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足迹||十年悠悠淮扬梦

去年夏天,2015年8月8日,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01级4班十年聚会。

居然工作十年了!人生中变数最多的十年!

正好得到这样一个可以跟大家汇报的机会,心里那股忍不住想要倾诉的欲望,终于得以达成。

一.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我是真真的大山沟沟里长大的。高中毕业之前,连县城都只去过两三次,更别说坐火车了。但正是这样贫瘠的土地给了我满满的爱。

因为村里当年那批小孩中我最小,他们上学了,我却不能去,便天天闹,父母带我换了三个学校,终于上了村小。那心情,真是无比激动啊!上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怕迟到。即使是冬天,白雪皑皑,我也从不迟到。可以说,直到今天为止,我仍然保持的从不迟到的习惯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因为年幼,闹出过不少笑话:在课堂上叫“妈妈”——后来,刘老师就成了我的刘妈妈;玩乒乓球,把球掉到老师屁股后,害老师被全班哄笑;同学入队时,我也直朝台上冲,刘老师拿糖哄我,把我抱下来,护住了我幼小的向往集体生活的心灵;作业写不出来,老师、妈妈轮流上阵,轮番陪教,没有人不耐烦,尤其是学习拼音的时候;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三、四年级的时候,因为生病休学一年,我亲爱的同学们竟然背着老师,一个不拉的到村子的这边来看我,那时他们不过十岁!虽然是半路上被老师拦截回去了,但感动却是久久的,而且傍晚的时候班主任周顺莲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买的礼物,写的留言和她的关爱来看我了,也正因为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我居然没有留级,一直和他们保持同样的步伐。那时候起,我就有一个简单的心愿,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因为你们给了我太多太多:坐在刘央美老师的自行车后架上去乡政府礼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鲁冰花》等,跟大家一起在礼堂过六一,跳四步,那些日子我快乐得像一只小鸟,学会了打乒乓球,跳舞,也敢大声唱歌,跟很多人一起跳房子,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看《红楼梦》,那是我第一次看得如痴如醉,尤其是在宝玉出家拜别贾政的时候,只觉得仿佛灵魂出窍了,好多天都茫茫然回不过神来,那种醉书的感觉简直让我沉迷,我望着胡铁磊老师的书柜出神了。只觉得世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职业了,可以一直一直看自己喜欢看的书。高中时也遇到过一位有不少书,长得美丽又优雅的英语老师马春芳,还借给我几本英文原著,我简直要乐疯了。那年月,书还是个金贵东西,我一个月都省不下来一本。于是,在我眼中最有幸福感,成就感的莫过于当一名光荣的、神圣的、幸福的快乐的教师。

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到工作,我遇到过很多老师,同学,同事,他们都对我很好,包容理解支持我。而且,我想我实在是太幸运了,木木顿顿的我每每遇到生命中的贵人。就以工作以来为例,房立平老师,王守林老师,韩维加老师,亮哥,杨集、阳光、陈集、淮州共事的兄弟姐妹们……感恩你们。十年的修炼,我终于慢慢成为了您,我的老师!

我会谨记你们教给我的快乐、宽容、善良、感恩、耐心、爱心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甚至较真。

二、我理想中的教育

教书育人,教的是书,育的是人,可见,教书只是手段,只是表达的方式,育人才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培养的最起码应该是合格的人,即将踏上社会的准公民,能挑起家庭、社会责任这副重担的子女,父母直至祖父母。我们将和他们一起扛起我们自己的社会的国家的未来。

一个孩子来源于一个家庭,凝聚三代人甚至是两大家族的希望。透过孩子清纯的目光,有时我都能看到他们家人殷切的期望,尤其是农村孩子,家境艰难的孩子。

教育应该给人希望,给人带来快乐,尤其是求知的快乐,引人沉醉于知识的海洋。

三.最满意工作中的我

工作中的人最美……李大钊曾经说过:“人生的求乐方法,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的确,劳动,是历练人生的最好课堂。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辛勤劳动,不断积累的过程。知识的丰富,才能的提高,素质的增强,阅历的丰厚,财富的获取,都是通过劳动和积累完成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勤于劳动,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人生的必需。可见,人生伴随着劳动,劳动丰富了人生。她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如胡适先生写的《我的母亲》,朱德将军的母亲,我自己的母亲,我身边的辛劳勤恳工作的人,我自己的经验,都让我明白,与其不停烦恼,忧愁,郁闷,纠结,不如痛痛快快地出一身汗。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必须在路上。

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种载体。爱迪生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8小时,他却说他从来没有工作过一天; 康德也认为人是在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杨绛归纳人生用了四个字:人生实苦。或许我们终生都在人间历练,但我们可以活得精彩。

我对工作时的我最满意,严肃认真积极工作时我会深切的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尤其是被需要,被认可时,整个人的身心都是欢愉的。

