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用药的根本是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疾病的发生需要有系统化的疾病防控方案
文/ 水产前沿 陈晓庆、曾铃程
2020年11月19日,在2020中国水产前沿展期间,“袁圣2020年度线下大课暨第一期线下见面会”于中国南京国际博览中心1-2号馆3号会议室举办。见面会中,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执业兽医师袁圣为我们带来了《鱼病防控标准化的意义》的主题分享。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执业兽医师 袁圣
精彩报告
《鱼病防控标准化的意义》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执业兽医师 袁圣
近年来,水产养殖中的医患关系有恶化趋势,养殖户和基层渔医之间缺乏信任,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养殖户对于渔医的不信任源自于对治疗结果的预期过高,对治疗结果缺乏评判的标准。
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控制的过程中药物使用剂量、配伍随意性较大,导致细菌耐药性逐年加强,疾病越来越难治;我们养殖技术一直在进步,但鱼病防治的水平却提升不大,特别是在目前药物禁用、减量使用的大环境下,甚至存在倒退的情况;由于诊断的正确率不高,在疾病防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病毒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提高,苗种带毒成为普遍现象;生产一线能够对疾病进行诊断,敢于处理鱼病的基层渔医也越来越少;一些基础性工作正在弱化,如清塘,池底的病原不能被完全处理,这也是导致病害高发的主要原因。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控制的过程不成体系,缺乏有参考性的标准流程,缺乏科技支撑。
一些建议及感受:建立更加紧密的科研与生产链接的纽带;建立水生动物疾病临床学等学科,推动一线防控技术体系的建设;病因应该提升到跟病原同等重要的位置;未来饲料、动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是服务能力及质量;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起针对不同品种的标准化的鱼病防控流程,从养殖动物本身来关注养殖鱼病的防控。
提升基层鱼医疾病诊断水平、药物鉴别能力、职业道德,建立标准化的鱼病防控流程是健康养殖的重要保证,也是规范用药、减量用药的关键。
今年6月,水产前沿特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执业兽医师袁圣,联手打造出了《你应该了解的渔病知识·初级》系列云课,9大专题,共计59讲。系列云课上线之后人气爆棚、好评如潮,许多养殖户、技术员、一线渔医等水产从业人员报名收看了课程,更有多家企业、单位自发团购,积极发动公司员工“进修”,大家纷纷表示收获良多。见面会上,部分学员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
部分学员心得分享
学员:冯兴浪(鱼美康集团执业渔医)
我们行业能够真正能够沉下心去塘口做鱼病研究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从南到北都能看到袁老师在一线忙碌,也是我们水产业的福音。我们作为动保业者、水产技术员,还是更希望能够去掌握一线的鱼病的防控技术。希望袁老师推行的鱼病防控标准化出来以后,能够去落地,让经销商、业务员很快上手,变成行业标准。让检查标准化、预防标准化、治疗标准化,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希望有更多人同我们联合起来,共同去造福一线的养殖户。
学员:何冬成
通过学习袁老师的课程,不仅认识了袁老师,也认识到了很多善于学习的高手,他们每天坚持总结分享学习心得到我们的群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的氛围。另一个感受是,我以前在学校最喜欢听鱼病课程,可是出来工作后用不上,缺少实践经验,但后面接触了袁圣老师的课后,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每天15分钟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
学员:田爱民(螃蟹哥)
我做水产养殖20多年了,很早就做生态养殖,很少碰到鱼病问题。因为我老家在洪湖,租金便宜,开始起步的就是100多亩地,后来快速扩大到接近3000亩。可是自从我们那边被划为生态旅游区后,我的基地全部被拆了,被迫改行,从事高密度养殖,就是养殖螃蟹、小龙虾、黄颡鱼等品种。因为涉及到高密度养殖,开始并不顺利,最初都是失败。所以刚开始接触袁老师的课程,第一时间就报名了。通过学习,非常感谢袁老师,我觉得指明了规模化养殖行业发展的方向,简单化、标准化、流程化。
学员:赵杨
我是从事动保行业的,通过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袁圣老师的公开课,我觉得跟我们的实际情况结合得非常密切,后面知道了袁圣老师在水产前沿开系列课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报名了。袁老师的课我是反复的听,也经常向我们公司和同事推荐,因为我觉得有助于我们提高服务质量。能够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减少养殖户的损失,这是我们的追求的方针。
开设“袁圣2020年度线下大课暨第一期线下见面会”,一方面可以加强学员之间、学员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感情,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一起交流,共同促进袁圣老师系列云课的改进升级。
2021年10月20日-21日,
第三届中国水产前沿展将于江苏南京举办,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