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没从事体力工作,为什么还总喊累?
Sep.
28.2021
▽
▽
总听老一辈人说,他们上班的时候比现在年轻人辛苦多了,赶上工业革命,“艰苦奋斗”四个字就像烙在了心里,什么加班补贴、通勤奖金通通没有,大家一呼百应地响应号召,抛头颅洒热血地干活儿,工厂里的年轻人个个热血沸腾,也没人叫苦叫累。他们说:“哪像现在的小年轻儿呀,坐在办公室里小空调吹着,对着电脑坐一天,汗都不流一滴还总喊累!”
我心想也对呀,我们这辈人比他们幸福多了,不必干什么体力工作,就动动脑子怎么还总觉得累呢?难道是我们四肢不勤导致体能下降,所以身体虚弱吗?
回顾平时的生活状态,一起床就觉得昏昏沉沉,挤公交车觉得累,做ppt觉得累,与人社交也觉得累,甚至周末逛逛超市也觉得累,难道我们这代人真的生来体力不支吗?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所说的累和老一辈人口中的累是不一样的,他们是身体上的累,而我们则是心累。所谓心累,是一种精力上的疲倦,是大脑在不停运转导致的思绪拥堵,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外界事物的力不从心。
我们都听说过一些领域的成功者分享他们的生活,其中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是在生活的每个环节都做得出色,比如优秀的作家不会打扫房间,书桌上的杂物永远堆积如山;科技产品的开发者不懂得穿搭,每次发布会都穿得不伦不类;数学家只对数字敏感,情感生活一塌糊涂等。
这些事件其实都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在某个领域表现得异于常人的人,其他领域便会异于常人的差。这也就代表着,我们对外界的输出总额是有固定值的,如果分摊给各个所经之事一部分心力,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极普通的人。例如我们从早上起来打扫房间、挑选着装、选择交通工具、计算上班时间,再到考虑午餐吃什么,每一项都做出选择,并分析最优解,那么无形中我们也是在耗费自己的心力。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保存心力”,就是说不要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费心,才能在真正热爱的事物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创造更好的结果。
我想,或许是因为老一辈人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丰富的资源可以选择,因此他们的工作只需要埋头苦干,以一种精神慰藉感受着大汗淋漓之后的成就感,然后回到家也没空去想其他的事,倒头睡一大觉反而使身体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劳逸结合所以也不觉得心累。反而现代人在繁杂的信息时代不停地做着选择,每一件小事上都消耗着精力,东拼西凑最后真正付诸在每一件事上的心力都很有限,因此做什么事都觉得累,还件件事看不到成效。
有时候,心理上的疲惫比体力不支还使人萎靡,这也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此刻身处的境地。那么,如何去解决这种心力憔悴呢?我想就是合理保存心力,避免在无效事件上的过度关心,将自己的生活重点从分散的方方面面收拢回来,专注于对自己真正有益或真正热爱的事情上。
说到这里,我想还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别过多地关注他人的生活,哪怕是自己深爱的家人,也不必将心思全部放在他们身上。有时候无效的关心不仅是对他们的牵绊,更是对自己的消耗。不仅是生活上的担忧,还有一些与人接触时产生的抱怨也会透支我们的心力。
比如夫妻之间,你看到他早上洗完脸镜子上的水迹没有擦干,就开始唠叨并试图改变他人的习惯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秩序,其实大可不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重心,你一门心思想把卫生搞好,可他人看见镜子上的水迹却想着宇宙星辰。牛顿在苹果砸向地面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拿起扫把或箩筐把苹果收拾整理好,因此才分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也不必奢望在生活里所有人都能像清洁工一样维护你以为的秩序。或许有时候,我们就是太在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论了,但是你看大街上那些扫地工们,他们心里都个个想着治国安民吗?
我想这也不能怪我们思想的局限,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在培养“全优生”,对于只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学生冠以“偏科”之名,然后劝其全面发展。不过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过分要求其每个领域的优秀,只会创造出一群平凡的人生,真正有趣的灵魂往往就是不完美的,甚至在某些方面黯淡无光的。我们的生活就是要将自己最大的特性发挥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然后创造奇迹,不是吗?
所以,至于当代年轻人为什么会常常感到心力交瘁的问题,也很容易就有了答案。我们只有收起分散的注意力,才能聚拢一道耀眼的光芒,也只有在专一的光芒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照亮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