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禹州

图 文:许敬生

河南禹州神垕的钧瓷,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被誉为"中华之魂,国之瑰宝",曾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雅堂无钧不可夸富"的盛誉。

记得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曾随学生到禹县神垕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时,来到厂家和作坊参观钧瓷的制作,使我大开眼界。至今已40多年了,我一直难以忘怀。之后,虽然在许多商场里见过各式各样的钧瓷,但那钧瓷的圣地神垕镇,一直让我魂牵梦绕,心仪神往,总想再睹它的芳容,今天终于如愿以偿,8月17日下午,我同好友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于禹州讲学后,在市政府王国斌先生的陪同下,到神垕参观。

与毛德西教授在神垕古街门前

在钧瓷店里

在神垕镇,无处不有钧瓷的身影。老墙里的砖、小院的花池、院墙上的花盆、屋檐下的鱼缸……就连家家户户用的餐具、面盆、笔洗都是钧瓷制品。神垕全镇大部分人从事着与钧瓷有关的工作,他们世世代代守护传承着这千年的文化命脉。被山林环绕的古镇,四处洋溢着草木香气。踩着神垕古街的青石板路,让人感受到无比厚重与温馨。不由得想起很早就流传的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满天,商贾遍地走,日进斗金钱”。艰苦奋斗、拓古创新的传统,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镇,使得这里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今,孔家钧窑、大宋官窑、金堂钧窑、荣昌钧窑、星航钧窑、神州钧窑、金鼎钧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一家家钧瓷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实现了由传统小作坊向现代化企业的跨越,逐渐形成了“一窑一品、一窑一景”的独特风格。

与王国斌先生在钧窑模型前

在国医馆

在药城

次日上午,又在禹州城里参观了河南钧瓷博物馆。望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钧瓷我如痴如迷,那神奇的窑变艺术实在让人惊叹。我不由得口吟几首小诗,以记之。

1

四次皇封令人讶①,

千年古镇第一家。

钧瓷美名醉心里,

三都盛誉享天下②。

注:①四次皇封:这是在神垕民间流传的一个有趣传说。神垕镇四周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唐宋以来钧瓷业逐渐兴旺发达。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在位时(846年至859年),首次封此地为“神后”,当时钧瓷刚刚由陶成瓷。北宋末年,钧瓷完成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变。有人把神后钧瓷送往汴京,宋徽宗一见,喜不自胜,连称:“绝妙,奇珍!”忙问产于何地,侍臣奉告产于神后。宋徽宗说:“神后出此珍宝,应以土为上。”随提笔在“后”上加了一个土字,于是,神后就变成了“神(上土下后)”。到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登基后,认为把山下的土捧到头顶上,以土压人不好,于是又把“土”字搬到下边,改为“神垕”。从此“神垕”之名兴盛起来。到了清朝末年,慈禧太后鉴赏钧瓷,听到了关于“垕”字变化的故事,认为把土捧到头顶上,以土压人故不妥,但踩在脚底下也可惜,不如背起来好,这样神垕就变成了“神垢”。成了第四次皇封。慈禧死后,人们感到到“垢”字不吉利,又改为“神垕”。一直用至今天。“垕”字在字典里成了神垕的专用字。其实“神垕”之名的由来说法不一,并无定论。古代称大地为后土,皇天后土,神灵也。表达了人们的敬畏之情。

②三都:这是人们对禹州的三种称谓。禹州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都地。禹在此受封为夏伯,禹的儿子启于此创建了夏朝。所以,禹州被称为华夏第一都,简称夏都。禹州钧台是钧瓷的发祥地,神垕因钧瓷而驰名天下,被称为中国钧瓷之都,简称钧都。禹州药市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民间有“药不经禹州不香”之说。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诏令药商汇集禹州,正式成为官办药市,是当时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故禹州有药都之说。这就是“三都”的来历。

2

开片脆声悦耳闻①,

看似锤击实无痕,

出窑万彩精绝伦②。

天青月白紫为最③。

注:①“开片”句:钧瓷的开片非常奇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听到"咔啪咔啪"的开片声,清脆悦耳。一件钧瓷往往有多年的开片期。②“看似锤击” 句:开片的钧瓷,用肉眼看到的一道道“裂痕”,像是用锤子击碎似的,但实际毫无痕迹。③“天青月白”句:自然窑变的钧瓷色彩丰富,素有"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

3

视如碎裂触光滑①,

珍珠鱼纹似蟹爪②。

日暮霞飞紫薇生,

仙山琼阁美如画③。

注:①“视如碎裂”句:开片的钧瓷,用肉眼看去像碎裂的瓷器,但用手触摸则光滑无比。②“珍珠鱼纹”句:开片钧瓷的纹路有珍珠纹、蟹爪纹、鱼子纹、冰裂纹、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等,花样繁多。③“仙山琼阁”句:陈列着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钧瓷,有着灵泉寺、伯灵翁庙、花戏楼、钧窑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的神垕古镇,迎着灿烂的霞光,在蜿蜒山脉的掩映下,犹如仙山琼阁,美丽如画。

转载请注明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