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二十七(图)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
  他是"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中仕途最得意者,其他三人都官小职卑,位沉下僚。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辈。他同时人陆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旧唐书》本传)。他在长安紫极宫一见李白,惊呼其"谪仙人",对其《蜀道难》赞不绝口,乃解金龟换酒,与白尽醉。可见其爱才及豪放。杜甫《饮中八仙歌》以他为"八仙"之首。他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他也好书法,"善隶草,尝与张旭游于人间,凡人家厅馆好壁墙及屏障,忽忘机兴发,笔落数行,如虫豸飞走"(南宋陈思《书小史》卷9),今传世有贺知章草书《孝经》,书如龙腾虎跃,真率狂逸,确为杰作。《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仅二十首。
[注释]
   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衰:衰败、疏落。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译诗]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简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
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诗词朗诵】作家荟《小学二年级》上

    [阅读悦读丨诗词朗诵]<小学一年级古诗词>(下) 文/作家荟整理 朗诵/田园但军 1.<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 ...

  • 古诗词日历 |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很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到家乡,故乡的话音没有改变,鬓角的毛发已经稀疏. 儿童们看见我回来了,却无人认识我,笑着问我:您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

  •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二(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二(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①. 散入珠帘湿罗幕②,狐裘不暖锦衾薄③. 将军角弓不得控④,都护铁衣冷难着 ...

  •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二十八(图)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 ...

  •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二十六(图)

     浣溪沙 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②.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 ...

  •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二十五(图)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书法 [作者简介]     崔颢(公元704? ...

  •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二十二(图)

    归田园居 晋 陶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 ...

  •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二十一(图)

    观沧海(1)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2),以观沧海(3). 水何澹澹(4),山岛竦峙(5).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6). 秋风萧瑟(7),洪波涌起(8).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9). 星汉灿烂(1 ...

  •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二十(图)

    关雎① [诗经·国风·周南]② 关关③雎鸠,在河之洲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⑤. 参差荇菜⑥,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⑦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 ...

  •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七十(图)

    桃花园记 晋·陶潜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六十三(图)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