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致死率100%不完全正确!拔牙、复养切实可行吗?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和严重威胁。由于基础研究不足和限制仍未研发出有效疫苗,发生疫情时,世界各国普遍采取以扑杀或改良扑杀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我国也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当地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要求,采取了封锁、扑杀(疫区内应扑杀生猪)、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处置措施。

我们暂时抛开按照正常程序处理疫情的猪场不谈,他们没有机会将猪继续养下去。而由于“种种原因”(不便深入探讨)在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之后猪继续下去的猪场表示:“采取合理方式应对疫情,100%死亡率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事实当真如此吗?的确非洲猪瘟也存在短板但我们应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非瘟刀下是否有幸存猪?

虽说非洲猪瘟这把杀猪刀十分锋利,但是刀下的生猪难道没有能够幸存的吗?据了解,非洲猪瘟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也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间。由此可见,感染非洲猪瘟的生猪并非100%死亡率,致死率100%过于绝对。

有没有带毒饲养的可能性?

猪只本身对病毒都是有一定抵抗能力的,当然对非洲猪瘟病毒也不例外。部分“草根”以及“专家”都发出质疑,有没有带毒饲养的可能性?

我们都知道,病毒不大可能灭绝宿主,一般都会从急性转换为慢性,甚至最后和谐相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史上均出现过许多比较严重的传染疾病,最终无一例外都是宿主“赢”,因此非洲猪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目前,非洲猪瘟的处置方法包括扑杀,隔离带毒饲养,因此这种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

在非洲猪瘟背景下,养猪人面临的绝境是不许养,不敢养,没钱养,不会养,他们到底该怎么办?

从政策方面而言,我们“说”再多也无济于事。但从技术方面而言,业内提倡的“拔牙式清除”以及“清场复养”都有许多成功案例,养猪人仍有机会从绝境中重生。是“拔牙”还是“复产”,养猪人需要做出合理的选择,不应该的是完全寄希望于疫苗,全球暂无有效疫苗,研制疫苗之路任重道远。

“拔牙式清除”效果显著?

通过整理“拔牙清除”猪场的案例发现,想要做到“拔牙清除”降低猪场损失,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对猪场进行单元格规划,人员猪群独立管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并且对疑似发生非洲猪瘟单元格进行清除处理;其次,日常猪群管理方面采集生猪唾液进行检测,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并进行处理;最后,针对感染非洲猪瘟疫情的单元格,企内部环境以及猪群应该全部清除。

其中唾液检测或许能有助于猪场及早检测,争取宝贵时间而血液和粪便检测是相对滞后的,因为非洲猪瘟病毒经过粪口传播,猪群感染后病毒首先会出现在口腔,会比血液早3-20天!因此在猪场检测环节中唾液筛查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非瘟时期下复养工作是痛点!

首先,前期准备。以下几点建议供养殖户参考:(1)结合猪场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非洲猪瘟感染的原因,包括饲料、运输车辆、场内虫害等;(2)有经济能力的养殖户可以进行必要的投资,例如猪场淋浴间、车辆洗消中心、隔离舍减少非洲猪瘟感染风险;

其次,重视人员。需要培训让饲养员适应和遵守的生物安全原则:(1)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时时刻刻的监督;(2)能应用在整个猪场,培训展示;(3)生物安全流程必须简单实用并且能够长期坚持。

再者,猪舍内部。猪场至少一个月空圈,复养前应再次消毒不留下任何有机物,值得注意的是猪舍应正确清洗与消毒。完成场外及场内消毒检测后,大约5-6周后,引入哨兵猪,引入头数占复产后存栏的20%,每个栏都要有猪,让猪在栏内自由活动。一个月后,哨兵猪仍然临床健康,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结果阴性,间隔一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次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结果阴性,则可以开始进行批量饲养。

最后,种猪选择。必须选择已知健康猪场的种猪,运输前要设立隔离检疫,运输中要选择安全系数高车辆,运输后再次隔离检疫。

在目前严峻的环境下,如若疏忽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复养失败。因为我们都明白,非洲猪瘟背景下复养说起来容易,落实到位极难。

希望有识之士能够集思广益,防非抗瘟。因为,要么不养猪,要么只能想办法养好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