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竹雕笔筒赏析
明代竹雕五老观图人物笔筒
竹子有节,文人视为高洁之物,有诗人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文人的家里,即使居住面积小,没有栽竹子的地方,至少也得有件竹雕艺术品,才能化解去尘俗之气。竹雕文房用品一直受古代文人青睐,到明代更达到高峰。明代的竹雕刀工深峻,风格浑厚质朴,线条刚劲有力,构图饱满,其图案纹饰多是布满器身,文房器中的笔筒最具代表性。如今明代的竹雕笔筒是收藏界最受重视的文房类古董之一,因其稳重古雅,雕刻讲究,从视觉的质感上,非常醒目和奇美,让人过目难忘。今天介绍的明代竹雕五老观图人物笔筒,是一件真正的精品,在同类藏品中别具一格,作品构图疏密有致,刻画简洁流畅,人物顾盼生姿,刻画意趣奇异,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她历经数百年而品相完好,实在难能可贵。
作品为五老观图的传统题材,资深收藏家马明华曾经说过,“五老观图”的形象是古代常见的纹饰,几百年流传下来,至今已经成为一幅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我近来也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马先生所言不虚。在上古传说中,“五老”是向尧舜二帝报告祥瑞象征物“河图”即将出现的五位鹤发童颜的长者,其实是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土黄帝、西方白帝和北方玄帝变化而成的;到了宋代,有“至和五老”的说法出现在《齐东野语》一书中,载,五老分别是丞相杜衍、礼部侍郎王涣、司农卿毕世长、兵部郎中朱贯和驾部郎中冯平,都是八九十岁的寿星,“耆年硕德,闲居里舍,放纵诗酒之乐,风流雅韵”,为世人歆羡一时,后人则绘图传之,他们围在一起观看太极图,也有人说是易经、河图,其场面成为竹林七贤一样的经典画圈。总之在国人心目中,“五老”最后演变成为多寿多福的象征。这件作品对“五老”姿态刻画生动,周围则有山岭树石远近错落,笔简趣浓。藏品的细腻之处,线条端庄自然,不仅寓意祥瑞,而且悦目赏心,符合传统审美需求,是白领人士为至亲老人寿诞庆贺的理想礼物。此外宝贝镂空处理自然得体,浑然天成,让人叹为观止。专家品评后认为此件明代竹雕人物笔筒性价比极高,升值力度较大,是一件不可忽视的投资收藏品和高层次礼品,值得倾情典藏。
竹雕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到商朝以前,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用竹制造生产和生活用具,并开始在竹制品上施加装饰,有学者认为在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有雕饰的竹器不足为奇,只不过竹材易坏,很难保存至今,所以我们很难发现这种最原始的竹雕,但是其应该先于甲骨文,可以中国竹雕是雕刻艺术的先祖之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巧,书写了我国传统艺术的光辉画卷,如今最引人注目的是明清时一些雕刻艺术非常成熟的竹雕笔筒精品,已经被誉为全人类的艺术瑰宝,受到收藏人士广泛推崇和喜爱,价格涨幅迅猛,吸引了许多高级白领纷纷投注。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竹雕艺术精品通常承载的是博大深远的民俗文化,寓意特别美好吉祥,如下边介绍的这件清中期的“和合二仙”老笔筒。
清中期 竹雕和合二仙老笔筒
和合二仙是中国民俗文化中广受欢迎的喜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说,也是民间神话中的和美团圆之神,清雍正时又以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后世凡婚姻、求财、安家旺丁等大事,大家均可求福于此两位仙圣,可使家庭和睦,夫妻和合,财源广进,也可去霉转运,改善人缘,朋友更可重归于好,再度合作成功。据说单身男女想成家时,将带有和合二仙图案的物品放置卧室中,姻缘很快就可到来;财运不佳者可在自家的财位上摆放和合二仙,便可好运连连,增财旺运。此清中期的和合二仙老笔筒,雕法朴素,造型优美,二仙表情生动喜兴,身材比例协调,宽额细眉,衣纹流畅。宝贝雕刻技法精绝,历经岁月,灵光内蕴,潜能巨大,同时其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并重,值得倾情收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雕艺术由来已久。明清时期,竹雕发展到一个繁荣阶段,精湛程度远远超越了前代,清代笔筒虽是小器,却往往精雕细琢,传统手法有透雕、浮雕、圆雕等,人物竹雕是当时最负盛名的精品,创作者不仅要有绘画、书法等功底,还要练就一番娴熟的刀功手法,对综合素养要求极高,清末作品同样名家辈出,风格独特,受到后世藏家高度关注,清末民初的竹雕作品身价不菲,目前清末竹雕笔筒做为热门收藏品已经名扬世界,为国际藏家疯狂追逐,其态势并不逊于康乾盛世的作品。
清末 竹雕人物纹笔筒
这件竹雕人物纹笔筒是由广东艺术品名店国创古玩所珍藏的清朝末期的佳品,雕刻技艺高超精细,所雕刻的人物姿态生动美好,面容慈善温顺,颇具仙风道骨。因竹子材质上的问题,人物竹雕其工艺难度非常之高,能做到如此精细传神,实在是难能可贵,因此绝对值得倾情收藏。竹雕自六朝始,至唐代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明清时才涌现出"嘉定三朱"等大家。此清末竹雕人物纹笔筒表现出丰富的画面层次及立体效果,其雕镂古朴有味,意境深远,绝对是传统文化的宝贵艺术财富,代表了当时的艺术水准。宝贝堪称奇妙精绝、独具一格,值得倾情收藏。
来源:雅昌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