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军丨我的中国梦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中国梦”,并且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不止,酷爱文学的我,自己心中有一个“中国梦”,就是“作家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一直努力着,报刊发表的作品,也越来越多,离实现自己心中的“作家梦”越来越近。转眼间,我业余创作乡土散文作品近二十年了,从一位憧憬文学的少年到今天已近不惑的中年文学发烧友,回首这段充满坎坷的追梦路程,我感慨万分。
记得,在中学时代,我便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和诗集,我心中便有了一个“中国梦”,将来要做一名作家,虽不敢妄想成为像鲁迅、老舍等那些大腕作家,做一名报刊撰稿人也行,我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到文字中去,引起读者共鸣,讴歌人间真善美,批评社会假恶丑,为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我出生在豫东平原乡下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我热爱这片热土,我忘不了我的乡音,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根在这片土地上。乡土是我散文创作的根基,是我散文创作永远离不开的创作母体。童年的乡村记忆内容,让我无法忘却,我喜欢用朴实的语言,原生态的去写散文,说说家乡的乡亲、家乡的事、家乡的景色,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动、痴迷。立足乡土,把新农村和谐进程中涌现的真善美讴歌出来,传递给更多关心社会发展进步、国家富强的人民大众。
我工作之余不断创作乡土散文作品,内心无时不渴望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在报刊发表,却又怕被“狠心”的编辑给“枪毙”了不说,万一让同事和朋友知道了,一定会成为他们的笑柄。走在街上,偶尔有熟人问:“见你整天写,从未见你发表过一篇?你是在做作家梦吧!”。我只有面露苦涩微笑,无言应答,是啊!我的确在做“作家梦”。
一日试着将一篇稿件投向一家报社,果如担心的一样,稿件被退回。一下子,像炸了锅,好事的同事和朋友知道后,用不同的方式嘲笑我。还有几位聚在一起讨论:“也写了许多年,那水平,我们不是不知道,计个帐还可以,想发表作品成为作家,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只有沉默对待。稿件虽然退回来了,可上面修改和鼓励的语句却让我感动万分,我的写作劲头更大了。也许今生不能发表一篇作品,更不能成为一名所谓的“作家”,但我为自己心中的“中国梦”不会停止手中的笔,直到生命终止。
通过编辑老师们不断指导,我的一篇散文处女作在1996年5月14日《商丘日报》副刊发表,也得到了平生第一笔稿酬。看着变成铅字的作品,我落泪了,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将多年写作的压抑释放干净。随后的岁月里,我作品不断见诸报端,在2002年加入当地作家协会,使我的“作家梦”终于走出了坚实的一步。让我更难以忘怀的是2011年的一篇散文《放云灯》发表在《中国电视报》副刊,填补了我在国家级报刊没有作品发表的空白,2012年的一篇散文《家乡的榆钱儿》发表在《河南日报农村版》作品副刊,填补了省级报刊没有发表作品的空白。随后,我的散文创作达到一个小高潮,我的稿件被报刊选用的也逐渐多起来,还多次获得省市征文大奖,受到广大读者好评。我酷爱乡土散文,我有一颗感恩的心,内心无时无刻不梦想着把家乡的黄土地、树林、河流、庄稼、牛羊、可爱的乡亲们,在自己的笔下变成精美的文字。通过20多年来的读书、写作,我希望自己的文学修养能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近几年来,我努力用现代的文化视觉去审视传统乡土,突出浓重的乡土气息、悠悠乡愁,期望引人共鸣,土生土长的我逐渐使自己的作品日益厚重起来。尤其是2011年以来发表在《中国电视报》上的散文作品《放云灯》、《母亲的木纺车》;发表在《现代家庭报》的散文《童年趣事粘知了》;以及《河南日报》中原风文学版上的《老家新房》等数十篇散文作品,引起广大省内外读者关注、好评。 2013年参加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省文联、省社科联、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的生活杂志协办的《中原唱响中国梦》大型征文活动,作品《老家新房》在5500人参赛的激烈角逐中获得二等奖;参加河南省文明办主办的《携手建设文明河南、同心共筑中国梦》网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大型征文比赛,作品《堂哥绿色田园梦》在省内外2000人的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如今,细细算来我已经创作发表近200篇散文、出版20万字作品,今年被河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终于圆了作家梦。
已步入中年的我,回首自己的“中国梦”走过的时光,感慨万分,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还将继续,我期盼写出更多更好有影响的乡土散文作品,出版自己的专著,真正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作 者 简 介
李中军,河南省虞城县人,生于1975年,河南省作协会员、虞城县作协理事,作者自1996年始发表乡土散文作品,至今已经在《中国电视报》《现代家庭报》《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公安报》《奔流》杂志《商丘日报》《京九晚报》等十多家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多次获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市日报社举办征文奖项,作品被国内十多家官方网站转发,受得到广大读者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