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数学物理,就无法更好地研究理论作曲

文 | 徐丽梅

11月7日至8日,2020年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师范大学举行。全国五十多所高等院校的两百名专家、学者、专业师生汇聚南昌,通过高端学术讲座、作曲师生专业论文宣讲、原创作品展演专场音乐会等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热烈的讨论,为理论作曲学科建设发展献计献策。

探讨作曲学科上下游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莫蕴慧表示,音乐教育分会每年在不同学校举办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旨在加强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科建设,促进各院校间学术交流,推动高校理论作曲课程与教学改革。今年在江西师大举办的此次研讨会,有两个重要议题: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科教学与研究、传统理论作曲学科在新形势下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策略。

“作为一所有80年深厚人文历史积淀的高校,江西师大厚积薄发,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发展迅速。”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利生表示,在今年特殊的大环境下,200位知名专家以及各兄弟院校专业教师、学生到现场参会,体现出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火热情怀。他介绍,本次活动收到了全国高校作曲专业师生的近百篇论文以及原创室内乐、艺术歌曲作品,遴选出31篇在研讨会期间宣讲,从入围的58首艺术歌曲、21首室内乐作品中遴选出部分作品在专场音乐会上展演。

“去年,我院音乐学专业入选全国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教育部美育浸润计划,学科建设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熊小玉介绍,近5年,该院获批部级、国家级项目8项,获得省市教学优秀成果奖12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优秀在校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增加,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与获奖数量明显增长;专业教师出版专著、教材近二十部;师生的原创作品获得多个省部级以上奖项。音乐学院研究生每年的就业率在95%以上,近20名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今年新设置《本土音乐创编》《中国音乐创作专题研究》等多门与作曲专业相关的线下新课程。

理论作曲专业要跨学科融合

上海市作曲理论研究学科团队首席教授张巍指出,在当今多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之下,理论作曲需要知识体系的革新,专业师生需要拓展知识的疆界,掌握多门相关学科,例如,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就不懂集合,不懂集合的概念就不懂其对音乐结构的作用,那就搞不懂无调性音乐;如果不懂物理学、音响学,对电子音乐就无从下手分析;如果不了解一些几何学知识,就不能把音乐这种时间的艺术从平面拓展到立体空间去了解它的建构规律,而不了解规律就不知道它未来的发展趋向。

“不同类型的高校要根据新时代多学科融合的要求来设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蔡梦把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的音乐人才分为三大类,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群。例如,独立建制的音乐专业院校主要培养音乐表演、作曲专业的“专攻型”人才;高等师范院校主要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美育教师,需要设置技能综合结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课程群;综合性大学主要培养“素质型”人才,需要在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美育等综合能力方面有机融合发展,这种兼具宽厚的文化视野与多种艺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多半在毕业后从事文化艺术、编辑出版、美育工作。

教学内容需与时俱进

“我们中国社会几十年来变化很大,但是在音乐学院的课堂上,时光好像停滞了——不少老师教授的内容和他们的导师所教的内容完全一样,没有反映时代变化的新内容。究其原因,有些老师是不敢突破、照本宣科,而有些老师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曲式与作品分析教研室主任向民表示,要根据本科到博士各个阶段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及社会的现实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学生就无法适应当今社会。

张巍总结,专业院校的作曲系,作曲课程是主科,搭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本科期间如此,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仍然沿用这样的课程设置,显然不合理。他呼吁,要积极改变现状,发掘新的可替代课程、淘汰已经过时的课程。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桂升认为,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和声与作品分析、复调等相关的教材也存在缺陷及滞后,例如,常用的复调教材,其中的对位法都没有明确标示是文艺复兴时期还是巴洛克时期,抑或是中国五声调式,甚或二十世纪对位,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如果不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做出明确的说明与解释,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

帮助学生培养核心能力

向民多年来担任一些专业学术期刊的编委,他发现,很多理论作曲方面的论文存在一些通病,例如,有些文章开头有一个高大上的理论的帽子,但是实际的论述和这个理论并没有任何关联;有些分析音乐作品的文章罗列出很多现象,但是并没有阐明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些作者把自己的观念前置,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从作品中随便找出一些零碎的材料进行断章取义式的分析……向民从历届的招生考试中发现,不少理论作曲专业考生满脑子曲式的名称,但并不懂这些名词的音乐内涵;学生们学了很多理论,但是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并不会应用,总是乱套理论。

他分析,上述这些问题映射出,目前高校理论作曲教学方面存在重要缺陷——学生学的理论很多,却没有培养出最核心的音乐分析能力。

向民的观点引起了与会专家、教师们的强烈共鸣。不少专家表示,曲式分析课程的目标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种理论,而是启发学生如何读懂乐谱、学会了解一部音乐作品的构成元素、看懂一部作品的逻辑。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以便其准确描述音乐作品的运行规律。理论作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