(一)备课——尽量充分

1.尽量构建知识体系每拿到一本新书,一份练习,我都会习惯性地先翻阅一遍,大概了解整体内容。讲到具体文本时,我总是会把每专题前那些或优美或遒劲的文字带领学生读一遍,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也偏爱围绕专题、板块展开,如我最爱的《沁园春·长沙》,他是《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的第一篇,目标设置时我偏向于引导学生“用恰当的声音形式传达、呈现你所感受的诗情诗韵;思考青春的话题,则应结合自我体验,在积极探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倾听的和表达。”用“吟诵、思考、探讨、交流、记录心声”等形式来抒发青春的激情,生命的豪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主席的文字散发永恒的魅力,兴之所至之时,我爱用湘潭土话来豪情万丈一回。专题、板块意识渐曾,渐能感受到编教材者的用心良苦。青春、教养、故乡、思考、生命、和平、历史、欣赏……    2.自读自研文本  我喜欢读书,读出声音来的那种。自觉理解力、记忆力很是一般,甚 至经常忘东忘西,丢三落四。于是边读边写,乱写乱画成了我看过的书的最大特色。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灌云杨集中学抓得很严,白天晚上都要坐班,晚一是集体备课时间,但集体备课之前,必须自己把课再三备得充分点,因为孙校跟我们一个组,他一般不笑,那时我挺怕他的,尤其怕他提问……房立平房老师教我一个方法:什么资料,参考书都不许看,自己研读文本,用第一次读文本的感觉去思考,提问。那时候强调三维目标的设计: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多、杂、乱,方向性、目的性、可操作性都不强,甚至怀疑过自己的专业能力,觉得我是不是不能教好书。比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我设置过这样一些问题:首读“常春”的含义,读完文本之后,“常春”的含义;为什么是最后的?为何要以此为题?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这片叶子为何能够挽救琼珊的性命?给你什么启示?使琼珊好起来的,除了那片叶子还有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表现了什么?33节,“没心思”,心思在哪呢?如何理解43节?47节,琼珊对着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看了很久,她想了什么?结尾说“那是贝尔曼的杰作”,为什么说是“杰作”?贝尔曼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给他来个人物素描。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当是全文的重点和高潮,可是作者却没有描述,你觉得这样处理好吗?为什么?假如要你想象并描写贝尔曼深夜冒雨画常春藤叶的场景,你会怎样写?试一试!这篇小说读来哪些东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谈一谈。(可以从具体的语句,语言特色,思想内容,情节发展,结构安排,环境设置等任意角度来畅谈一番)回顾《项链》、《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总结欧·亨利式结尾并效仿之。完了之后还颇为得意,可是回过头来,才发现问题过多,角度较为单一思绪散乱,问题与问题之间内在逻辑关系不明,有的地方重复设问,急需围绕一个中心或线索分类归纳整理。这样反复阅读整理、整理,研读文本的能力还是会有很大长进的。尤其看到韩老师在《语文课堂的显性精彩与隐性精彩》一文中对《象山那样思考》一文的问题设计的精彩点评:1)山会思考吗?2)“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3)课文中还写到了哪些人(物)的思考?4)这些思考同山的思考比较,孰高孰下?5)象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象山那样思考?五个问题紧扣问题,由浅入深,文脉自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达成,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如行云流水。后来在上《西地平线上》一课时,我就努力地用了这些方法去设计问题,从自然的雄壮美、人文的厚重美两方面来解读“世间有大美”,体味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其实,我说的这些都是些旧闻,很早之前就有人这样做,只要坚持下去效果还是杠杠的。3.广泛收集素材  自我解构文本之后,有时自己心里也没有底,而且,有些问题也需要翻阅资料,所以下一步,我称之为广集素材,素材可以分为两大类:常识类和教参类。常识类涉及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写作背景,体裁,文本内涉及的史实、人物、典故、专用术语等;如讲《将进酒》一文时,我预先准备了李白及其写作背景,“将进酒”、曹植、隐者(例举庄子、陶渊明)等常识印发给学生,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收集,讲解,其他同学作补充。教参类包含教参(参阅教参的建议以专题为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视频及相关视频,相关理论书籍等,不过这些只作参考,看多了也许会眼花凌乱。我备《将进酒》时把袁行霈版,游国恩版,郭预衡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部分又瞄了一次,好给自己增加点底气。为了上好市评优课,我还下了很多视频,课件,实录等,又经老师的多次修改,同事支招,才敢上战场,好在没有太丢人。4.正确估量学生学生其实很好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很善良,单纯的,而且年轻人脑子是转得很快的,只是有时候他们对我们讲的话题不感兴趣,不想表达,或者想说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说。因而正确客观的的估量学生的水平,激发他们的兴趣点,引导他们自主发现文本中的的疑点、难点,掌握需要掌握的重点,使每个人,每节课都有所获。对于备课,我选择的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占有并挑选。