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抗抑郁药或能抗新冠!临床II期试验显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伏沙明或可预防新冠症状恶化...

新冠疫苗成功的消息传出之后,感觉好多人都松了一口气,而且据说前几天《科学》报道的水貂体内突变毒株,也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漫长的抗疫之战算是看到了曙光。可是这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美国从大选以来天天10W+的新增,欧洲主要国家各种封城和床位紧张,还有许多不怎么常在媒体出镜的国家处境艰难。在疫苗真正铺开到全世界之前,能不能有一种特效药有效延缓或预防病情加重,给医疗系统争取宝贵的时间呢?

近期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开展的一项临床II期试验,提出了一个新的选项:用于抗抑郁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伏沙明,或能有效预防出现症状的新冠患者病情加重

试验中氟伏沙明治疗组患者没有1例因呼吸困难或肺炎症状住院,血氧饱和度也维持在92%以上,而对照组则有8.7%患者病情加重,如果结论能得到大规模试验证实,无疑是个好消息。数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1]。

美国医生们能想到用抗抑郁药物治新冠,当然不是被某抑云给启发了,而是与氟伏沙明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有关。在新冠肺炎的病程中,过强的免疫反应是导致损伤的重要原因,所以才有托珠单抗等很多免疫调节药物的临床试验。

而氟伏沙明能调节免疫,是因为它对σ-1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结合后能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去年在一项败血症的临床前研究中,氟伏沙明就体现了不错的疗效,能够抑制炎症、延长生存[2]。

新冠既然打上门来,就试试氟伏沙明吧。本次的临床II期试验采取“无接触”的模式在院外开展,通过电子病历资料入组核酸检测阳性、有症状的新冠患者,把试验药物外加血氧检测仪、自动血压计和测温枪,一起打包邮到患者家中。

疫情当前,临床试验的开展也挺与时俱进的

(图片来源:FREERANGE)

试验要求从患者确诊并出现症状,到入组开始治疗期间不超过7天,这也是大多数症状加重的患者最可能加重的时段。患者根据医生的远程指示,服用15天疗程的氟伏沙明或安慰剂,并自测体温、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配合医生评估自身病情。

研究的主要终点设定为病情恶化,即:1)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因呼吸困难、肺炎症状需住院治疗;2)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2%,或需要吸氧治疗才能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2%以上,试验研究者预测氟伏沙明能使病情恶化风险降低75%。

从疗效数据来看,服用氟伏沙明确实与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更低有关:80例治疗组患者中,没有任何一人发生病情加重而安慰剂对照组则有6名患者(8.7%)病情加重,4名需要住院治疗,有一名还上了呼吸机,好在无人病亡。

一图总结论文重点

治疗安全性方面,在15天的规定服药和后续补充的6天开放标签氟伏沙明治疗(共35例患者要求服药,但尚未报告数据分析)期间,安慰剂组发生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反而比氟伏沙明组更多。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由于II期试验的样本量偏小,安慰剂组病情加重的比例也比设计预估的20%要低,本次试验更像是提出了氟伏沙明有效的猜想,而非对疗效的确证性试验。想要证实氟伏沙明的价值,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是必须的。

而如果要推广使用氟伏沙明,首先要注意它与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次也要进一步探索机制,分析氟伏沙明等SSRI类药物,能否在抑制炎症的同时,通过对溶酶体和自噬等方面的影响体现抗病毒作用[3]。

但是用论文第一作者Eric Lenze教授的话说,“现在绝大多数的临床试验都围绕重症患者,但让起初情况尚可的患者症状不再加重也很重要”,这话太有道理了。给医疗系统减负现在是欧美抗疫的最大难题,所以抗抑郁药也许真能冲上一线呢?

编辑神叨叨

GIST领域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是癌症分子靶向治疗发展的一个经典的缩影。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奇点团队也试图从更高的视野俯瞰GIST领域发展的全景,为大家精心打造了一份GIST全景课程:《GIST学术前沿8讲》。

8讲课程涵盖了GIST治疗的最新进展,深度解析了不同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系统梳理了GIST领域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研究,让您在100分钟内洞悉GIST前沿学术进展。 

头图来源:Pixaba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