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热映】:吴京《乘风》的“含京量”爆棚

《乘风》,是吴京在2017年《战狼2》,创造华语电影史票房记录后,再一次自导自演,戏份最多,“含京量”爆棚,又是最让喜欢他的影迷激动的战争戏。能看到4年后的吴京,在技术上确实进步匪浅,节奏把控上同样扣人心弦。

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华北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大肆屠戮百姓,我军冀中骑兵团,也因叛徒投敌,位置暴露,被日军以机动化兵力围追堵截。

在团长马仁兴(吴京饰演)的带领下,他们机动灵活,分路突围。

某日,团部在路过某个村庄,救下一群躲避日军暴行的老幼妇孺。其中的军属孕妇大春子(张天爱饰演),甚至不知道,她丈夫所属的二十三团,已经在前些时日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了。一个细节,就透露出这场反扫荡战役,是何等艰苦残酷。【泪点】

骑兵团为掩护这些群众,安全撤离到后方,当敌机狂轰滥炸时,人高马大的战士“吕布”(张恒瑞饰演),用宽厚的身躯去阻挡炸弹,保护了一个小女孩的安全,自己壮烈牺牲,【泪点】

其他战士们同样纷纷以血肉之躯,奋力保护村民安全。【泪点】

指导员汪乃荣(李光洁饰演)与神枪手黄锐(魏晨饰演),主动提出去引开敌军。汪指导员目光坚毅,黄锐在雨中敬礼,这一别便是永恒。【泪点】

通讯员马乘风(吴磊饰演),是马团长的儿子,两人的日常相处,充满了传统“中国式父子”的常态,父亲不善表达、隐藏情感,对儿子严格要求,甚至严厉苛责。

当此危机关头,父子夜话,终于袒露心扉。马团长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我就是怕你不怕死……」「你参军时,你妈追着我大吵一架:你可以当岳飞,我儿不能是岳云」【泪点】

又谈及去年一次战斗,日寇施放毒气,多少战士连人带马都中了毒,浑身长满水泡,以致于无救……【泪点】

马乘风奉命,接应诱敌的汪指导员,却看到他与黄锐已经壮烈牺牲,被敌人将遗体悬挂于山崖……【泪点】。

另一边,日寇通过我军的通讯信号,判定我军主力位置,大部队已经逼近了团部,敌众我寡,装备劣势,人困马乏,身后就是那些老幼妇孺,

千钧一发之时,马团长做出了决断:「打信号弹!打信号弹!打信号弹!打——」【泪点】

国难当头,家国不能两全,父子亲情也只能忍痛割舍,因为他不止是父亲,更是一名人民军队的指挥员……

日寇果然上当,被马乘风等四名战士,成功将日寇大部队引开。他们身陷重围,天明时刻,决死突击!【泪点】

就在同一时间,马团长也带着老百姓们,经过渡口,安全地抵达了后方,马乘风壮烈牺牲时,大春子就在渡船上生产了。

而在此之前,懂事的小女孩,将自己仅有的食物,分给一位老兵(逯长恩饰演),喊着“爷爷”。——这就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泪点】

当爱马“大掌柜”带着马乘风的遗物,冲出层层重围,回到了马团长身边,马团长一摸它身上血迹,一个人冲到芦苇丛中,避开众人,泣不成声: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至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泪点】

两个月后,集合了全部主力,整训完毕的骑兵团,对这支日军部队,开始复仇之战!这也是整个《乘风》,乃至于整部电影的最高燃点!

当日军对我军后方机关部队,架起机枪重炮,却被骑兵团直接包抄了其后路。马团长到所有骑兵团战士,人人身背步枪,手扬军刀,策马扬鞭,风驰电掣,对着敌军阵地,冒着炮火,决死冲锋,马踏连营!

马团长手握“冀中骑兵团”的战旗,一马当先,万夫难当,众将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集结,一个个战士、一匹匹战马在炮火中倒下了,但是再残酷的流血牺牲,丝毫没有阻碍后来者的前进步伐。

对每一个观众而言,这是何等漫长的半分钟?一分钟?不自觉地就在心里默念:「快些,再快些!」不得不佩服吴京导演,他确实将战争戏的节奏把控,对观众的情绪调控,发挥到了极致!

终于,当我军骑兵冲进了敌人的机枪阵地,对日寇步兵就是随心写意地肆意收割,长刀如雪,所经之处,当者披靡,痛快!痛快淋漓!!痛快之极!!!

困兽犹斗的日军大佐,挺刀策马来战,马团长临阵决断,扔下战刀,换上一把刺刀步枪,一寸长一寸强,将这个穷凶极恶的敌人一合了结!亲手为儿子、为众多牺牲的战友们报仇雪恨!

而后他举旗战旗,迎风招展,屹立不倒,旗在人在的革命情怀,穿越时空激荡不息!

这一场战役,也是中国电影史数十年来,最燃最激烈最震撼的马战戏!通篇都是【燃点】!【泪点】!【泪点】!!【燃点】!!

我军骑兵集团冲锋,踏破日寇营地,千军万马阵前冲锋,何等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将抗日战士一腔热血的报国情怀勾勒在大银幕之上,怎能不令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故事的尾声,是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马团长已经是军分区司令员,大春子也已经光荣入伍,当听说她当年在战火危局中,产下的那个孩子,取名为「乘风」,不必明言的寓意,自然是纪念同一时刻牺牲的那名战士时,

不止是银幕上的马团长,相信无数观众也都跟着湿润了……这也是这个故事【最后的泪点】,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一笔。

《乘风》这个故事,从预告片公布起,就颇有些对军史战史一知半解的人,吐槽「骑兵冲机枪阵地,太不合理」云云,

而这些人根本不知道的是:

真实历史的1942年“反扫荡”战斗,我冀中骑兵团,就是在数万日军的钢铁洪流合围下,在悬殊的火力对比下拼死冲杀,硬是以最传统的骑兵战术,将敌军阵地生生撕开了一道血的缺口,圆满地完成了掩护冀中区机关与根据地人民安全转移的重任。

也因此牺牲甚大,1200人的骑兵团,最终只剩下不足400人,指导员汪乃荣、总支书记高尚勇、政治处主任杨经国、马团长的儿子马乘风……等等烈士,都在与敌人的遭遇战中,壮烈牺牲。

说什么骑兵冲机枪阵地,太不合理?——他们是八路军战士,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平时帮老百姓收割粮食,修桥建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当老百姓有了危险,他们就这样不顾惜自身安危!哪还顾得上什么合理不合理?

一如杨经国烈士的亲笔:「我们是来自民间的子弟兵,我们是来自民间的战马」。

那些曾经以血肉之躯守护冀中百姓的骑兵团先烈,正是因为他们誓死捍卫家园,抵抗侵略者,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年6月时,一段由苏联特派功勋记者卡尔曼拍摄的1942年抗战影像资料,首次被公开,解封了八路军在歼灭日寇中的多幕战斗场景。影像中的八路军骑兵战士,就是和影片展现的这样,在战壕中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

据说,吴京导演及制作团队在拍摄《乘风》前,并没有看到过这段影像,然而却在拍摄战马冲锋画面时,意外复刻了这一真实历史影像。

这种无意间对历史影像的还原,凝聚了主创团队的真诚与敬业,既是跨越时空的缘分,传承了父辈们不怕牺牲冲锋陷阵的精神,更是对创作团队诚挚匠心的最好回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