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向辉丨当老乡遇见老乡(散文)
“老乡!”街对面,一个在后面吃力地推着三轮车的老妇对我热情地招呼着我。她怎么有点面熟啊?好像在哪里遇见过?三轮车上堆满了纸箱和其他杂物,骑三轮车的老者也在向我微笑着。我答应着走到了他们面前。走近才发现,原来是年前结识的老乡啊!差点就记不起了!
那是去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一家药店门口停着的一辆载着满满当当杂物的三轮车,路过时掉下来一大捆纸盒。一位年老的妇人吃力地往上搬,三轮车上摞得高高的,她个子低,怎么也弄不上去,我就顺手帮她抬了上去。老妇的一句谢谢让我感受到了乡音的温馨,一聊,她的村子竟然和我老家只相距几公里,还是一个乡的。她老伴也过来了,花白的头发稀疏地散落在几乎秃顶的头上,看上去非常虚弱。原来他们的儿女都在城里工作,随着一天比已一天衰老,地里的活儿就干不动了,就把老家的地承包出去了,跟着儿子到城里生活。为了不拖累孩子,他俩在附近的城中村租了一个小院落,做起了收破烂的生意。老头子前几年动了个大手术,装了个心脏起搏器,他们也不走街转巷,只到固定的店里收废品。由于价格和斤称给得足,信誉也好,生意也不难做。我还记得他们说起时,满脸洋溢着笑容和对简单生活的知足。告别时,他俩还邀请我路过他们的小院时,一定要去坐坐,歇歇脚,聊聊天。
我没有放在心上,转眼一年多了,要不是再度重逢,我差点都忘了。可他们还记得我,只因为我帮了他们一个小忙,只因为那久违的乡音,只因为在异乡遇见了个老乡。
身体还行,生意也说得过去!听到乡音依然亲切,祝福在心头升起,望着三轮车慢慢地远去,思绪不由得起伏起来。
离家快四十年了,但乡音未改,仍然熟悉,总在耳畔回绕,总在心中流连,那可是乡愁?
公司的工地上有很多农村过来的打工者,大部分都是五十多岁开外的中年人。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做着粗苯的体力活,浑身散发着难闻的汗臭位,很多人都捂着鼻子躲着他们走,我没有。大夏天的一天午后,气温异常炎热,工地上都歇工了。办公楼的走廊里有冷气,成了他们短暂休息的好去处。他们顺着墙根,枕着工作帽就躺了下来,一会儿打着鼾声就睡着了。一个矮瘦的男人,靠着墙角,边举着淡蓝色的脏兮兮的塑料瓶在喝水,边不停地用看不出本色的毛巾擦拭着脸上和脖子上的汗水。看他的水快喝完了,我对他轻声地说了一句:“我们的办公室里有水啊。”他猛惊了一下,又露出腼腆的笑脸:“啊,我一会儿去那边接点儿就中。”我知道他说的那边是检修楼后面的热水器。“到那边得走十来分钟,这大热天的,来吧!”我说完,他也慢慢地站起身,跟着我走了,上楼时他说了好几句客套话。到办公室门口,他却止住了脚步:“身上脏,有味,不好闻”,说着他把塑料瓶颤巍巍地递给了我,我一下子接住了。当我把装满的水瓶给他时,他堆着朴实的笑脸说着:“谢谢了,老乡!”然后退了一步转身离开了......
两天后的中午,我又在走廊里遇见了他,他满脸的欢喜:“老乡,你等等。”说着,他从一个布包里掏出几穗玉米递给我:“自家地里种的,正是吃的时候。”推让了好几次,没有抵挡住他的热情,我接着了。回家煮的时候了,满屋里都弥漫着浓浓的香味,妻子一进屋就说,怎么这么香啊,我说这是今年最好吃的玉米。
离家三十多年了,乡愁愈加浓烈,乡音依然温暖亲切,魂魄中,总有一种萦绕徘徊在心间,不是伤感,而是怀念过往的时光。他乡遇见老乡,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激励。各自为生活打拼的现在和以后,只想说声:我亲爱的老乡,多保重!当再次遇见老乡,我一定还会珍惜如初。
2019.07.15
作 者 简 介
鲁向辉,男,1971年出生,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爱好写作,新媒体《行参菩提》十大金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