选择时多以教什么,教谁,教到什么程度,怎样教为准则来设置主问题。顺序一般都是自备,集体备课,再稍作修改润色——也有过不少浑水摸鱼、得过且过的日子。(二)上课——一生一课一得这是我正在追寻的境界,一个学生一节课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收获,只要有所获,我都会很高兴,那证明我的课堂,他们都有兴趣。为了达成这一理想目标,我想尽办法,使出浑身解数,只因为我觉得适合学生成长的就是最好的。1.课前三到五分钟我喜欢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学生课堂引导学生渐入上课状态。内容多样可选:短文朗诵(文摘、时评、优作皆可),课前演讲(时事命题,即兴抽题皆可),高二时我进行的是《<论语>、<孟子>选读》,一节课前一则,基本要求按照注解、翻译、分析、评价、诵默的顺序讲解,对主讲学生的备课内容,台上的语言、神色、体态、表达内容都有具体要求,唯一不强求的是你可以自主选择任何你感兴趣的表达方式。而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有的平时沉默寡言,上台居然毫不紧张,且伶牙利嘴,还把台下同学蒙得一愣一愣的;有的东征西引,见解有时甚至极为独到深刻,新人耳目,引得每一位同学都很投入。贴心提示:课前的朗诵也好,演讲也罢,在推进之前希有较为全面充分的培训讲解,按一定顺序,人人有份,让每一个人都对此充满期待。2.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也许瞬间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我喜欢瞎捉摸,有时候倒也效果不错。《西地平向上》一文,我有节律的掌声开头,鼓掌时大拇指总是对着自己,说明我是最棒的!把掌声送给别人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美——心灵之美、人文之美!虽然有些瞎起哄,但是学生很快就进入氛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很严肃的充当了医生,宣布由于空气污染,所有人都将陆续失明,我们今天将进行黑暗训练。所有单数小组用布条蒙住眼睛,手牵手依次出列,缓缓围绕教室一周,再依次坐下。接着是双组。旁边人尽量不帮助他们。可选用略有些哀伤的旋律。接着追问他们刚才的心理活动及最渴望的。那节课学生非常安静,严肃。《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我也是设置活动,要求学生不使用自己的一手一脚坐下起身三次。2008年5月12日,我下午第二节课,准备上《辛德勒名单》,惊闻噩耗,课前默哀三分钟。导入的方法很多种,大家都在用,我个人偏向于情境设置,活动体验。当然有时也不用,直击主题。或设置问题,或故事、诗、歌、音频视频,总之,适合学生成长的就是最好的。3.目标达成——一课一得  刚开始上班时,又是班主任,又是完全不同的课堂教学,很有些手忙脚乱。上课时难免状况百出,偏领导都喜欢听语文课,还随时推门听课,那压力山大!故而我得时刻准备着。课堂气氛还行,但教学效果有时并不明显。那时候实行的是三维目标,内容没讲完或者目标达成不理想时总会哀叹,还请学生写过《你心目中的优秀语文老师》、《写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等,也有一定收益,至今还收着部分文字,以示警醒。后来听韩老师强调一课一得,如果最不爱上语文课的孩子在这节课上也有一得,习惯的养成,知识的获得,思维拓展,习作完成,挑战自己,……可用随机抽查,随堂检测等方式来衡量结果。4.突发状况的应对即使预设种种,奈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刚工作时,遇到这种突发状况,就颇为尴尬,甚至惊慌。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也是有的。除了更用心的备课,使得自己底气足一点,就只能随机应变了。请其他同学思考,回答是我用得最多的,或者坦承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一般人真想不到,回去研究研究再来。我想即使丢人,也不能给学生错误的知识。真不会的,坦然面对,学生也能理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讲过的话负责。5.课堂评价我个人觉得这是很重要,非常重要的课堂生成部分。对我来说,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对学生来说,却应衬着丰富的内容。所以我的评价一般都较及时,正面。对好的现象,我向来是不惮以大胆、热情的言辞去称赞他们。及时,正面,具体的评价会让学生觉得原来我还有这样的优点,在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肯定下,孩子一定会更阳光更自信。只是评价当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过誉之词或者浮而不实之词,会让学生觉得老师缺乏诚心,是为敷衍,容易失去学生对你的信赖,直至不在意抑或反感,则教学工作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我们一方面要相信孩子们的善良,聪颖与努力,另一方面也要多给孩子和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允许孩子在学校期间犯错误,说句功利的话,你对孩子越是严格而不严苛,包容而不纵容,孩子才不易走歪,将来这些孩子可能是最记得你的好的,离开你都会回来看你。是以仔细观察,用诚心去夸赞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具体到哪里哪里的哪一步,同时少说但是多说同时,说建议,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三)教学反思我们都知道教学反思是个好东西,只是坚持下来真的很难。我坚持过一段时间将之整理成文,但也仅仅只是一段时间,终于不了了之。后来就习惯随手写在书上,教案上,用简略的一些词语代替,这样做坏处是不够系统,整理起来麻烦,但也有好处,尤其写在书上,这篇文章怎样上的,问题什么,如何解决,有何发现,学生收获……下次在上这篇文章的时候,对我这种记忆力不太好的人还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上过的文章自己心里总有印象,得失自明。不过我想长期坚持的写教学反思并整理成文而不是像我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朋友肯定会有大收获,早晚成大家。

