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古县渡原是古县城?尽信书,不如无书!
古代的地名,如果你看看,挺有学问,这些地名一般都有关联。比如,景德镇的凤岗和鄱阳的凰岗,以前都是饶州,而且两地相距不远。古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凤凰拆分植入地名形成新的地名。鄱阳县有泽国之称,蜿蜒的昌江河上,有数不清的渡口,在我们凰岗就有东门渡。
图:古代渡口
为什么说古县渡,不是原鄱阳县城所在地?以下是小编的一些推理,只能说丰富大家的想想,仅供参考。
鄱阳在汉代就有了,饶州起始于唐代。相比饶州,鄱阳这个名词更加久远。饶州的府志以及各种官修文本,只能说鄱阳是饶州的治所,那么鄱阳究竟在哪儿?县衙在哪儿,估计没有人能说得清。既然没有实证据,只能说都是一种推测,推测然后经过口口相传,成为公认的观点。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鄱阳县城就在鄱阳镇所在地,使得让很多人误认为鄱阳镇就是原来的饶州府的治所——鄱阳县。
笔者是一位八零后,但对于历史感兴趣。对重大历史事件梳理发现,其实饶州治所发生很多的变化,因为古代社会不稳定,行政中心不断的变化和迁移,好比朱元璋定都南京,但是到了儿子朱棣时期就将皇宫迁移到北京啦。当然鄱阳镇曾经是饶州的治所,但是说古县渡是鄱阳的治所,就有些牵强,而且这个古县渡,无非是后人加上去的名字。
我对古县渡的理解是——“过县渡”并不是古县渡
封建社会时期,昌江上有不少船渡。我们凰岗老桥区域叫洋澜渡,再往下去就到了东门渡等等。老人说凰岗就是洋澜渡,还有凤凰岗的别名,至于什么时候启用凰岗两个字,这个谁都说不准,反正时间不会太长。根据徐氏族谱记载,徐姓生活在凰岗超过一千年。凰岗八景之歌,究竟是来自宋代,还是徐构时期的清雍正时期?
如果是宋代,那么就与徐姓到凰岗的时期重合。唐末和宋就是一个过渡时期,与其说是唐,不如说是宋代。徐姓族谱说,后唐时期,徐布卿公元924年定居凰岗,933年殁。960年,宋州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也就是说,徐布卿到凰岗,到宋朝建立相距只有几十年时间。民间关于洋澜渡的传说中就有徐姓先祖布卿,虽然是误传,但可以说,当时凰岗并没有凰岗,凰岗这个词,在宋代之后。
明清时期是较为辉煌的时期,主要是宋代并不是一个大统一王朝。
所以,我们现在的地名,多是由明清时期形成。鄱阳县内很多村庄都是明代时期建立。古县渡现在是镇,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是县治,乡镇级别是民治,古县渡在封建社会时期并没有行政地位,只能说一个根据地形和功能命名的区域。“说古县渡就是古县城,很牵强。”基于对鄱阳县历史文化的了解,我觉得现在的凰岗就是原来的县城,更加符合逻辑。
古县渡,应该是过县渡的谐音,真正的县城在凰岗区域。
通过以下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古县渡并不是鄱邑所在地
鄱阳的由来——番君吴芮
吴芮,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被封为番令。后来吴芮在刘邦时期封为长沙王。吴芮,相传是吴王夫差子嗣,景德镇珠山就有吴芮放马的传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行宫(今河北广宗北),其次子胡亥阴谋杀兄篡位,宠幸奸臣赵高,肆杀秦朝老臣,暴政横行,民不聊生。陈胜、吴广于公元前209年揭竿而起反抗秦廷。随后刘邦项羽英布等也起义,吴芮被英布拖下水,公元前208年接纳英布率领的7000囚徒,并将女儿许配英布,在鄱阳莲花山练兵开始了反抗暴秦。在吴芮帮助下,起义军势如破竹,公元前206年,秦灭亡。
随后楚汉相争了4年,最终项羽失败。公元前202年,英布和吴芮因为在讨伐项羽的战役中立功,翁婿二人都被封为异姓王。
吴芮反秦练兵,当然是躲在深山老林,这样莲花山曾是鄱阳的说法都靠谱。
那么鄱阳是怎样形成的?古代一般是两个字,前后各取一个,形成新的词,现代人也有这样的做法,比如合肥,就是肥东、肥西扩充而来。安徽,也是由安庆府和徽州府的合称而来。鄱阳,其实是两个字合并形成的,鄡阳和番君,“鄡”是秦代时期的繁体字,生僻字,鄡阳村在凰岗镇境内,凰岗境内的昌江以前称之为番水。
山南,水北称之为阳。
宋代时期,都有番水的说法。鄱阳五先生之一的徐瑞是南宋时期的进士,他去世后,同为鄱阳五先生之一的吴存写了挽联:善人已矣,空留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可见,在宋代还有番水一词。不过到了宋真宗时期,昌南因为瓷器出名被赵恒赐名景德镇。因为昌南没有了,需要另外一个东西去传承,或许是番水改为昌江的原因。
还有昌是一个吉利的意思。
番水,自然就逐渐消失,宋代之后就不见了。
鄱阳是因为吴芮居住在番水,鄱阳之前有鄡阳县城,后世为了纪念吴芮,于是将凰岗镇的鄡阳和番水合称鄱阳。过了凰岗镇东门渡,就是古县渡区域,这样于是有了过县渡的说法。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过县渡成了古县渡。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古县渡距离后来的“鄱阳”(鄱阳镇)不远,也很难界定县城的边界,这样就有了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名字——古县渡!
