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方中甘草是应用最多的一味药?

继续前天的内容来讲。

上期讲了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消炎作用,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达成的,如果长期使用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

糖皮质激素的第二个药理作用是抗休克。

大剂量的皮质激素能对抗各种严重休克。休克其实不好解释,具体来说是“身体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造成组织灌注不足、氧气供应严重不足,致使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器官的机能出现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其实中医上对于休克也有类似的描述,伤寒论中“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其实描述的就是病人已经进入休克状态了。

糖皮质激素能扩张血管,加强心脏收缩,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糖皮质激素还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只要大脑不出问题,才能控制身体的其他器官,所以糖皮质激素能让人兴奋、情绪紧张激动和失眠。

通过这两点,大家应该也发现了,有些温阳助阳药的药理作用是跟糖皮质激素类似的。

临床上大剂量激素疗法带来的副作用,也跟长期服用温阳药引起的阴虚“上火”类似,表现为食欲亢进、面赤身热、心烦少寐、兴奋激动、盗汗、多毛、痤疮、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一派阴虚火旺之象。

由这个观点我们再来看伤寒论中为什么甘草是应用最多的一味药。过去一直认为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但实际上甘草本身就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同时能增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而且降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在体内就能发挥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能够消炎清热止痛,这是过去一直没有认识到的。

伤寒论中一共用了82味药,其中只有甘草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但还有很多中药能激发人体合成更多的糖皮质激素,比如细辛、麻黄、附子、桂枝、柴胡、人参这些药。这些药的药理成分不同,但在体内有的能促进肾上腺合成更多的糖皮质激素,有的能加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现代医学上通过口服或者注射外源性的糖皮质激素,中药通过激发人体促进糖皮质激素的生成,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但各有利弊。

直接补充糖皮质激素的方式,起效会更快,尤其是很多严重感染性疾病,用上糖皮质激素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很大。

在很多慢性炎症疾病中,中药的副作用更小,而且能治愈很多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完全可以通过纯中药治愈,之前我讲过,早期的类风湿关节炎,用单味女贞子和生地黄都能治愈。

明白有些中药具有消炎止痛清热的激素样作用,我们在回过头来去研究伤寒论和经方,会有一个全新的思路。

但首先要明确一点,整本伤寒论讲的是对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的认识和治疗,而且不是一种传染病,以后有机会再展开细讲,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太阳病开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有头部脖颈僵硬疼痛,这是流行性脑膜炎的特有症状,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造成的细菌性传染病。

再看“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证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这跟三阳病绝对不是同一种传染病,这就是感染造成的胃肠炎。

过去认为风寒暑湿燥热这六种邪气是引起病变的根源,但现在已经搞得很清楚了,这六邪根本不会导致疾病,根本还是外在环境的变化,引起人体抵抗力失衡,潜伏在环境中的病原体才是致病的根源。

过去虽然并不知道这些传染病是怎么回事儿,就是现在也搞不太清,可以参考前年新冠病毒刚爆发的时候。但过去跟现在的治疗手段是差不多的,现在也是用消炎药,糖皮质激素,也没有什么直接杀灭病毒的特效药,只能缓解炎症症状,然后靠人体的自愈能力来恢复。

经方的初衷也是针对急性传染的不同阶段来对症治疗,或者说是不同的传染病。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方剂看起来就一目了然。比如四逆汤,干姜、甘草、附子三味药,其实就是起到类糖皮质激素的抗休克作用;桂枝汤,这个方剂既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又有强大的抗炎止痛作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关节炎的药理作用也完全可以从糖皮质激素和解热镇痛药的协同效应来解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