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军丨横店影视城之明清宫苑(散文)

从广州街香港街旅游景点回到我们的居住地,今晚是在东阳市的最后一夜了。于是,驮着儿子好好的转了一圈,夜色同样撩人,广场上飘来的舞曲和故乡的舞曲是一个调儿。累了,正好看到有个黉门小吃的地方,就信步走进去,店内环境优雅,吃客比较多。席间特意点了一份饺子,因为回首旧是黉门客,启程再做龙眠仙。

第二天一大早,在心里跟这座同居了两夜的城市道声告别,就直奔明清宫苑,也是横店游的最后一个景点。车上发现了万绿丛中的法华寺,是在转角最美的遇见,可惜时间太紧凑,否则也进寺内,燃一支清香,不去祈求什么,只为来过。如果日后还有机会再来东阳,我定拜佛,让我当回黉门秀才。

东阳到横店非常近,很快就抵达宫门口。早上的阳光就开始有些炽热,有点像横店人,热情似火。地接说明清宫苑始建于1998年,2006年建成,按照北京故宫1:1比例修建的,是横店影视城造城运动的登峰造极之作,总计炸掉了13个小山峰,占地1500亩,投资8亿元,是横店影视城目前最大的影视基地。明清宫苑是以“故宫”为模板1:1复制参照了明清时期宫廷建筑手法,以影视城特有的营造方式,仿效了唐、宋、元等时期的礼制,又融入了民国年间的建筑风格,荟萃了京城宫殿、皇家园林、王府衙门、胡同民宅等四大建筑系列,真实地再现了多个历史时期燕京的官府民居、街市店铺和宫殿风貌。

远远的就看见仿造的“天安门”,两边有高大的华表,当然,比真实的建筑要小,虽然也是金碧辉煌,但总体还是少了皇家与生俱来的气质。第一次到北京看天安门,那个时候我从大连的部队回桐城探亲,路过北京,正好看同在军营的哥哥,所以哥哥带我去了天安门。由于时间仓促,故宫都没有去。从金水河上的玉带桥穿过阙门,进入宫内,富丽堂皇的龙阙凤檐,气势恢弘的皇宫广场,真的是宫门深似海,步步惊心。儿子如同走进大观园的板儿,一双无邪的眼睛,对任何东西都充满着好奇,他无拘无束的奔跑在暮春的阳光里,像是太子。游弋的金鱼,一个个营养丰富,浑圆的躯体争先恐后地簇拥着去抢夺游人施舍的食物,皇家的鱼儿应有的尊严,似乎已经被他们过于发达的食腺排斥得无影无踪。

穿过午门、太和门,直接到了太和殿,这是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正殿,民间俗称“金銮殿”。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有24为皇帝在此登基执政。建极绥猷是太和殿匾额上的四个字,意思为:天子承担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殿内金色的九龙宝座和屏风安置在高约2米的金色台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盘龙金柱之间,以突出帝王唯我独尊之地位。但由于商业气味太浓,没有多呆就出来了。

归心似箭,我们浮云掠影般的游览了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漱芳斋、养心殿、军机处等景点。本来还有一场“紫霞仙子”朱茵在明清宫苑见面会,我们是可以与明星零距离接触的,但也没有心思,就选择了放弃。

当我决定离开故宫的时候,阳光毒辣辣的。回看连绵无尽的锈红色宫墙,曾收纳着两个江山社稷的过往荣耀,以及关于过往的若干思忖,给人一种壁垒森严的印象,却伤人肺腑。

作 者 简 介

汪向军,安徽省作协会员,桐城人,供职于龙眠街道办事处政协工委办公室,爱好文学,在《安徽文学》、《江淮晨报》、《安庆日报》、《合肥晚报》、《淮南日报》、《常州晚报》等发表散文近200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