这个鄱阳,形成的时间,在宋代之前。现代人,鄱字认识的不多,1957年将鄱阳改为波阳,2003年经民政部批准,波阳县县名恢复为鄱阳县。鄱阳并不是凭空诞生的,而是由番水和鄡阳组成。这个符合实际。这两个地方,就在现在的凰岗,而且凰岗镇在封建社会时期是景德镇的命脉,瓷器要经过凰岗出去,生产瓷器的原料和生活用品要经过凰岗进入景德镇,在上世纪80年代凰岗境内依然有纤夫,从凰岗将运送物资的船,通过人力拉到景德镇。
隋唐起义,也能说明凰岗是鄱阳古县城
林仕弘,生于公元580年,616年从凰岗响水滩起兵,当年称帝。你想想,怎么这么快?唯一的可能是突破了响水滩就是鄱阳县城。然后经乐平等控制现在的鄱阳余干万年,这个和新中国时期解放鄱阳的路线一样。1949年4月28日,解放军解放景德镇后,第二野战军由彭涛、谷景生、秦基伟率领四兵团十五军从乐平出发,迅速占领了鄱阳余干万年。
所以说,凰岗的地理位置险要。
在公元616年,林仕弘和来自金盘岭的操天成一起起兵。操天成的老家到凰岗必经现在的凰岗镇林家村,这样林仕弘才有机会与之合流。从凰岗镇河西引兵强渡响水滩,便到东溪。现在看凰岗响水滩很狭隘,但是在古代,要跨越响水滩并不容易,古代的县域也并没有当下繁荣,攻占鄱阳县城(凰岗河东),后来林仕弘控制住了整个江西,并有与李渊争夺天下的野心。
林仕弘攻占循州不利,后来退守到虔州(现在的赣州南康区域)。循州就是现在的番禺地区。为什么叫番禺?因为林仕弘时期,他老家有番水。林仕弘兵败,不忍心生灵涂炭,解散了部队,一夜之间楚军没了,天下回归太平。这样广东的人为了纪念林仕弘,将循州更名为番禺。从唐代建国后,有了饶州的新名词,但鄱阳依然保留。因为这个鄱阳,就是汉代时期的名字,是纪念吴芮而来的,而且汉代享国时间很长,使得鄱阳这个词深入民心。
宋代的范仲淹为何给居住在凰岗的徐氏写墓志铭?
你不觉得奇怪吗?这是因为古代的凰岗,曾经就是鄱阳根源。过古县渡是鄱阳,就比较牵强,我认为古县渡这个词是一个误读。好比,我们现在凰岗乙甲村以前是一甲,康夏村应该是坑下村。明代时期凰岗徐氏辅佐朱元璋立下战功,其中容一公儿子思政(阜五公)、思齐(阜一公)均战死,明王朝建立后,腾一公(宗大)、便八公(宗元)、腾五公(宗毅)被委以重任。
其中,腾一公徐宗大儿子发一公徐克省在浙江担任训道;
腾五公徐宗毅第四子发十公徐克成担任济宁知州;
发三公徐克昌之子万四公徐兴仁担任南直隶别驾;
明代时期,徐姓一族多人获得分封,不少人从政,建立了徐氏十三祠,而且继承了明代前因为洪武赶散离开凰岗的村落,比如,郑家咀等村以前姓郑,明代后为徐姓居住。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古县渡熊家和郑家与凰岗镇的郑家咀、熊家地理标注相近,疑似是明代时期从凰岗迁出。
历史上,大多事需推断,有考证的东西不多啦。但基于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光前裕后的需要,应该多挖掘历史文化。随着凰岗镇的开发,我想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而王权的最大可能性在东溪区域,因为东溪有古老的吴氏。如果讲得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正,愿意虚心向历史爱好者学习。
以上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提出不同看法
文章来源:我是鄱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