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读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想到的(作者:刘馨蔚)

  今天周末,在家读了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一文,这一篇文章是引发中国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三篇文章之一。这一篇文章对我的感触很大,觉得他写的这么多东西完全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的写照,我自己的十几年的学习生活就是这么度过的吧。而现在呢,似乎还是那个样子的,我们以前的生活貌似还在继续。
  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一文中指出:“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故事。”在几届学生的教学之后我就发现了,我所在的班级对一个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很严重。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最后的考试,所以这些功利化的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老师便把一些《作文经典》之类的程式塞给学生去套,甚至让学生整篇整篇的去抄写作文,说什么“抄的多就记的多、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之类的话来错误地引导孩子,代替学生的真实感受,这确是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寻找良好的改革途径,我认为,一定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二是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在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之后,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续写,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师分析课文,也一定要确认学生是在主动地欣赏课文的语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你的灌输。我一定要在自己的从师路上,做一名有思想的语文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