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笔记|云九曹大容:VC应是低风险、高回报,黄峥创业初就决定和阿里竞争
4月21日,早知道学院邀请云九资本创始人合伙人曹大容围绕中美VC投资的异同进行了分享。
在分享中,曹大容表示,VC与PE不同,关键在于人才和头部优质项目。“一家投资很难能够持续性地、跨时代地抓到头部项目。”曹大容表示,因为技术有迭代。
因此,他认为应该VC需要不断地重新创造自己、学习。“但这依然是很难的事情。”此外,曹大容还分享了关于疫情、瑞幸风波对美元基金VC的影响。以下为分享核心内容:
VC发展史
传说是西班牙女王发明的,给了第一笔钱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女王是LP,哥伦布是GP。有人问就是为什么20%给GP,LP拿80%,简单说就是女王规定的。
美国树立、发展了这个行业。在早起回顾看, DEC是当时最成功的案例,是当时最大的计算机公司。70年代,VC更加机构化,机构性的LP出现,红杉、KPCB是当时最出名、最好的两只基金。2000年开始,VC大众化,大家都理解,第一支10亿美元基金出现。
美国中国对比。每一支基金都有周期,主要是技术的迭代,使新的VC成立。97年以后,雅虎那个时代,是现在所理解的VC时代,05前——05到15——15后。05后,有新一代的GP、红点、A2Z等等。2015年之后又有新的一批等。每一个行业、技术都有不同。中国也是三代,比如05前的IDG等,05到15的经纬创投、君联等,15后的云九等
所以,很少有一家机构,能持续性地、跨时代地抓到头部的案子。可能红杉,benchmark是少数代表。但很少能三代中都抓到。
中美VC的比较
募资、投资和退出实际上是VC工作的三件事。美国从规模上全球最大的市场,5-10年,中国可能会超越美国。
美国和中国的退出对比来看单项案子IPO,美国投资人会有平均4.9亿美元的回报,中国大概2.8亿美元。美国的回报更高。
从投资赛道上看,中国70%、2/3的项目是消费互联网、互金科技,这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上市的话,就是企业服务、医疗健康。美国的投资的,36%是企业服务,包括硬件、云计算、硬科技等等;然后是消费互联网,比如Uber、Facebook,但实际上加在一起比企业服务行业要小,很多企业中国都没听说过;另外就是生物医疗。
从地域上看,最终VC投资回报靠独角兽案子,但是只有19%的独角兽是在北上广深之外。VC主要是关注人才的行业,一般人才会聚集在这3个城市。美国独角兽50%是在硅谷、12%在纽约,然后是剩下的地区,实际上更集中。波士顿和纽约更多是媒体和医疗。
VC和PE不一样,品牌可能很重要,但更关键还是看你能抓到什么案子,每一代都会有新的VC。因为每一代有新的技术、新的趋势,一直有这个能力去探索未知、且能抓到关键点,这个是很艰难的。我个人很不看好那种赛道为主的,因为赛道会过时,所以我更看好那种能重新创造自己的VC。VC靠判断、人才;PE靠实力、规模。
很多人认为,早期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玩法,晚期是低风险低回报;但这个是错误的,实际上硅谷很多早期资金玩的是一个低风险、高回报的游戏;而晚期投资,更像是二级市场回报,是高风险、低回报。更好的跟投机会可能在中早期。
总结一下:
与国内相比,国外VC市场更加广阔;
美国VC玩法更专业;
VC投资地域集中,回报最高的机构每5-10年更迭;
著名投资案例在后期出现亏损,晚期跟投项目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