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凡在华县咸中求学的那段日子

邮箱:3125136050@qq.com


学生时代的求索
作者 邵拉雄
华山脚下,宽阔的豫陕大道旁,有个绿树掩映的抬头村。该村地处华阴县(今华阴市)敷水镇西部,与华州东部紧紧相连。1922年,王平凡就出生在村东头一户小康之家。王平凡幼时取名恩普,是祖母的“命根子”。祖母疼他、爱他,亲昵地叫他“普娃子”,普娃子也因祖母厚爱成为全家希望所在。

华阴台头村 网投提供

1932年,王恩普改名王屏藩,随潘子缨先生到罗山小学上学。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穿起了学生制服,留起了学生小平头。
1937年春,罗山小学的抗日同盟会改为学生抗日救国会,王屏藩和邓仰池担任了救国会的领导。他们在进步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了救国会的章程,挂出了牌子,组织学生外出,进行抗日宣传、游行。10月,华阴成立了民先队组织,父亲王润亭和王屏藩都先后加入了民先队组织。1938年1月,经王子达、薛广池介绍,王屏藩又和父亲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在西安和华县咸林中学民先队组织的帮助指导下,罗山小学民先队组织非常活跃,王屏藩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

1938年咸中师生合影 选自百年咸林

1938年7月,王屏藩考入了华县咸林中学;9月入学,被编入初中三O级丙班。入学临行前,华阴党组织指示他负责华阴去咸林中学上学的几名学生党员。到咸林中学后,王屏藩一面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一面积极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和中共华县县委书记刘玉堂接上关系,又将刘玉堂介绍给华阴敷水横阵村的党员薛广池,在中共华县县委的领导下,二华交界的柳枝、敷水一带的农村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
在咸林中学新的学习生活中,王屏藩很快结识了雷振中等一些进步同学。晚上,他和雷振中睡在学生宿舍的大铺上,经常让雷振中秘密阅读《新华日报》等进步书刊,悄悄谈论抗日的时局、形势,国家的前途、命运。两人逐渐有了共同的语言,一致的看法,彼此越谈越投机,越谈感情越深。一天,他暗暗对雷振中说“有人叫我给你捎了一份表”,雷振中接过一看,原来是一张《青救会员登记表》,两人会心地笑了。王屏藩让雷振中填好了表,吸收雷振中为青救会会员。接着两人便一起商量如何进一步发展青救会会员,他们积极工作,分头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了一批青救会会员。有一次,王屏藩又试探着问雷振中:“你想不想加入共产党?”雷振中回答:“入是想入哩,可是这共产党在哪里,到哪里去入呀?”王屏藩觉得雷振中平时对党有认识,又见他确有诚意,便微笑着说:“如果你真心想加入共产党,我可以设法帮你去寻找。”
于是,他约定时间,把雷振中带到县城东面野地的一个坟背后。中共咸林中学特别支部组织委员郭明丁已在这里等候多时,王屏藩同郭明丁为雷振中举行了秘密的入党宣誓仪式。雷振中举起右手,郭明丁领一句,雷振中重复一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雷振中入党后,王屏藩对他说:“你现在是党员了,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平时语言行动要格外小心。咱们之间是单线联系,你只能和我发生关系,不能和其他任何人发生关系。记住,要严守党的机密,这是党的纪律。”他经常向雷振中传达党的指示,布置工作任务,他负责指导青救会活动,确定领导人选以及会员编组等工作。雷振中按他的指示搞会员发展工作。王屏藩就是这样积极慎重地协助党组织,在咸林中学秘密发展党员和青会等抗日民主力量。
