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一路飙升
在雍正好基友兄弟十三弟允祥的配合下,珐琅彩瓷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时开始自己炼制珐琅彩釉料,使珐琅颜色从康熙进的七八种增加至十八种,而且开始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精细白瓷作为胎体。并指示宫廷供奉的知名书画家参与设计绘画图案,艺术品味和工艺上,大大超过了康熙时期。
珐琅彩最初是在法国发扬光大,在明初才传到我国,而清宫珐琅彩珍惜而名贵,是因为当时清朝宫内对工匠的垄断而民间没有所以流传下来的也就非常少,所以近年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扶摇直上,人们对此趋之若鹜,各种层次的赝品也铺天盖地而来。在我们学习鉴定之前,有一些相关常识问题必需搞清楚,有一些必要的历史常识会防止我们犯比较低级的错误。清代珐琅彩是闪耀着宫廷艺术光辉的高 档陈设瓷,出处清楚,血统高 贵。上面谈到的四个条件必须具备,缺一不可,不能含糊,随随便便地将一件普通彩瓷轻易地定为珐琅彩显然“一相情愿”。
在涂绘珐琅彩图案前,先用红、黄、蓝、绿、紫、黑等釉色作地,然后再画上以折枝花、缠枝花为主的花卉图案。这些花卉,多以牡丹、莲花、菊花、月季、芍药、人参、宝相花、牵牛花等为主,还有绣球、石竹等。雍正、乾隆时,多数直接在白胎上绘画珐琅彩图案,不像康熙时先作地色。自试制成功珐琅彩原料之后,增添了香色、软白、浅绿、淡松黄 色、青铜色、藕荷色、松黄 色、深葡萄色、酱色等进口珐琅彩料所没有的颜色,所以雍正、乾隆朝珐琅瓷的材料更加丰富多彩,一件瓷器上往往施有十余种材料,显得十分娇丽、妩媚。
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人都很爱好瓷器,珐琅彩瓷就是在康熙时期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当时在我国的欧洲传教士马国贤在写回国的信中,就记载了康熙皇帝热心于将国外的珐琅彩品种引进中国的情形。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也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烧成。康熙珐琅彩瓷全用进口彩料,尤其是其中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黄金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娇艳效果。同时,中国传统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胶水调和,而珐琅彩瓷则像西方油画一样,以油来调配彩料,使彩绘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珐琅彩彩料与中国传统釉上彩料不同,它的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即成具有色泽的珐琅彩。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是一种玻化物质。它以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加入纯碱、硼砂为助熔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乳浊剂,加入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作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到珐琅粉。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金属胎珐琅。若以玻璃为胎,则称为玻璃胎珐琅;以瓷器为胎者,则称为瓷胎珐琅。
珐琅彩是我国制瓷技术发展到清代、、高峰期间的产物。提及珐琅彩瓷,咱们不得不提到雍正期间的珐琅彩瓷。雍正期间的瓷器,不管外型和装修,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归纳,与康熙青花挺立、遒劲的个性截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个性。花事是古代文人雅士主要的怡情活动之一,对各式花材的评论、挑选均有严厉的规范,据传雍正皇帝对怡情之事十分精通,对画面唯美境界寻求备至。因此作为干流的雍正期间,其质量之精巧、花色种类之丰厚、艺术水平之高超,都是清代其它各朝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