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雪语——“淮阴语文”公众号文章评论精选(一)
本人搞了个微信公众号“淮阴语文”,纯属娱乐,没想到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关注和支持,这倒让我要上点心了,不然觉得对不起这些朋友。有关语文的微信公众号数以万计,怎么能搞出有自己的特色?公众号开通短短的半年时间,得到数百位朋友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打赏。这些朋友不限于语文老师,而是来自各行各业。回头看看公众号发过的文章,我豁然明白了“淮阴语文”今后应该走的路——平民化语文。语文不应是文人雅士的专利,也不应是在校师生的负担,语文应该为各界人平民视角,满足大众需求,所选文章力求做到“文而不晦”,“士喜闻乐道。因此,我把“淮阴语文”定位为“平民语文”,立足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希望朋友们能一如既往的关注“淮阴语文”,如能给您在工作生活之余带来一点愉悦,吾愿足矣!
学生驿路飞雪学生时代即文采出众,毕业数年,益有长进,所写留言甚是精彩,甚至超越原文,借题发挥,顺势点窜,视野开阔,寥寥数语传出深刻独到的体验、渊博的知识。虽是评论,但独立成篇,可作随笔来读,兹录部分共享之。
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韩维加先生的微信公众号“淮阴语文”,每天都推送不同类型的美文与大家共享。我从四月末开始关注,除特殊情况外每天必读。作为嫡系弟子,又兼资深话痨,读完基本留言。承蒙老师青目,我的留言很多被选为精选留言。现整理抄录于此,以作自娱之用。
1/我读书,不求甚解。唯一目的就是身心愉悦——在读书过程中,身心可以在别处,远离眼前的苟且和不堪。如果因此获得了教养,那是意外的惊喜。——《佚名: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
2/我不看一些人的朋友圈,不给一些人看我的朋友圈。如此,我像从前没有朋友圈一样从容和安定。
如果我不看某人的朋友圈,一定是我不在乎或不关心这个人;也或者是TA发的内容既多又是我不感兴趣的。
不能看我朋友圈的人分三类:一类是我的亲人和身边经常接触的人。我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会真实地牵动他们的神经。不让他们看,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担忧和是非;第二类人很少,对我其实很好,但因性格不同,对我这样一个中年文艺大妈的酸文假醋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的,我也会屏蔽,以免对方和自己同时心塞;最后一类人,是主动加了来,却又不想有交集的人,我又何必让TA看我的日常琐碎?TA有TA的前途,我有我的归路。——《杜海涛:朋友圈是个什么圈》
3/自以为是的爱与体谅,有时候是残忍,是伤害。—— 《纪秀君:幼儿园变私塾是场糊涂的爱》
4/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并非易事。一个人的语言特色与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偏好以及自身天赋都有关系。于我个人而言,常常苦恼于不能把方言用最精准的普通话表达出来——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看似近,却是远,永远隔靴搔痒——它永远不能像方言那样传神和一语中的。——《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苑)》
5/每个人都是多面且多变的,永远一成不变的极少。我相信多数人和我一样,头像的变换有时是精挑细选得来,更多的时候只是一时心血来潮。——《佚名:从微信头像看人的性格,一看一个准》
6/有一种人(尤其是女士),本身是懒得折腾的人,却对自己的真实名姓不满意,认为父母在给自己取名字时太过敷衍,随便找了两个字往她头上一按,便作了她终身符号,待她年岁渐长想要补救却已来不及的,往往会给自己精心找一个诗意的网名,让自己低徊不已,让别人过目难忘。——《佚名:网名暴露性格秘密,太准了》
7/现代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阅读容易理解难。阅读容易,是说获取读物所需的渠道和金钱都不是问题;而理解难则是因为自身的世事经历和阅读经历的限制。“不会说话”的人情商低。情商低是因为主观和自我,难以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而大多数的人,人生经历简单,从自身难以获取更多的经验,所以难以自我代入到别人的内心。但阅读能弥补这个缺憾。阅读会让我们认识更多的人,明白更多的世事悲欢。它让我们知道贫穷与富贵、青年与暮年、男人与女人、心情的起落,都会影响我们对人世的判断从而会有不同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它会让我们向上向善,从而使我们具备更多悲悯情怀——多读好书,理解就不会太难。——《却咏梅:“阅读理解”真的那么难吗?》
8/联大时期的文人,蓬勃而繁盛。每个人都像野生的菖蒲,远远看去只是一篷草,走近去,却都开着花,夺目而鲜艳。——《汪曾祺:西南联大中文系》
9/ 喜爱文学的人,往往有一颗易感的心。他们善良,有自己的情绪弱点。但他们更能了解浮世悲欢,也更能体察别人的困顿。——《莫言:漫长的文学梦》
10/撇开政治因素,周家三兄弟的文学造诣,除了周建人建树不大,另两兄弟都很高——我个人认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好,周作人的小品文无人出其右。——《周作人:死之默想》
11/有人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有时候真是如此。终身的伤痛和遗憾可能就是不经意的一瞬间的事。所以,在茫茫人海中,我们该善待遇见的每个人,珍惜所有到来的缘份。——《陈启佑:永远的蝴蝶》。
12/教养与贫富无关,与读书多少没有大相关。它主要来自于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教养不是虚伪,而是对自己的语言、行为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上的一种约束和警醒。有教养的人,眼神清澈坦诚,内心笃定安祥。说话有分寸,遇事有担当。——《佚名: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13/作者的童年我们都有过。可也只能在遥远的记忆里找寻那些由我们的笑声点亮天空的闪光日子。就像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里描述的巴学园一样,摧毁了的,便永不再来。——《毕飞宇:写满字的空是美丽的》
14/幼时坐父亲的膝上要他的烟抽,百般耍赖终于得逞。但只吸一口便咳到发狂,自此视香烟如猛兽——所以有时候,我会想,全面禁烟最好就从娃娃抓起。在他们还不能承受香烟的冲劲时,不反对他们尝试。我相信多数孩子会像我一样,从此不再对烟动心。
可现实却是,在青年之前,所有父母都必定严防死守不让孩子接触香烟。但人的心理往往逆反,想当然地以为那些被禁止的事,必定有一种莫大的幸福在里头。于是偷偷尝试,被熏得咳呛下泪……但是同时,的确有一种冒险成功的刺激在和快感生发开来——所以其实,抽烟在最初,并不是愉快的体验,纯属苦中作乐而已。但这种刺激又有无限诱惑,会吸引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就范,慢慢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周涛:作家和吸烟——从陈忠实辞世想到的》
(“淮阴语文”,倡导语文平民化,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