,红烧肘子之类的硬菜了,估计是考虑到成本太高的缘故吧。

猪肉价格暴涨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说是因为非洲猪瘟疫,使得大量的猪被销毁,造成了全球性的猪存栏量不足;还有的说是由于某些地方人为的防止环境,河道污染,严禁在村、镇建中小型养猪场,有的地区甚至禁止村民养猪,为全村没有一头猪成为“无猪村”而自豪!仿佛这样就彻底告别了污染似的。如今看到人们菜篮子里猪肉越来越少,感慨之余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家养猪的情景来。

那时在老家农村,靠那十几亩薄地,还有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供我们兄妹四人上学的确有些吃力!于是勤劳能干的母亲,想到了养猪,不仅养一两头大猪,养大之后再卖掉,而且还要养一两头母猪。一头母猪在家里可以养好几年,每年可以下一两窝猪仔,养到二三十斤重的时候再卖掉。记得那时候家里有一个厚厚的账本,会把每一次卖掉的小猪钱记在上面,多少斤,多少钱,卖给了村里的谁家,因为通常要等到人家把猪养大,卖掉,手里有了钱,或者养它有了收益,才会来还猪仔的钱。有时候也随手记在墙壁上或者大铁门的背后,还了钱再用横线划去。这可是一项认真而艰巨的任务,母亲通常会让已经识字的我们来记账本。通常都是七八十元钱一头,行情好的时候,也只是一百元左右。如果按照一窝下十只小猪仔来计算,去掉成本,也挣不了多少钱,都是全家人的辛苦费!再加上猪的价格时高时低,有的时候不折本就算不错了!不论高低母亲都一直坚持喂养着。也算得上收支平衡了!猪的栅栏就在老家门口的院子外面,里面经常被它们踩踏的泥泞不堪,所以每天都要为它们清理粪便,冲刷猪圈。空气中的味道当然也不好闻,只是农村空旷,消失弥漫的快罢了。喂猪的饲料,都是自家的玉米或者小麦大豆等机碎配成的,再掺和一些菜叶和野菜叶,尤其是现代人爱吃的红薯,红薯叶那时候也都是养猪必备的天然饲料。根本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催肥剂,瘦肉精之类的,是很原生态的养猪模式。所以那时候,学习之余,我们兄妹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猪草,像野苋菜,青麻叶,蒿麻叶等等之类的大叶子采回来,晒干,再揉碎加到饲料里面,估计也能帮忙让猪们填饱肚子。那时,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些群居的的猪们,胃口都特别好,总是在争争抢抢食槽这些看似毫无营养的食物,全家人也都很有成就感。最喜欢母猪下猪仔的时候,有时候,一夜的功夫,母猪的肚皮下面就多了一排小猪仔了!母亲当然一夜未眠地在旁边张罗着,防止母猪睡倒时压住小猪。看它们在那里安静地睡觉,或者争先恐后地吃奶,总有几只强势的,提前几天把自己吃的又肥又壮实,还有一两只弱小的,只有等别的猪仔吃饱了才能抢到“饭碗”。那时候家里的母猪也很争气,每次都要下十一二只猪仔,母亲虽然累点,累弯了腰,也心情愉快。家里养猪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又搬到村头路边的新家那里去。靠着院落的南墙,也建了一排猪舍,隔成几个小间,母亲本来想继续在这里也养母猪下猪仔买的,可换了个地方,一直没养起来。首先是选的这头母猪很娇气,经常生病,胃口很小,有时候下了猪仔也只是三五只,甚至有时还要用架子车拉它去集市上看病之类的,很是金贵宝贝它,喂了三五年也没见起色。后来我们都毕业成家立业了,陆续喂养的几头母猪也完成了它的使命,自此家里没再养过猪。

