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帅气吸引年轻人,还能减少战场受伤?二战德军为何都穿长筒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执政的纳粹党非常重视军装,纳粹元首召集艺术家和设计师共同设计纳粹国防军军服,让这套军服成为一代经典。在现在的互联网上,网友们对于二战时期德国的军装还是评价颇高,甚至在今天,各国军装都少有能匹敌者。
1939的德国士兵上身穿灰绿色野战服,头戴M35钢盔,脚上穿着长筒黑皮靴。这种黑色长靴子油光锃亮,不仅穿上好看,走起路来也铿锵有力。
长筒靴曾是欧洲军队的标配,但在19世纪末已经被绑腿和皮鞋取代,当时法国、英国、美国都是皮鞋加绑腿,苏军甚至还穿着裹脚布。跟这些国家的士兵相比,穿长靴的德军在外形上自然有优势。
德国人选择用长筒军靴作为部队的统一装备,是出于审美还是作战目的呢?纳粹德国为何如此重视军装的外形?除了长筒靴,德国国防军军靴还有哪些种类?
一、“军装要帅气,年轻人才会积极参军”
20世纪初是军事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大部分国家都把精力放在研究武器装备上,在军装上改进不多。世界各国的军装大同小异,均以欧洲近代军装为蓝本,做些小修小改。二战的参战各国,英、法、苏、美、日、意的军装继承19世纪的风格,裁剪比较宽大,设计元素单调。
在当时,纳粹德国的军装可谓“万绿从中一点红”,德军30年代的制式军服线条硬朗,穿上英气逼人,威风凛凛。德军不同兵种,不同职位的军服复杂多变,军官军服由裁缝私人订制,以国外的军礼服为蓝本,军衔越高越帅气。
纳粹德国之所以如此重视军装,是画家出身的纳粹元首的最高指示。纳粹元首一直自认为对“美学”造诣很深,他声明:“德国军装要体现出日耳曼人挺拔的身姿,它必须帅气,这样年轻人就会义无反顾地从军。”
德国军装由著名服装设计师雨果.波士和党卫军军官卡尔.迪比齐共同设计,整体沿用普鲁士传统军服,但删除了繁复的花纹和装饰,加入修身线条。纳粹党先在“冲锋队制服”上试验了这些设计经验,结果大受好评,连纳粹元首自己都常穿这种制服。
新式德国军装在30年代出炉,德国年轻人对其十分追捧,M35头盔加上灰绿色军装、黑色长筒皮靴,成为纳粹德国国防军的标志。纳粹在1938年前的扩军政策一路畅通,帅气的军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德军脚上的长筒大皮靴来头不小,它曾是普鲁士军队的标志,非常适合欧洲战场的多变气候,还在一战中立下大功。
二、军靴:欧洲战场的必备装备
欧洲军队大面积装备军靴始于19世纪,当时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穿长筒靴,骑兵穿长筒靴方便上马,步兵穿长靴则是因地制宜。欧洲地区在冬春季节泥泞难行,鞋子和短靴都会陷在泥地里拔不出来,水坑水洼甚至会弄伤脚踝,严重影响行军,只有长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19世纪60年代,德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开始装备牛皮长筒靴,随着普鲁士成为欧洲霸主,军靴流行了起来。普鲁士宰相匹斯麦曾说:军队行军时的脚步声,就是军队最好的武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英法等协约国只有军官穿着长靴,而士兵依然是皮鞋加绑腿。
结果在漫长的堑壕战里,穿着传统长筒军靴的德国士兵患有“战壕足”的现象远少于其他国家士兵。穿着短靴的士兵在泥泞的战壕里蹲上几天,双脚就开始腐烂,而德军这种笨重的鞋子虽然沉重而不透气,但是能防砂石,防水浸,防细菌,对堑壕战有巨大帮助。
一战结束后,欧洲人认为未来的战争还是会以“堑壕”为主,所以德国军队沿用了高筒军靴。纳粹上台后虽然重新设计了德国军装,这双普鲁士血统的高筒皮靴还是保存了下来。
早期的德军皮靴学名“行军靴”,整体高度达到40厘米,脚尖和脚后跟镶嵌着一块U型铁皮,鞋底有几十个铁质鞋钉,非常沉重,抡起来简直能当武器。穿这样的鞋子长途行军是种煎熬,但好在当时的德军已经基本完成机械化,士兵在长途奔袭时都坐汽车或者火车,所以穿长筒靴也完全没问题。
在1939年,德军还是因为舒适度问题,将行军靴的高度下降到了30厘米,二战时的德军穿的就是这种改进版“短军靴”,上面绑着专用绑腿。在很多二战的影视资料中,早期的德军穿着长筒靴,后期则是长筒和短筒混着穿。只有纳粹党卫军,为了追求极致的外形,一直在穿长筒军靴。
三、“行军靴”在二战中的变化
“行军靴”全部使用牛皮制作,早期的质量非常精良,穿着也比较舒适。但随着德军面对战场环境越来越复杂,“行军靴”也出现了很多变种。
1941年德国对苏作战,500万大军兵分三路杀入苏联,苏联当时的路况非常差,公路很少,一旦下雨,行军的道路一边泥泞。
这场空前的战争出现了巨大的物资问题,首先就是军队的军靴不够。德国当时的部队已经达到500万,高强度的战斗让军靴消耗严重,后方要保证士兵一年两双靴子,压力很大。于是纳粹党下令,除陆军野战部队外,其他德军不再装备行军靴。
到了冬天,苏联零下40度的寒冷气候让德军苦不堪言,德国行军靴的保暖效果不足,对冬季作战是个噩梦。
1941年底的莫斯科战役里,德军因为寒冷问题减员接近一半,大量士兵的双脚被冻伤,被迫截肢。为了战争的继续,德军立刻推出了保暖毡靴,在鞋子里加绒,套筒部分设计为棉质夹层,最大程度为足部保暖。
在北非战场,沙漠中征战的隆美尔“非洲军团”也对行军靴抱怨纷纷,当地气温高达三四十度,牛皮的行军靴闷热难耐,很多士兵因此患上脚步疾病。德军立刻将短靴送到了非洲,这种军靴更短,而且表面是帆布制作,更加清凉透气。
1943年后,随着德国的战争江河日下,德国国力透支,行军靴在1944年后被更加廉价的M44军靴代替。这种军靴跟伞兵部队的伞兵靴类似,用人造皮革制造,不再刷黑漆,它更短,更轻,更便宜,立刻大力推广。
M44军靴的鞋帮和鞋底经过加强,增加了越野能力和对脚踝的保护。至于不刷黑漆的原因,则是因为德国迫于生产压力,已经放弃了对军品的精益求精。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二战军服漫谈》,丁焜
2、《二战德国非洲军步兵》,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