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尬吹演技了,这才是华语女演员的巅峰!
华语电影女演员,有两个天花板。
而且近二十年都很难看到她们的车尾灯,内陆是巩俐,港台是张曼玉。
两人的年龄相仿,张曼玉比巩俐大一岁,但这一岁却不是鸿沟,因为她们通往塔尖的路好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张曼玉在王家卫的《旺角卡门》中,对表演开窍,确立表演风格。
而巩俐在张艺谋的《菊豆》中,表演由青涩走向成熟。
上:《旺角卡门》
下:《菊豆》
她们都在30岁之前就已经站到了华语电影的巅峰。
1987年,巩俐主演《红高粱》成名,该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令她夺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1993年主演的《霸王别姬》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
自此之后,巩俐成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揽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演员。(第一是朱丽叶·比诺什)
上:《红高粱》
下:《秋菊打官司》
张曼玉的年轻岁月,同样不逊色。
1985年,经纪人将其推荐给成龙,让她在成龙执导的《警察故事》中担任女主角,一炮而红。
1987年,再度与成龙合作,出演《A计划续集》,只是此时的张曼玉定位很清晰,就是一个花瓶。
1988年,张曼玉遇到了改变她演艺生涯的电影,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打通了任督二脉,摆脱了花瓶形象。
1989年的《人在纽约》让她荣获金马影后;同年的《不脱袜的女人》又让她成为金像影后。
1991年的《阮玲玉》,张曼玉凭借该片于次年获得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最佳女演员奖项的华人演员。
《阮玲玉》
别的女演员,30岁是她们的一道坎儿。
30岁之前她们可以接到不同类型的角色,定位也不会局限。
一旦过了30岁,流量决定戏量,给她们的都是重复度特别高的反派或妈妈级的角色。
这样尴尬的定位,让很多过了30岁的女演员还在拼命的拗着“少女感”,以求多一些戏份,多一些被认可。
可巩俐和张曼玉似乎并没有撞到这样的“新秀墙”。
30岁之后,在接近不惑的年纪,是她们最黄金的时段。
这一时期的巩俐,生活阅历和演戏经验都比较丰富,对于有层次的角色都会有一个饱和的状态,这样的表演出来后都会非常精彩。
她确实也做到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西楚霸王》、《周渔的火车》、《2046》、《艺妓回忆录》都是体验演技的角色。
《艺伎回忆录》
30岁这一年,张曼玉宣布息影,两年后重返影坛。
她交出的答卷,又是一个别人照抄都无法照抄的成绩,出演的电影,几乎每一部都是经典。
与黎明共同主演《甜蜜蜜》,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她本人也获得了金马、金像影后。
参演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张曼玉凭借片中的表演入选美国《娱乐周刊》“影史上被奥斯卡忽视的51个伟大表演第43位”。
2003年,张曼玉又一次创造历史,主演剧情片《清洁》,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女演员。
她们从来不过于执着流于表面的东西,也不担心自己会变老。
所以巩俐才能在32岁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会成员,35岁成为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两年后,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次年,又成为东京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东邪西毒》
所以张曼玉才能在33岁成为柏林电影节主单元评委,两年后,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单元评委。
到了43岁,她又变成了戛纳电影节主单元评委,之后成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拥有奥斯卡金像奖评委投票权。
她们的这份底气,源于超神般的演技。
《青蛇》
她们很善于深入挖掘和扩宽自己的表演面。
不仅对符合自身气质的角色表现的游刃有余,还对与自己反差的极大的角色完美驾驭,表演的全能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她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顶级演员,她们很注重不破不立,让自己藏在角色后面,观众记住的从来都是角色,每次出演都会给观众“整容式”的体验。
《霸王别姬》
如巩俐在《霸王别姬》中的表演,菊仙死前的最后一出戏,整整15分钟,没有一句台词,但我们却从巩俐的表演中看到了角色全部特征的交融。
在丈夫被押到街上游行时,坚定无私的保护丈夫,看到丈夫揭发程蝶衣时,她的纠结与痛苦全部都有眼神传达出来。
当段小楼把那把剑丢到火堆里时,她毫不畏惧地去捡,因为她知道这把剑对程蝶衣有多么重要。
这期间虽然遭受磨难但她还是坚强的,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无助和放弃。
可世事无常,被怨恨与愤懑充斥的程蝶衣说出她是娼妓的往事后,段小楼被迫与她断绝关系。
段小楼为了自保说出了那句“不爱,不爱她”,听闻此声的菊仙彻底无奈,眼神和表情中尽是愤怒和心痛。
批斗结束后,她把剑送给了程蝶衣,此时的她已无任何牵挂,有的只是对未来的绝望和对生命的放弃。
她的眼神与之前相比,已经没有了光彩和神韵,剩下的是疲惫、暗淡,似有百般情绪却一言不发。
这种对感情的克制,对角色细节的拿捏,巩俐诠释的很完整,也具有层次感,就算她不说话,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情绪起伏和信念变化。
《花样年华》
如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的硬实力表演。
《花样年华》并没有多少台词铺垫,连人物也只有十人左右,剧情更是虚幻飘渺,所以情节推动就得依靠演员的演技。
在《花样年华》的每个镜头下,张曼玉的眼神和表情所传达的意思都不尽相同。
她的眼神如刀,直接切入躁动的心;如风,温柔掠过却留下丝丝暖意;如电,虽无一眼万年却能叫人忘掉时间。
她眼神中的忧郁、柔情、迷离、悲凉、冰冷,在王家卫的导筒下于不同场景间转换。
大龄女演员的生存困境,是一个近年来被普遍讨论的话题。
但是像巩俐、张曼玉这样的顶级演员,并不会一味怨天尤人,更不会把年纪视为自己的弱点。
恰恰相反,她们把年纪增大带来的人生经验融入表演中,才创造了一个个不同性格和不同层次经典角色。
人,因为心老了,脸才会老。
如果未曾对生活感到绝望,又何曾惧怕容颜老去。
白头发和皱纹,只不过是岁月所给予的礼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