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寿命有多长,为什么很少看见死去的麻雀?

麻雀并不是特指某种鸟,它是文鸟科-麻雀属下的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中国有5种,分布十分广泛,我们平时叫不出名字而用“小鸟”来代替的鸟类,大多时候都是麻雀。

说到麻雀,有一点它和人人喊打的老鼠是一样的,两则都是高度跟随人类社区的动物,换句话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基本可以看到它们。

这些动物既然喜欢跟着我们,自然是对我们“图谋不轨”的,大多情况下是想在我们这里得到食物,在以前可以算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以大多时候它们都被认为是有害的。

麻雀也一样,一度被认为是农村四大害之一,和老鼠、蟑螂、蚊子齐名,在我们的大力捕捉下,麻雀的数量急剧下降,一大害直接被我们抓成保护动物了。

简单的了解了麻雀之后,我们进入正题,麻雀的寿命有多长,为什么很少看到死去的麻雀呢?

图为:难以区分的麻雀家族

麻雀的寿命

根据麻雀词条百科的数据,可以看到一般正常情况下麻雀的寿命在5-10年,我再三对比了数据之后,发现这个数据每个人地方都不一样,维基百科的数据显示只有3年左右。

从这些不同的数据中可以知道,野生动物的寿命我们很难准确的知道,而且野生的和圈养的寿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很难知道野生的麻雀具体能活多久。

但在鸟类中有一点表现的非常明显,就是体型越大的鸟,它们的寿命就越长,而越小的则寿命就越短(这个规律也适用于大部分动物,只是也有些例外)。

这是因为飞行是一项高消耗的运动,这会在动物体内积累更多的减短寿命的因子,而较大的鸟类往往在食物链的顶端,不需要经常躲避捕食者,而且获取食物也相对容易,所以可能会飞的会少一点,寿命也就比较长。

图为:安第斯秃鹰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飞禽——安第斯秃鹰,它们可以活到79岁(这个数据来自一个有纪录的最大年纪),这个寿命是鸟类中的佼佼者,很少有野生鸟类超过这个寿命。

麻雀在鸟类中体型也算是小的,所以它们的寿命肯定不会很长,如果真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的话也算是正常吧!

然而,即使它们的寿命如此之短,也很少有麻雀能活到正常死亡的!

鸟类过着艰难的生活

对于大多数飞行的鸟类来说,第一年从卵到成年的几率只有25%或更少;而即便是成年的鸟类每年的死亡率也相当惊人,基本保持在50%以上。

图为:喜欢吃谷物的麻雀

而像麻雀这种小型鸟类更是达到惊人的70%以上,这意味着,如果2019年有1000只麻雀孵化出来,但是能活到2020年的只有250只,而之后一年只剩下不到75只。

换句话说,麻雀这种小鸟活到两岁的概率只有7%左右。

我们会面临死亡的因素鸟类也都有,另外被捕食,事故,疾病,由于栖息地破坏而失去食物来源等等,任何一个原因都会导致部分鸟类死亡。

现在鸟类的死亡率也已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刻。

一方面是,现在人类以绝对优势压榨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而且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鸟类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

图为:被流浪猫杀死的鸟类

另一个方面是家猫被随意放生,每年被流浪猫杀死的鸟类差不多有40亿只,这个数据绝对是惊人的。

那么,既然鸟类经常死亡,为什么我们基本看不到鸟类的尸体呢?

为什么很少看到死去的麻雀?

当你在城市或乡村漫步时,你可能会偶尔发现一只死去的老鼠或松鼠,但是你绝对不会经常看到鸟类。

其中一个原因是,鸟类的体重轻,皮肤薄,脂肪少,它会被快速分解,而且这个分解速度相当惊人。

虽然很多鸟类看起来很大,但是其实他们很轻,肉很少,而且骨头还是空心的,大部分都是羽毛,刚刚提到的最大飞禽安第斯秃鹰的体重只能达到15公斤。

当麻雀这样一只小型鸟类死去时,如果它没有被更大的动物吃掉的话,它几乎立刻就会受到细菌和昆虫等小型分解者的入侵。

由于又薄又轻,在一天之内就会分解成一个无法辨认的小团,三天后就会消失。大一点的鸟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和哺乳动物还是无法相比。

也是这个原因,鸟类的化石比其它动物的化石要稀有得多。

另外一个原因是一种动物面对死亡的本能反应——躲藏。

养过宠物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当一只狗或猫即将正常老死时,它们就会找一个很难被发现的地方躲避起来。

其实所有动物都会这样(包括人类),当感觉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便会找到一个最安全的地方等待死亡。因为它们知道现在的它们无法面对其它挑战了,躲避起来是最好的方法,不然很快就会被捕食者捕食。

麻雀本来就比较小,当它们躲藏起来时,我们就更难发现了,再加上它被分解的速度如此之快,我们确实很难看到死去的麻雀。

最后

其实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就是鸟类,现在很多以前常见的鸟都和麻雀一样变成保护动物了。

而且环境确实日新月异,很多候鸟飞走之后,来年回来后都找不到自己原来的栖息地了。

鸟类在生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敢想象它们消失后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到什么程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