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明丨牦牛犄角踏访散记

本文发表于《西江月》2013年第六期

获“大美青海”全国文学征文二等奖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是文化的历史,是两种文化冲击、碰撞与融合的历史。翻开历史的长卷,满篇皆是,农耕文化的防御,游牧文化的冲击,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因了两种文化的冲击、碰撞与融合,边塞诗人笔墨的青海,或“暗雪山”,或“空有月”,或“古来白骨无人收”,或“新鬼烦冤旧鬼哭”。

可能过多地咀嚼了边塞诗人的悲壮、凄凉,总以为青海是诡秘的、荒凉的,是凄美的、贫寂的,并由此而对青海产生了恐惧。后来,对一位名人说的“恐惧源于对自身潜力的不自信”,反复回味,而且回味了多年,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脚力,可以战胜恐惧时,便背上行囊,一路向西,开始踏访牦牛背上的青海,踏访牦牛犄角上的玉树。

从济南出发时,天是灰色的,云是灰色的,阳光也是灰色的,如我浮躁的心情。到了玉树,下了飞机,不知是我的错觉,还是亘古未变,古今相同,这里的天蓝的出奇,云白得出奇,阳光也耀得出奇。横贯县城的格拉雪山,如迎宾的哈达,似锅庄的少女长袖,圣洁,庄重;流淌的云朵,轻飘逸飞,拂过了半山碧翠,拂过了山下的虫鸣鸟啼,钟秀,空灵。而遍野的格桑花,连天接地,随风摇曳,浮起的芳馨,静谧,安宁。从下飞机到县城,我找不到半粒柳中庸笔下的“无春黄沙”。倒是那长云雪山,如旧如初,隐约着诗人笔下的玉门古关。

到了县城,已近黄昏。天依然是莹澈的,云依然是清纯的,只是阳光不再耀眼,但依然明净。而太阳的金屑,还没有撒完,如钩的新月,早已挂在了东方的苍穹。谁说“青海戍头空有月”。夜晚的玉树,蓝天凝碧,明了那月,亮了那星。

初到高原,夜不成寐,思绪更万千。躺在床上,缺氧的大脑里,不时现显古代文人笔下的猎猎军旗,金戈铁马;现显怒目圆睁的将军,古隘戍边的战士,还有屈死的怨魂,“西去阳关无故人”的伤感。我不知道猎猎朔风卷起的阵阵烟尘,是否飘散远去……

玉树的天,亮的很晚。起床后,不及登高结古寺,便租上一辆出租车,带着满心的未知,穿过格萨尔王广场,坦然地蜿蜒在214国道上。

读唐诗宋词,总以为青海遍地“营田”,处处“河防”。出了玉树县城,一路不见古隘,也未见关防,倒高耸的白塔,林立的寺院,还有飘扬的经幡,随处可见的僧人,朝拜的信徒,一路坚定着信仰,支撑着信念,抗拒着孤寂,守护着万水青山,不时涌出一道道风景。而这种信念是精神的,与物质无关。这种信念又是虔诚的,让人虔诚得五体投地,无不让我震撼、感叹。

出玉树东行,过了新寨,开出租的强巴,一位三十多岁的藏族汉子,满脸凝重地对我说:“来到玉树,玛尼堆不可不看!”“玛尼堆?”我疑惑地问道:“不是村头路口都有吗?”他双手紧握着方向盘,两眼紧盯着下坡的路,不屑一顾地笑了笑,没有回话。我像是受到极大的污辱,感到血脉上涌,却不敢造次。因为我知道,神秘的佛国,忌讳很多。

强巴专心开着车,我把头转向了窗外,无聊地看着山路,寂寞地下坡、上坡,又寂寞地上坡、下坡。突然,前面的路旁,陡然现出一座玛尼堆,让我目瞪口呆。它宏伟,壮观,宏伟得高耸入云,壮观得超过三个足球场大小。再看它的形状,有些像埃及金字塔。我惊讶的还没有合上嘴,强巴把汽车停在路旁,说了句“抱歉”,便敬畏地把哈达双手捧过头顶,虔诚地念着“唵嘛呢叭咪吽”,躬着身子,走向玛尼堆。

