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精品课丨一生必听的100首名曲
曾经有一个机构邀请各界社会名流的男士们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在各领域占据核心位置的男士们最憧憬的职业竟然是管弦乐团的一名指挥家。
无数世俗价值体系下的成功人士都曾毫不吝啬表达着他们对古典音乐深切的热爱。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他的日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就是听古典音乐。甚至在被确诊为癌症后,他还请求音乐家马友友在他日后的葬礼上演奏。
万科创始人王石,则一口气买下将近200张唱片的莫扎特全集。他说:“改变一个人很难,但古典音乐偏偏有这样神奇的功效。”
音乐人李健,一直到今天,每天听的音乐有一半以上都是古典音乐。他说:“古典音乐是所有音乐的源泉,是海洋,所有的音乐类型都和它有关”。
白岩松表达喜爱的方式更直接:“人们说: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但我觉得,古典音乐是比美食更能俘获男人心的。”
2019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周年音乐会彩蛋就是观众席里的马云上台指挥一首国人耳熟能详的老约翰·施特劳斯作曲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为什么古典音乐有这么大的魅力?当古典音乐想起来的时候,我们接收到什么信息?
古典音乐不是用来娱乐的、不是用来放松的,它代表了一种作为人的尊严,象征着深邃和智慧,传递着精神性的宏大和崇高。
毫无疑问,窝在沙发上听流行歌曲是非常惬意的放松时间,但是当巴赫或者贝多芬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挺直脊梁。
当然,古典音乐的深邃、智慧,不是指旋律复杂或者技巧精湛,而是说它承载着人类普遍的情感和哲思。比如,莫扎特音乐中强烈的幸福感、贝多芬对人类精神的赞颂与歌唱,还有柴可夫斯基对下层人民的理解与悲悯……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育行业流行有这样一种说法:“听古典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正是基于古典音乐超越个人的、对人类普遍理想的真诚追求。
古典音乐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不将就不妥协,对真与美的永恒向往。难怪那么多拥有卓越人生的人喜爱古典音乐。
但古典音乐并不是友好的邻家女孩,听古典音乐是有门槛的。在某个音乐厅里正襟危坐地捱时间的经历,不是个例。我们不能用听流行歌或摇滚乐的那种,似有似无的随性心情来听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推广人,刘岠渭教授说:“古典音乐必须专注的聆听,那种升华心灵的力量才会涌现,因此古典音乐的欣赏至少在起头阶段是必须透过学习才能找到它的那股的动力。”
刘岠渭
台北艺术大学退休的音乐教授。
26岁进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就读,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当中,在维也纳大学获得西洋音乐史学博士的第1人。
36岁起,担任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的教授、系主任及研究所的所长。除了教学之外,由于感觉到社会上比较欠缺的不是演奏家而是欣赏者,于是开始对一般大众举办古典音乐欣赏讲座,至今近四十年,3000多场不曾间断,近10年来,足迹也到达北大,清华,科大,交大,复旦,华东华南,师大,医大及武汉大学等学校。
进入古典音乐,可以从《一生必听的一百首名曲》开始。
这是一个从入门者到资深乐迷都适合的课程。这课程不讲乏味的音乐背景,或者哗众取宠的可笑八卦,也绝不会涉及枯燥的乐理,呆板的结构,僵硬的形式,你甚至不必认识音符,也不必会看五线谱,更不必懂任何一件乐器,这里所谓的学习就是学习如何与唯美的声音紧密相处,让它滋润你并渗入你的心灵深处。
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并没有研读过音乐教材,但你却懂乐理,懂曲师学,你从来不会演奏任何一件乐器,但你竟然听得出来这两位演奏家,哪一位能把音乐诠释的更为完美,甚至西洋音乐历史的脉络,似乎隐隐约约也都在掌握之中。
这个课程到底有受欢迎:
这个课程更是受到了作曲、乐评人韩嘉天的大力推荐:
“当我无意中听到刘老师的课时,高兴的不得了,有的时候激动的一节课都不舍得听完,往往是听上十几分钟,就会停不下来,安静的回味一下。……我听刘岠渭老师的课,有很多节目,早已不下十遍。”
这个课程讲什么?
美的感动必须理性与感性兼备才能深刻,刘岠渭教授用最平易近人,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动机,什么是奏鸣曲,什么是变奏曲,交响曲和交响式的不同又在哪里等等。
然后挑出重要的段落加上最贴切的形容,让我们反复的听它,运用音乐的结构让我们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音乐的结构,就如同生命的地图,能让我们在听音乐时不至于迷失,对曲子的脉络也能了若指掌,这时我们将不再茫然的被音乐带着走,而是主动有意识的抓住声音,并且与它同悲共欢,这绝对会是你从来不曾有过的体验。
当我们把整个课程听完后,将彻底了解,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穿越黑暗迎向光明的力量从何而来,离世前的莫扎特在竖笛协奏曲中怎样的告别人世,舒伯特又是如何以他的音乐在阐述着流浪与死亡……
那些大大小小的钟敲了起来,甚至你也能在悲怆交响曲中,听出柴可夫斯基早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意图,这时已经是一位行家了,在音乐厅里不再只是默然的跟着人家鼓掌,而会因为深刻的感动,热情的喊着uncle club,再来一次。然后哼着旋律,满足的走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