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超丨铁匠、补锅匠、木匠,几个将要逝去的行业……
和几个朋友聊天,谈起农村的变化,自然地谈到过去曾经红火过的几个行业,现在就要失传了,不禁感慨万千,想记下来,和朋友们共享。
一、铁匠行业
过去的邻近几个村子,(那时候叫生产队)都有一个铁匠铺子。打铁的铁匠师傅多为年长的德高望重的老者。每当谁家的铁农具坏了,或者要打新农具,都到铁匠铺去,有铁匠师傅亲自动手打制。白天都下地去,生炉打铁多为夜里。每当铁匠炉内传出叮当的打铁声时,没有多少夜生活的农家老少们都自然围在通红的铁匠棚内谈天说地,家长里短,天南海北无所不谈。伴随着呼呼的风箱声,火苗有节奏的上下窜动着。闪烁的火光映红了人们的脸庞。打铁师傅口中含着旱烟袋,不时地和别人说着笑话。当炉中的铁块烧红的时候,师傅用一二尺长的专用火钳把它从炉火中夹出来,打铁棚内的气氛就进入高潮了!
火红的铁块被放在结实的铁砧上,怦飞着火花。打铁师傅用小锤指引着轮大锤的后生,大锤落处,火花飞溅,象流光溢彩的焰火飞向四周。小锤和大锤轮番打击声,成了美丽的打击乐。风箱的响声,伴随着火苗的闪烁,更增添了现场的气氛。打铁师傅与大
锤后生夸张的轮锤动作和有节奏锤击声,还有闪烁的红光和四周人群脸上的光彩,混合着小孩们惊奇的欢叫,构成了那个时代独有的交响乐。
随着时代的变改,焊工的引进,气锤,砂轮,切割机等机器的普及,铁匠这一行业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二、补漏锅行业
“补漏锅咧一一,定铬疤!"这宏亮悠长的吆喝声一传来,整个村子的大人小孩就会沸腾起来。因为补锅匠是游村转乡谋生的,得好长时间才能到一个村子来一回。听到喚声,家里存的坏锅,坏铁盆,很快就会被送到村子中心的晒麦场上。自然,这个晒麦场就成了三五天内村子的聊天聚集中心。
补漏锅,主要是把化成的铁汁,置于铁器漏洞处,使之及时成形凝固将漏洞堵塞。达到补漏的目的。
能化成液态的铁,那时候在农村只有笨式犁上面的犁面铁。平时大叔大伯们都把坏犁面收集起来,等到补锅时候用。化铁需要炉子,炉子内放上一个耐高温的钳锅,把砸碎的犁面铁装入,然后生火。化铁需要很高的温度,风箱呼呼得吹好久,才能看见铁片开始融化。补锅师傅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趣闻野史很多。漫长的化铁过程中,师傅的笑话和有趣的故事能使很多人入迷,把我们一帮小伙伴给佩服得五体投地。铁化开后,师傅一改刚才谈笑风生的态度。表情严肃,小心得大气也不敢出。用大拇指小的匙勺慢慢舀出一勺铁汁,小心翼翼地倒在早已准备好的千层底布鞋底子上,再从下面送入漏洞,急速的用另一只鞋底子从上面按上,上下一搓,很快铁汁就凝固成形了。一般一个漏洞一次成形,漏洞太大的话。就重复几次就行了。
每到一个村子,一般都得好几天才能补完。后来社会上开始兴起了轻便的铝锅,补锅这一行当就慢慢没有了。
铝锅也很容易坏,它的补法和铁锅补法不同。它是用铝片加底,用剪子剪成园片,再用锤子包边砸紧即可。铝锅便宜,补锅底划不来。没有几天,补铝锅的行业就消失了。破锅和破盆多了,老百姓们就把它化开,倒成较厚一点的汤锅或者包子锅使用。挺方便实用的,倒铝锅这个行当倒是经久不衰。但大多固定在乡镇的集市上。
三、张锣
过去的农村,没有电。加工面粉都靠石磨,锣面离不开面锣。因此,张锣的匠人在过去也挺吃香的。张锣的一进村,村子里也会红火的。不过张锣的工序简单,一般匠人一天内就会把全村的伙计干完。张锣的一般都会修簸箕,这也是农村少不了的物件。
四、石匠和木匠
过去的成年农村男子差不多都会石匠活。那个时候,我们那里大都住石屋,冬暖夏凉的,挺好。谁家要建石屋,基本上邻近村子的石匠都去帮忙。高手石匠能打牛槽猪食槽,打石磨等。有的还能在石头上雕刻花草文字。后来,兴起砖房和平板房,石匠就都改行了。
木匠过去大都是做家具和门窗的,现在的人都买家具,用铝合金门窗。木匠在农村吃不开,大都进城改行做装修去了。
五、其它还有很多的行当,消失的比较早,如,蔑匠、钉称的,耍猴的,还有挑担转乡的货郎等,他们都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们,谁不感叹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但我相信他们也不会忘记那些成为历史的过去岁月!
作 者 简 介
高建超,汉族,52岁,大专文化,洛阳市新安县人。喜爱文学创作,曾发表散文、诗歌数篇。现在神华煤制油榆林分公司当输煤运行值班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