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徐向前回忆陈昌浩:他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好人”
01
陈昌浩的三大错
陈昌浩曾于27年留苏,是著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简单一点说,他和王明、博古一样,是共产国际最坚定的拥护者。
1931年3月,陈昌浩和张国焘一起,在顾顺章的护送下去了鄂豫皖根据地,回来的路上,顾顺章就接被捕叛变了,而张、陈二人到了鄂豫皖后,则取消了鄂豫皖特委,成立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鄂豫皖省委,张为分局书记,成了鄂豫皖实际的一把手。
这一行留苏学生到了鄂豫皖后,很快就掀起了一阵阵的风波,原先负责鄂豫皖的曾中生被打成“立三路线残余”,遭到逮捕(长征路上被害),许继慎被诬为“改组派”,当即就遭到了毒手,同样被害的还有周维炯、庞永俊等人。这就是著名的白雀园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很多同志有意无意地都充当了张国焘的帮手,陈昌浩自然是其中的一员干将,像沈泽民这样的品质并不差的同志也出了力。作为留苏学生和共产国际的拥护者,他们所犯的错误可能并不全是恶意为之,也有可能是真的犯了“幼稚病”。
陈昌浩在后来还有两个著名的错误行为,一个是在长征路上,身为右路军政委的陈昌浩没有坚持北上政策,甚至上演了一处众说纷纭的“密电事件”;
另一个是西路军的失败,时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和西路军政委的陈昌浩应在指挥上负主要责任。而在西路军失败后,回延安的路上,他又擅自脱离组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样的错误在他这种老同志的身上显然不应该发生。
02
陈昌浩的贡献
说了陈昌浩的3大过,下面再来说说陈昌浩的贡献和功劳。
首先第一个功劳当然是参与创建和发展了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是陈昌浩等人到达鄂豫皖后(31年11月)才成立的,它由红四军和新成立的红25军改编而成,改编后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为总政委,当时总共有3万人。
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是红军军史上的一件大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越是强调陈昌浩在鄂豫皖所犯的错误,越强调他在鄂豫皖的权力之大,就越无法忽视陈在红四方面军建设上的贡献。
红四方面军后来打退了几次反围剿,几千里转战到川陕根据地,从3万发展到8万,扩大了近3倍,成了红军中力量最强大的一支,这其中的功劳,陈昌浩似乎应该有一份。
徐向前元帅回忆录中,曾记载过一个小故事可以证明其年轻能干,当时红四方面军缴获了刘湘的一架飞机,27岁的陈昌浩就拿枪顶着飞行员,让他往白区上空飞,往下面的阵地扔炸弹、发传单,徐帅为此感慨这个人“干起来真行”。这架飞机是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它被命名为“列宁号”。
陈昌浩的另一“功劳”在于,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后,前方询问是否向其开火,徐向前坚决不同意,而“陈昌浩不错,当时完全同意我的意见,做了答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徐帅说:当时“他是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如他感情用事,下决心打,我是很难阻止的。在这点上,不能否认陈昌浩同志维护团结的作用。”
陈昌浩确实避免了红军打红军这样的悲剧的上演,如果换成另一个人,是不是还会这样,真不好说。
陈和张在一般人看来总是绑定在一起的,但实际上并不然,陈昌浩虽然支持过张的南下政策,但显然支持得并不彻底,否则他就下令开枪了。而在后来的日子里,陈昌浩和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人一起积极劝说张改变政策北上,张孤立无援,只能答应。在北上还是南下这件事上,应该说陈昌浩的调整和转变也是及时的。
03
陈昌浩的结局
西路军兵败后,陈昌浩和徐向前一起返回延安,在路上他们遇到了陈昌浩的湖北老乡,陈昌浩很高兴,原本说好第二天赶路的他突然反悔说歇几天再走,徐帅说自己没有老乡掩护,口音也不对,单独返回,一路风餐露宿,最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部队。而陈昌浩却下落不明了。
两人再次相见是在37年8月中旬的洛川,当时中央要开会,他们在街上相遇了,陈昌浩见了徐向前后“很热情、激动,问长问短”。他说自己和徐分手后大病一场,病愈后被老乡送回老家休养了一段时间,现在才刚回来。
不久后,陈昌浩因为胃溃疡前往苏联治疗,并在苏联赶上了苏德战争,日子过的很艰苦,还在采石场干过苦力,胃病也无法医治,他多次要求回国却没有回音,就这样一直在苏联漂泊了10多年,直到1951年才回国。
徐帅在回忆录中对他的评价是:“昌浩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积极奋斗的一生,对党和人民做出了很多有益的贡献”。他犯过一些错误,但“那时年轻幼稚,属于好人犯错误”。徐帅的这个评价,同时也基本是官方后来给陈昌浩的评价。
作者
上弦月,深度历史爱好者,多年来专注于近现代史的研究与发掘。愿与你一起,穿透历史的迷雾,洞察世间百态,寻味人生真谛。
微信号|百年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