重新开车后,强巴告诉我,玛尼是“唵嘛呢叭咪吽”的简称,玛尼堆在藏语中称作“朵本”。他说:“我们藏族人认为,石头上留下的痕迹,能够保存久远。而把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使得一块普通的石头,生发神的灵性,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

听了强巴的介绍,我回望那渐远的玛尼堆,心想:如果不是生命的需要,灵魂的需要,何以能天长日久,搬来25亿块石头,何以能堆积成如此庞大的祭坛?由此我又想到信仰,想到信念。

我不知道古代的那些文人,因了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心理,墨迹的青海,或是如雨的马蹄,或是如雷的呐喊,或是如注的热血;镌刻的青海,虽也云卷云舒,却悲壮凄凉,雕镂的人心,都是慈母的白发,春闺的遥望,稚儿的夜哭,把个虔诚的、诗意青海,描绘得诡秘,恍如荒原。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余秋雨的《阳关雪》,似乎找到了答案。我想,人不管高尚与卑微,显赫与落魄,都应有一种信仰、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作支柱,来支撑自己的凡胎肉体。否则,只能是行尸走肉!

山路陡峭,迂回盘旋。

车在盘山公路上小心爬行,但见山的左边是雪山,右边还是雪山。而雪山的上面,披云戴雪,银峰插天;雪山的下面,怪石嵯峨,古藤盘结。行走其间,只觉得汽车一会儿在白云上穿行,一会儿在蓝天中盘旋。我生活在北方,多见平原,少见丘陵,初涉这山高云低的路,不由得心惊胆战。既如此,我还是忐忑地、固执地望着车窗框出的风景,一来安息虽不现代却自有一种从容的心灵,二来采撷虽不古典却不乏神奇的风情。

终于,车从山顶,盘旋到山底,钻进了一条山谷。

山谷中的公路上,依然车少人稀,可谓别有洞天。不宽的公路两旁,三三两两的摆摊人,身穿民族服装,贸易着山珍异宝,甚至冬虫夏草。那苦涩的叫卖声,如刚刚风化的玄武岩,苏醒了大山的商业气息,也给雪山注入了勃勃生机。而过往的行人,不管步行的还是推车的,不管是驾摩托车的,还是开着手扶拖拉机的,或载人,或载物,匆匆而过,鲜有驻足的。山坡上的青草,绿油油、水汪汪的,如绿色的毡,裹了整个山。一大片油菜花,当妍金黄,镶嵌在墨绿色的草丛中,黄了半个山,嫣然地给困乏的行人,以视觉上的新亮,给寂寞的旅途,增添些许的妩媚、快慰……坡上羊群在吃草,坡下的牦牛在游荡。不知是雪水还是泉水,清澈地在流淌。一队马帮,“丁零、丁零”地悠然在公路上,却又把我带回了传说的年代!

翻过一座大山,眼下赫然出现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强巴告诉我:这条河就是通天河!

哦,就是唐僧取经遇到的那条河?得到确切的回答,我说这可不能不看。于是,下车走高,一边气喘气喘吁吁,一边四望搜寻。以为用现代的目光,可以寻到唐僧宿过的陈家村,搜到兴风作浪的灵感大王,等转过一道斜坎,依崖走近河边,再俯瞰那河时,但见两座大山,挤着一条河,那河被两山挤得,让人心惊胆战。而那水,酷似蛟龙出洞,猛虎下山,卷起的千层雪浪,碎成万粒玉屑,旋即化作银雨乳雾,沸沸扬扬的,仿佛打湿了两山山梁。此情此景,我想起李白、杜甫,想起了“造化钟神秀”,想起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试想,如果没有大自然的钟爱,把河挤在两山中间,何以能有这急流突奔的滔滔河?何以能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叹?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焉能这峻高奇丽的空灵飞动?

