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后的痛哭,与这三个人渐行渐远后,故乡也就回不去了
01
歌曲《谁不是在流浪》中有这么一句台词:自从踏上他乡路,再无故乡春夏秋。
一辆绿皮火车,一张硬座的车票,一个行李包裹,一声无奈的告别,便带走了故乡的全部。此刻开始,故乡只剩冬天,而无春夏秋。
背井离乡打拼的人,应该能明白“远离故乡”的心酸。
北漂多年,发现这城市再大,灯光再多,也没有一盏是为了自己而亮的。在这个城市,自己就是陌生人,自己就是一个寄居者。
广漂多年,发现城市再发达,工资再高,也不见得自己可以收获到以往的温暖和简单。城市,越来越复杂,而心灵也愈发变得不再单纯。
故乡这两个字,对于70后来说,应该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背井离乡的经历,也经受过远离故乡的困苦。
曾见过这么一些70后,他们在大排档下喝酒痛哭,感慨年华老去,故乡已然无影无踪。
曾见过这么一些70后,他们打拼了多年之后,还是一无所得,哪怕是哭泣,也不愿让爱人和孩子看到。心酸的,并不是这代人,而是故乡和人们的亲缘联系。
02
一位70后的感慨,人到中年之后,故乡也就回不去了。
老刘是典型的广漂一族,他25岁那年,就来到了广州打拼。那个时候,他意气风发,想要在广州这座城市成就自己的事业和未来。
城市虽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所。还未结婚之前,还只能在城中村里面租房子,虽然环境不怎么好,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他30岁那年,老刘在公司混出了一定的地位,上司也颇为赏识他,甚至还让他做自己的助手。于是乎,老刘便升了上去。
生活中的一切,都遵循着“有得必有失”的准则。虽然他升了上去,可他工作的时间加大了,甚至连假期也成为了奢望。
刚工作那几年,老刘都是一年回老家一次。可是,当他升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后,他根本没有任何的时间回老家。哪怕在过年的时候,他都需要为了业绩而烦恼。
这样的生活,足足持续了10年的时间。在他40岁那年,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广州买了房子和车子,过得还算不错。
可是,就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却遇到了这么一个人生的转折。
03
他的父亲遭遇车祸去世了,临终之前连见儿子一面的机会都做不到。而他的母亲也因为悲伤过度,患了轻微的中风。
当老刘回到老家的时候,已然是父亲去世的三天之后了。望着已然逝去的父亲,回想起这十年来的经历,他顿时泪流满面。
他慢慢地觉得,自己不仅是不合格的儿子,也是不合格的父亲,更是不合格的丈夫。哪怕他如今在一线城市有车有房,可他还是感觉不到幸福。
送走了父亲之后,老刘也不想让母亲在老家受罪。因此,他把母亲接到了广州养老、生活。他想弥补自己的过失。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老刘喝醉了酒,不禁痛哭了起来,女儿生病的时候,他为了赚钱而没有回家照顾女儿。父亲去世的时候,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这人生,到底有何意义呢?
其实,老刘的经历,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也是大多背井离乡的70后的经历。生我养我的故乡早已消失,而自己,却选择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生活。
人口流动加快,看似是打工一族的发展进程,可实际上却是一个“抛弃故乡”的过程。要知道,我们只会离故乡越来越远,而不会越来越近。
04
老刘的经历,只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失去这三个人之后,故乡就回不去了。
首先,就是我们的父母。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可如今的我们,要为了生活而打拼,这免不了就需要“远游”,去到大城市奋斗。
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会愈发衰老,而父母则会逐渐老去。我们离父母的距离,并非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刚离开故乡的时候,父母的背还是挺直的。可多年之后,父母的背已然弯得不成样子了。有些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托起了孩子,却忘了自己的人生。
李健在 《父亲写的散文诗》中唱道:“多年以后我看着泪流不止,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但愿他们不要活得,如此艰难。”
满是泪痕,满是无奈,满是遗憾,满是人生。
其次,就是原本的自己。大多人选择出来工作之后,就直接在新的城市定居了。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也被我们抛弃了。也许,这就是内心对于现实的挣扎,也是最后的选择。
当父母离去,原本的自我逐渐消失之后,那人到中年的我们,早已回不到故乡了。有些远去,并无归路,只有前途。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