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彤丨月明南郭寺
在梦里,自己是一种名叫“云雀”的鸟,一声锐鸣,离弦之箭一般,直窜云霄。没有哪个人的目光,能够追得上我羽翼光泽划过天空的痕迹。瞬时,我飞到了一处栖息地,那是慧音山头南郭寺里,一尊青白石雕像身旁。我常在这里鸣叫,有时凄凄惨,而更多时,我会悦耳而清亮地歌唱。
每到十五月夜,树影婆娑,月光洒在雕像身上,凉风习习,雕像衣阙微微颤动,端在雕像手中的酒杯,不知何时已被注入一些醇香的酒,酒影里印着天上的满月。此时,雕塑的老人,望向远方的目光,轻轻收回,他看看近旁的我,轻轻抚摸我的羽毛,我知道,他又要将自己的故事讲一些给我听。
他说,他现在是山头南郭寺的常住人口。每天带游人来瞻仰他的周法天老师,代表市长给他注册了户口,虽然是口头上的,但那可是一个永久的不会更改的承诺。
他说,他出生在公元712年唐朝的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曾是闻名远近的大诗人,在祖父的熏陶下,他从小便喜欢诗歌。他7岁开始写诗,14岁写出的诗常被人们吟咏称赞。2O岁青春年少时,他喜欢上了旅行。祖父说过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游历了很多天下美景,也写了一路心里的诗歌。33岁那年,他在河南洛阳巧遇到一位朋友,那位比他大11岁的哥哥,是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挚友。他曾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自此他也爱上了酒。
说到这儿,他轻轻举起手中的酒杯,微微小饮一口,他说,今夜月圆之酒,是哥哥赠给他的“杏花村”。此时,月上中天,几尾青竹在近旁的空地上投下斑驳的画影。他哀叹一声,又把目光伸向遥远的夜空。他说此生经历了唐朝的三个皇帝:玄宗、肃宗、代宗。他与李白哥哥会面不久,就想去京城长安谋个事做。祖父曾常以“天下为己任”来教导他,他也雄心勃勃地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期望能为国家做一番事业,可结果呢?他对着天上的月亮吟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始终看不惯朝廷的腐败,政治的黑暗,便用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记录自己的生活。他说自己的诗歌后来被人们称为“现实主义诗歌”,是他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被人们称为“诗史”,而自己也被人尊称为“诗圣”。
不知何时,月儿隐入云霄,正说着话,他却突然低头不语,陷入沉思。我知道他此时内心非常痛苦,虽然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他有了享誉全世界的荣誉,但回想当年那段辛酸的人生历程,他内心的苦楚还是那样的深刻。
月在天上行走,厚重的阴云,始终挡不住它前行的光影。月从云里走出,皎洁清亮的光芒,似一帐白色轻纱缠绕大地。过了很久,他抬起头来,看看山下万家灯火中的不夜城,他默默对我说:“现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好的…………”我也悄声低鸣,表示对他的回应。我知道他曾经做过“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也做过“左拾遗”的大官,他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认识得最深刻,他内心一直在期望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地方,他内心一直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盼。
遥远的夜空,月光如无字的纸,尽铺大宇宙的每一个角落。那里几百、几千年的以前和以后,不知有多少故事被书写。望着繁星点点的夜,他又说,秦州的夜空是他最熟识之一,公元759年的那个夏天,他从华州到秦州,一路走来,停停歇歇,这片夜空曾给他无数美好的向往。那时侄儿杜佐与老友赞公住在秦州,为了躲避中原战火,他带着妻子杨婉、女儿杜蓉、儿子宗文、宗武和小弟弟杜占一大家人,“策马秦州道,河沙晚日黄。一方餘土屋,几处有农桑”。这里的确很美,《水经注》称秦州为“天河注水”。路边山色郁郁葱葱,一座座麦垛似的山峰巍峨挺拔。他年轻时也曾远游江苏、浙江、河北、山东等地,看过无数大好河山,但哪一处的景色,也不同于秦州。虽是盛夏,微风迎面吹来,温润舒爽,花草树木茂盛、飞禽鸟兽嬉戏,一片繁荣境况。
说着他用手轻捋山羊胡须,脸上微微含笑,几百年前的景象似乎又呈现在我们眼前。那时,还是月满的十五,他与老朋友携手来到慧音山头的寺庙前,老树投影、山泉丁东、秋花危石,这里万物自然生存的一派气象,让他惆怅,也让他流连忘返。自此每到晴空皓月之时,他便常向往南郭月色。尽管那时“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时闻“城上胡笳奏”,又见“山边汉节归”,忽然“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但山头南郭寺的明月,给他人生无数的启迪,秦州曾是他人生旅程重要的一站。如今的秦州,东柯谷唐槐附近有他住过的简陋茅屋;南郭寺山头,有清人宋琬主持集二王字,录他在秦州的杂诗60首摹刻的二妙轩碑廊;有他的祠堂,宗文和宗武在他的身边;祠堂附近有现代那些热爱、研究杜诗的人们成立的天水杜甫研究会,每天有无数人在这里缅怀敬拜他。
月夜轻轻,远处踩着月光的影子,有人缓缓走来,雕像手握石樽又望着远方。那来访的人,在月下叩拜后,来到近旁,轻轻握住雕像的手,似乎要从青白石的冰凉中,去感触诗圣杜甫远古时的心灵世界,又似乎想超时空与诗圣杜甫交流自己现在的心情。月明南郭寺,常常有人来与杜甫交流,走来一人,又走来一人,秦州的文学艺术家,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月下南郭寺这苍老的屋宇和庭院。在月下,他们把这座庭院里百年、甚至千年的灵魂史袒示给了现代的世界。
作 者 简 介
汪彤,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理论研究骨干,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文化报》《北京青年报》《深圳日报》《芳草》《飞天》《档案》《散文世界》《甘肃日报》等省内外各杂志刊物300多篇。2011年12月出版散文集《心若琴弦》,2012年5月散文《拉卜楞行记》获甘肃省第四届黄河文学奖三等奖。2013年5月散文《母爱无眠》在第五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中获得优秀奖。2014年5月散文《四旧书屋的老李》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优秀奖。2015年散文集《心若琴弦》获得第五届黄河文学奖优秀奖。2015年散文《将军的女儿》入选《2014年中国散文排行榜》。2015年9月获得天水市麦积山文艺奖文学奖三等奖。2015年10月获得第五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奖三等奖。2016年7月获得第三届徐霞客游记征文三等奖。2016年7月获得纪念柳青诞辰100周年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