傍通天河,沿214国道继续北行。强巴给我介绍说:通天河源于囊极巴陇,在当曲与长江的正源头相接,横贯玉树全境,与金沙江相连。它的上段,河谷开阔,河槽宽浅,水流散漫,只有过了楚玛尔河口以后,才被崇山峻岭挤得波涛汹涌……囊极巴陇,当曲,巴塘,楚玛尔,巴颜喀拉,当一个个陌生的地名,还在我的嘴里咀嚼时,在我的脑海里跳跃时,就见一桥飞架南北,通途两岸天堑,但见;桥下千雪拍岸,桥上惊涛震天。而土岗上的一座石台上,挚起了一双巨手,高高的捧起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那行楷的这八个猩红大字,如流淌的血,在蓝天天白云下,格外耀眼。

我再也按捺不住雀跃的心情,催促强巴,左拐西行,走进了三江源腹地。

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而是一望无际。一大片。

进了三江源,都市的喧嚣已恍如隔世,一切都归于宁静。车行路尽处,我徒步拐上山冈,近了蓝天,近了白云,近了显露云端的山体。站在崖边,扶栏远望,那巨大的岩石上,藏文雕刻着佛家六字真言,在阳光照耀下,厚重,温馨,闪耀着橘红色的光芒。再近,壁上雕刻的经文、佛像和佛塔,满满地,带着神的气息,迎面扑来,震撼了我的人的心灵。虽然我是个无神论者,也不反对万物均有神灵,但走到这里,站在这里,纯净与宁静的惊喜,同样使得灵魂得到净化,心智得到启迪。这让我想起了庄子的一句话:“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所谓天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外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天成的、自然的、不带雕琢的,是人的心灵投射的地方。

心灵投放的地方,有山,有水,也有花。站在山冈,俯瞰冈下,近处的小河,蜿蜒如带,如强巴敬献给我的那条哈达,清澈,高贵。它流过我的眼前,绕过这座山冈,一边涤荡着尘世俗念,一边过滤着人们的灵魂,把一种无法言表的纯净,汇入了初始的长江、黄河、澜沧江。而岩壁之下,遍地的格桑花儿,散发着一种特殊的芳香,让我在不觉之中,陡升出一种敬畏的、颂祷的情感,流连忘返。

三江源,实际上是草甸。草甸上有湖,有泊,有牛羊,有毡房;草甸的周围,有雪山。那湖泊星罗棋布,那雪山隐约可见。而牛羊与毡房,与白云为伍,与蓝天为伴……如此天地合一之大美,如若你还能保持一种淡定,那我说你的这种淡定,是一种矫情。你想啊,头上的蓝天近在咫尺,身旁的白云飘在眼前,用不着你多思,也用不着你多想,闭着眼就能凭空涂抹出许许多多的幻想,生出许许多多的希望,你就是想淡定也淡定不了。而我没有多想,也没有多思,伸出双手想抓一把天,抓一片云,却什么也没有抓到,只感觉到了大自然的博深,自己的渺小。

回到玉树,谢过强巴,整理好行囊,不及休息,开始了牦牛背上的爬行。

作 者 简 介

郭光明,男,山东济南人,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全委会委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协副主席。著有《心灵隽语》、《一窖浓郁的陈年美酒》、《郭光明散文选》等作品集。





(0)

相关推荐

  • 草原上的“牛博士”

    ​--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控制中心主任宋仁德 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今年53岁的宋仁德在玉树草原远近闻名,被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牛博士".一是因为他是玉树仅有的有着10年 ...

  • 走进西藏感受盛境天湖纳木错

    文 听月 这是我们到西藏的第四天.昨晚我睡的很好,原来担心高原反映竟没有了感觉.7月9日的日程安排去纳木错.清晨,太阳还没有露脸,拉萨市偶尔传来阵阵汽车的马达声,街道上只有稀稀拉拉的行人.天已经亮了, ...

  • 中国隐藏在青藏高原的最后一片秘境,全境免门票,比拉萨更神秘

    #寻找头条生活家#国内旅行门票太贵...相信是绝大多数驴友心中的痛!虽然祖国的大好河山完全不输海外但动辄几百元的门票往往令人望而却步...然而,放眼全国还真有一处完全不收门票的地方,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 ...