其次,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尤其学校要收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固然要客观估量学生,但是我们更要客观估量我们自己。要多方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明了自己的缺点的同时更要肯定自己的优点并光大之!

我很重要!对于学生而言,我很重要,对于家庭而言,我更重要,对于自己而言,我最重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你的学生,朋友,同事才能相信你!

同时,经常听不同老师,不同学科老师的课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我们可以数学老师那里学来严谨的逻辑推理,随历史老师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一言以蔽之:偷师活用,扬长补短。

四、作文——与孩子一起成长作文对高考重要,于孩子一生的发展而言,更重要。尤其这个一切靠推销的年代。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意味着较好的工作,……而作文的训练主要在高中毕业之前。1.听说读写诵多方合作我比较喜欢用听说读写诵多方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讲话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作文训练方式,喜欢讲话,表达欲望强烈的孩子也会往往也会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越说观点越明,思路越清,引之为文,便为佳作。2.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多观察周围,关注生活,而很多时候,我自己却只是麻木生活,毫无乐趣,甚至抱怨。好在我周围有很多的正能量:方老师经常读自己写的诗给学生听,他们班的学生对写作很有兴趣,几乎每周都在等待上作文课;徐老师看问题从来正面,积极,乐观;高老师总是会跟我们分享她的发现;……与他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心态越来越好了。3.寓作文于课文教学  学是为了用,学须致用。学习文本的时候请学生观察,仿写,并交流展示会让学生很有兴趣。如学习《江南的冬景》就仿《淮安的冬天》,紧抓南北分界线这一特征;学习《劝学》就请他给厌学的朋友或同学写一封信,尽量写给自己认识的人;学习《祝福》的时候,就请他写自己的家人,如爷爷奶奶,爸妈或其他认识的前后变化大的人在这些年的变化,要求抓典型特征,富个性色彩;……须注意的是,即使是小作文也要尽量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我就有一件憾事,有一个学生写过一篇非常好的作文《叶小政的鸡》,我示之于班级,打算过了年再去发到网上或者投稿,结果过了年那个孩子辍学了……4.写诗写歌,随兴所致十七八岁,正是青春激昂,精神澎湃的时候,有时候诗情狂涌,疏之导之,见此成文。我觉得只要肯写,想写,喜欢写就是好的,就要尽量鼓励,引导。记得高中时一次作文,我写了一首诗,(当时允许的)结果只得了四十分,伤心了好长时间,同桌看见我就喊“啊,——四十分!”那抑扬顿挫直至今天仍在耳边。当时正抄写宋词,日日沉醉,觉得世间最美的语言就在这里了。这事之后,我连宋词也扔了,好长不见不碰。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启迪:珍视学生的每一点创作。鼓励并提出中肯的建议,真正有益于他们的人生。5.片断作文,循序渐进对不同的学生,作文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尤其小作文、周记之类,更是可以内容多样,但写作要求从严,一次至少要有一个以上的亮点。或语言,或选材,或布局……并且一段时间可以集中训练一个方面,如写人,写事,写景,抒情;场景,事件,随感,评论等多样化。 6.你读我评,互批互改说实话,评改作文是所有语文老师最最头疼的烦心事儿:用尽心力,毫无效果,学生还毫不领情,下次作文,毛病依旧。我就只想些懒招,因为实在是耗不起,伤不起。我把作文评改分为三次,第一次自己写好作文之后,要求自读三遍,做到无错别字,病句,中心明确,符合题意;第二次是然后收上来浏览一遍,找出几篇各等级的范文,集中讲评,确定准则,然后小组互评,有时是本组的,有时是隔壁班的。第三次是针对部分问题作文,面谈。然后升格,再来一遍。感觉比我自己收上来一份份批改,再发下去,学生有的连看都不看,要好多了,学生也很有兴趣。经常有学生说“老师,下次作文什么时候讲?”,“我这次景物描写不错,你得表扬我!”……以上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便是我这十年的工作心路历程,我知道我还有很多的缺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更加努力,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也恳请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多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作者工作单位:江苏省淮州中学

邮编:22330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