现在农村家庭养猪的越来越少了!一是嫌脏怕累;随着生猪价格的不稳定,很难有养猪专业户愿意一直坚持把猪养下去。再加上农村排污设施不达标,村里唯一的养猪专业户,都是直接把污水排到了村西头的小河里,所以也被迫关停了。如今猪肉价格暴涨,估计愿意养猪的村民们又会多起来了,很是为猪们高兴,作为家畜,终于能和羊肉,牛肉平起平坐了!过去,靠着吃糠咽菜,吃着全家的残羹剩饭,和着刷锅水一点一点长大的猪们,终于被高度重视起来。猪肉问题不容小觑啊!在如今这个吃个猪肉馅的水饺,上盘红烧肉都要发个朋友圈的日子里,的确有点怀念那种皮薄馅多的纯手工制作制作的水饺,及大桌上红光闪亮的红烧肉。你有多久没有大快朵颐地吃肉了?做事不能走极端,好好养猪,只有自己养,才有吃不完的猪肉。家住农村,如果院落足够大,不妨试试养一两头,看它们窝在水坑里睡觉,干草丛里,阳光下漫步休息,猪嘴拱地,的确有种十足的满足感,终于有了当土豪的感觉! 隐约、似乎听见以“猪八戒”为首的猪们在歌唱————翻身农奴把歌唱,这一次决定它们身价的不是肥而不腻的香浓味道,而是物以稀为贵;而是可以像牛羊一样价格“昂贵”地活着……快过年了,肉价可以稳重有降吗?只是不要再继续暴涨才是啊!

突然,有一种想养一头猪的冲动,或者在乡下有一个大大的院子,做一个养猪专业户!为增加猪的存储量,丰富人们的菜篮子而出一份力!

作 者 简 介

谢晓芳,小学教师,淮北市烈山区作家协会会员,工作之余喜爱读书写作,有多篇散文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感悟生活点滴,做生活的有心人。








(0)

相关推荐

  • 谢晓芳丨文人相轻(散文)

    突然间想到这个词,因为有时候觉得,文字是最没有用处的东西,不能当钱花,不能当衣穿,也不能当车开,把自己运到某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一堆凌乱的字,因为有了爱它们的人,在它们背后胡乱的排列组合,也便有了随心 ...

  • 谢晓芳丨学费(散文)

    最近几天可把各位家长愁坏了,因为,转眼间自己眼里的小娃就要小学毕业了!这可家里不大不小的一件事.说是大事,和前两周的高考,中考比起来,这个考试算不上啥,顶多算个小学毕业阶段性的小句号. 所以,六月二十 ...

  • 谢晓芳丨母亲的河(散文)

    母亲姓陆,娘家在陆庄.地址位于濉溪县最南部的陈集乡四门村.村子里几十户人家都姓陆,向上数几辈,应该都是同族的本家.那里也是现在已经八十岁的母亲心里口里念念不忘的,一直都在寻找的家. 在母亲老家门口,一 ...

  • 谢晓芳丨一碗鸡蛋羹(散文)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爱在早上给父亲沏一碗鸡蛋羹,我们这里也叫鸡蛋茶,做法其实很简单,农家土灶大铁锅烧制的全家人的早餐--稀饭,做好了,母亲会拿来一枚自家母鸡下的土鸡蛋,在碗里打散加了麻油,盐,有时候也放 ...

  • 谢晓芳丨我的前半生(散文)

    突然想到这个题目,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如果能活到百岁老人的话,离年过半百也差不到十年了.所以还是值得提前回顾一下我的前半生.要知道人在情绪处于低谷,一落千丈的时候,的确容易往身后看,因为前面路太茫然遥 ...

  • 谢晓芳丨逝去的记忆(散文)

    年前的一个周末,天降暴雪,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其实心里最担心的就是母亲.每每梦中见到,醒来又徒增一些担忧和挂念.母亲近80岁了.大半生的劳碌与坎坷,没有享过福.如今儿女大了,工作生活在异地,也不能陪 ...

  • 谢晓芳丨母亲的宝贝(散文)

    说起母亲的宝贝,也就是她的那几件首饰,一对金耳环,一对银手镯,一两枚金戒指,一串珍珠项链,还有一些真真假假的珠珠串串,戒指之类的.年轻时的母亲每天忙着地里的农活,家务,孩子,哪有心思想着打扮,装饰一下 ...

  • 谢晓芳丨生与死(散文)

    秋日清晨,迎着朝阳穿行在上班的路上,左右环视,路上都是忙碌的身影,匆匆忙忙上班的,上学的,赶路的,早点摊前也最是拥挤.可能活着的人,都不得不忙忙碌碌在路上! 再看看路旁,拐角处,有几堆凌乱的木头,去掉 ...

  • 谢晓芳丨捉蚂蚱(散文)

    又是一个秋夜凉凉,秋虫啾啾的季节,各种小昆虫在经过了夏季的草木丰腴肥美的滋养之后,也一个个膘肥体壮地挨到了秋季,做着最后的挣扎,发出最后的哀鸣!天凉好个秋啊!不由得回想起那年秋季捉蚂蚱的经历来! 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