  • 中国唯一门票全免的城市,看完想立马出发

    各位热爱旅行的小伙伴们,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苦恼: 出去旅游火车票.机票.住宿花了一大笔, 本以为游玩可以省一点, 结果发现不知不觉被收了很多门票费, 这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简直雪上加霜

  • 『聆听』我是雪域高原的一只雄鹰

    我是雪域高原的一只雄鹰 作者∣玉树尕玛 朗诵∣扎西德勒 编辑∣荒烟茶生(ID:miaoxu0316) 作者:尕玛才仁,笔名玉树尕玛,男,藏族,青海玉树人.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曾为青海省玉树州民族中学教 ...

  • 你想挖中国最好的虫草吗?

    青海玉树冬虫夏草生长在平均海拔 4000米左右的高山或草地上,以生理特性强.药用价值高 .个大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年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玉树地区的虫草以色泽褐黄.肉质肥厚.菌座短而粗壮,质量在青海虫草 ...

  • 青海玉树——第一美景昂塞大峡谷

    假如你在青海玉树,问当地老司机哪里的风景最美,他们十有八九会给你推荐昂赛大峡谷.昂赛地质公园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境内,离县城有45公里.这里是一份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原生态景区. 2020072 ...

  • 郭光明丨药乡秋行散记

    一 出生于济南,工作在历城,休闲之余,喜欢游山玩水,寻古探幽,因而我曾在九如山,听过瀑布的轰鸣:曾在金牛山,听过鸟儿清脆的啼鸣:也曾在华不注山的峰顶,寻找过残留的那一丝历史云烟--但是,药乡,只是听说 ...

  • 郭光明丨东阿鱼山探访散记

    鱼山,位于东阿:东阿,位于鲁西东部的平原"边陲".而探访鱼山冠以"东阿",非鱼山不出名,实为区别河南永城的那座山. 一 济南与东阿离得很近,却又很远.说近,是因 ...

  • 郭光明丨远房老叔

    远房老叔其实不远也不老,按辈分还没出"五服",按年龄他今年也就刚满六十.而我之所以称他为老叔,是因为他的脑子里只有一根"筋",一根不接受新生事物.只认死理的&q ...

  • 郭光明丨雨游丹崖,身心如仙

    在烟台等车,天,下着雨.及至蓬莱,天,还下着雨. 恼人的雨,不停地下着,却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兴致.下了汽车,撑开雨伞,就随如织的游客,踏上青石甬路,急急赶往神秘的丹崖山. 天蒙蒙,雨也蒙蒙.蒙蒙的天,压 ...

  • 郭光明丨雨中莲

    我本俗人一个,难以挣脱为名忙.为利忙的漩涡,故而难得有那么一天的时间,走出名利,走进风光迤逦的田园.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细雨中我途经济南市历城区在有着"万亩荷花园"之称的遥墙, ...

  • 郭光明丨有缘东莞观音山

    去秋,正雨,夜宿东莞樟木头. 一夜无话.清早推窗,珠江携来的雨,挟着伶仃洋的鱼腥,裹着东方明珠的繁华和"小香港"的喧嚣,一下子扑在我的脸上,绵绵的有些潮热,不似北方的雨那么清爽,让 ...

  • 郭光明丨野 菊

    闲来无事,漫步郊外.昔日境幽叠翠的原野,已是落英成堆的枯黄,而在这落英成堆的枯黄中,竟盛开着一株怒放的野菊,给荒郊旷野点缀上了一丝淡雅的春装.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 郭光明丨药王山,撑起了东阿半边天

    第一次踏进东阿境地时,诗国帝王.鱼山梵呗.仓颉庙堂.苫山古居以及浓荫遮日的林子.林子里的喜鹊窝,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铭刻在我的心,挥之不去,以至于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又来东阿,为这方土地优良的生态环 ...

  • 郭光明丨养马岛走马

    一 想必是远古水多,故而处处汪洋,要不然身处中原的仓颉,何以见鸟爪兽蹄而触发他的灵感,把鸟儿迁徙时作中途停留休息的水中山头称作"岛"呢? 有了这样的概念,我从济南坐上高铁,朝着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