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读》之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651——680?):字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不幸为奸人所杀,年寿不永。《全唐诗》编诗一卷。

与卢照邻一样,刘希夷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这与他落拓不羁的性格有关。在诗坛上人人都在讨论五言四十个字作法的时候,刘希夷却偏对这一潮流充耳不闻,至少他现在所流传下来的几十首诗中,硬是见不到一首五言律诗。不过,他不理世人,世人似乎也没人睬他,在他有生之年,诗名并不为人所重。直到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孙翌编《正声集》,将刘希夷的诗列评为集中第一,他的名气,才渐渐扩展开来。不过,孙翌的这种推崇,不免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喜好,多少有些矫枉过正。因为他的那些长篇古体诗,虽然语言流利,音节明亮,但题材老套,思想也不够深刻,只有这一首《代悲白头翁》,历代传诵,几乎所有的唐诗选本都会选入——虽然通篇稍嫌冗沓,不够浑融。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注:

已见松柏二句:《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神仙传》:“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年年岁岁二句:言花年年相似,常新,而人却渐老。亦可言花常开而人聚散无常。按:此二句颠倒重复,音节优美,而又抒发深刻之哲理与感慨,故历来为人所传诵。   红颜子:指年轻人。年轻人面色红润,故曰红颜子。  宛转蛾眉:代指青春美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