王屏藩还十分注意争取团结进步教师,他的班主任蔡文甲先生是一位思想进步的青年教师,蔡先生从王屏藩的周记中发现了他的思想倾向,一方面对这位机灵敏捷、思想进步的学生表示敬佩,另一方面对其身瘦体弱、单纯幼稚又非常担心。即在周记批语中暗示他注意自己言行,以防被坏人抓住把柄。王屏藩注意到自己的班主任亦属热血青年,便主动接近,虚心向蔡先生求教做人的道理。一次,他发现蔡先生房间桌上有面镜子,镜子上写着“知己知彼”几个字,便请教:“蔡先生,您写的这是什么意思?”蔡先生答:“这是我用来告诫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要经常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防遭人暗算!”王屏藩若有所悟道:“想不到蔡先生也有这样精明的做人之道啊!”久而久之,师生之情益深,且互相信任。蔡先生又是体育老师,单独住在校南高坡上的操场边,离学校中心远,比较僻静。王屏藩即将蔡先生的房子作为“特区”。
那时候,党组织从陕北秘密送来的一些马列主义书籍、毛泽东著作,王屏藩即将这些参差不齐的毛边书藏在蔡先生房子顶棚的隔墙上,然后慢慢逐一取下,秘密散发到革命同志手中。他还将《论持久战》《大众经济学》等书刊文章让蔡先生看,使这位年轻的老师对当时的抗日形势和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所认识。蔡先生也觉察到王屏藩等学生即使不是共产党,也是和共产党有密切联系的,而这些学生又都品学兼优,心里越发支持他们。同时,也更担心他们的安全。由于日寇飞机不时袭击,师生们不得不跑警报,而王屏藩他们却把跑警报当作进行革命活动的极好机会。他们利用这个机会,跑出城外,在苞谷秆堆子旁、草丛中、树林里、古墓后,阅读进步书刊,研讨革命理论,学习党的指示,商量斗争策略。如何对付国民党顽固派,如何争取到敌人后方去,万一被捕了如何坚强不屈等,都成了他们谈论的话题。蔡先生常关心地问:“城门口有当兵的站岗,你们怎么敢带这些书出去?”王屏藩笑着说:“蔡先生,您放心,我们出去时,都在这些书背上贴有《三民主义》等书的封皮,城门口那些站岗的难道敢反对三民主义吗?”
1939年寒假,一日深夜,王屏藩叫开了蔡先生的房门,和蔡先生商议说:“最近,准备派一部分人去安吴堡青训班(陕西省委办的)学习,您可推荐一些有志抗日的热血青年。”蔡先生不解地问:“青训班是干啥的?”王屏藩耐心地向蔡先生解释:“就是按照抗日建国的纲领,训练青年工作干部,组织动员各地青年参加抗战。简单说,就是为抗日培养人才哩!”蔡先生听了,即和妻子王富珍商议:“咱们一块儿到安吴堡青训班学习去吧!”妻子表示完全同意。王屏藩在蔡先生的帮助下,很快组织了四十多名青年参加青训班。出发时,大家聚集在蔡先生的房子里,蔡先生对大家讲了话,并坚决要求去青训班。王屏藩开导说:“蔡先生,您可不能去,你要是走了,今后我们活动连个窝都没有了,就让师母王富珍和我们一起去吧!”蔡先生难过地说:“那我咋办?”王屏藩安慰他:“学校里的国民党、三青团你应付住,保住自身的安全,保住咱们的阵地,也算是为抗日尽力的。再说,我们学习结束,很快就会回来的。”蔡先生知道,王屏藩人虽小,但果断刚毅,认定一点,必须坚持下去,于是只好作罢。
王平凡(1922——1951) 网友提供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他们又回到咸林中学,并带回十二个外地青年。这些青年热情活跃,常给同学们教唱抗战歌曲,激发师生抗日热情。由于王屏藩平时注意对咸林中学的教师逐个分析研究,明确了依靠谁,争取谁,提防谁,所以能在学校站稳脚跟,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1940年初,王屏藩离开咸林中学,被党组织派往扶风县担任区委书记,化名“党仁”,开始了职业革命生涯。
原文来源:《华州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