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读夏坚勇先生《唐朝的驿站》

好书共读

——读夏坚勇先生《唐朝的驿站》

王仁兴

我所在的县城大寒节气是很冷的,因为虽说在江南,却紧挨着长江南岸,地处最北的江南。那种冷即便是习惯了天寒地冻的北方人来住了都无法忍受——室外与室内一样的阴冷。而且这几天雪还下得正紧,大有将几年里没有下的雪一次性下完的意思。我在家里翻书写字的手都有点抖抖簌簌不听使唤,但心里却暖暖洋洋的。一是,武汉的好友快递赠我一本《唐朝的驿站》,千里寄佳作,礼轻情意重,心里很温暖。二是,《唐朝的驿站》是夏坚勇先生的新书,而夏先生的作品一直是我最喜爱读的。他的文化大散文系列是我的枕边之书,时不时地随手翻阅,得益匪浅。读夏坚勇先生的文字,总有那种如饮佳酿如醉如痴,似听天籁心情非常愉悦的感觉。所以这几天尽管室外大雪飞舞寒风凛冽,气温在零下好几度,但有好友赠书,有好书可读,我内心是相当温暖的。

说《唐朝的驿站》是夏坚勇先生的“新书”,意思是一本新出版的书,书中大多数篇章是旧作而非新作。这些篇章以前散落在各种报章杂志上,被夏坚勇先生的煌煌巨著《湮没的辉煌》《大运河传》《绍兴十二年》遮挡住了光芒。尽管篇幅相对短小,但仍不失是精美的好文章。这次长江出版社的编辑独具慧眼,做了一件好事,可以说得上是一件大好事,将夏坚勇先生散落在各处的珍珠,串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珍贵的艺术品,《唐朝的驿站》定将在散文长廊里成为灿烂的篇章。

记得在2014年的9月29日那天,我这个《扬子晚报》数十年的老订户,习惯性地下楼去报箱里取报纸,结果发现报箱里不是《扬子晚报》,而是一份《现代快报》,心里顿生不悦。正想打电话询问邮递员是怎么回事时,随手一翻,忽然发现有夏坚勇的文章《九品县尉》,细细品读,拍案叫绝。我订的报纸多年没有出错,而那天偏偏错了,而居然“错”到了一篇好文章,让我第一时间读到夏坚勇先生的新作。我断定是冥冥之中上苍对我的眷顾,于是我将《九品县尉》细心地剪贴到夏坚勇先生的作品一起,保管起来。家里每年的旧报纸到年底总会卖到废品回收站去,唯独那篇文章我好好地保存至今。后来,《九品县尉》与《文章西汉两司马》还得了“雨花文学奖”,这次一并收录在《唐朝的驿站》中,再次读到很是亲切。

《唐朝的驿站》一书由三辑组成,在我看来,第一辑是俊逸典雅的历史文化小曲,第二辑是朴实无华的家乡情怀吟唱,第三辑则是汪洋恣肆的大气厚重雄文。纵观《唐朝的驿站》一书,既清新飘逸,又富有质感,将夏坚勇先生的散文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足够的学识才情和彰显的人格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第一辑中,有春秋战国的季札挂剑,禅让皇位;有西汉司马的文笔、人品点评;有唐代大家的轶事,妙趣横生。唐明皇来到了上亭驿,念念不忘的还是杨玉环;石匠们来到了龙门山,身心投入的依然是情感。在第二辑里,我们能读到夏坚勇先生的家乡情结:志气相投胆肝相照的一帮文友渐行渐远了,夏先生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慨。遇到好人遇到好事的一碗芋头味道依然难忘;家乡的草家乡的房同窗的情常在梦中。在字里行间,我们能读到夏先生“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的情怀。至于《英雄赋》与《战争赋》,则是夏坚勇先生擅长的笔法,古今中外,纵横捭阖,大气磅礴,挥洒自如。金戈铁马而硝烟弥漫,英雄豪杰雄视四方。好人名人与伟人,私心野心与雄心,历史的人文的与内心的剖析相当到位。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借用杜甫评价李白的诗句来形容夏坚勇的《唐朝的驿站》,我看非常贴切。在夏坚勇先生笔下,风干的历史残片会鲜活而生动;古代的文化名人有才且有趣;残缺的细节能丰满又合理。《唐朝的驿站》一书,安之若素地在我的案头,宠辱不惊的样子。但历史典故剪裁得体;文人轶事诙谐幽默;时弊点评快意恩仇;文笔精美得令人拍案叫绝。至少在我看来《唐朝的驿站》是值得一读,再读,甚至反复阅读的好书。

【作者简介】王仁兴,男,1957年5月生,1978年考入当时的江苏师范学院中文大专。毕业后一直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高级教师,业余爱好文学,有二十万字散文集《原声》,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