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将领,战场上打仗比较刻板,严重执行上级命令导致了失败的?
这不用讨论,首推“书呆子”兵团司令黄维,别看在《特赦1959》里黄维死不认罪好像表现的比较顽固,实际上他是国军淮海战役惨败的主要责任人之一。而他葬送第12兵团和导致全线崩盘的原因,就是机械而刻板地执行南京方面的命令,甚至不会有起码的变通。
黄维当上这个兵团司令是国军内部人事矛盾的结果,第12兵团隶属于“华中剿总”作战序列,而总司令白崇禧非常讨厌胡琏,不准;何应钦推荐的人选是罗广文,但是“土木系”的老大陈诚又不同意,毕竟是土木系的看家老本,陈诚的意见很重要,最后他举荐了黄维。
接到增援徐蚌战场的命令时,黄维兵团正在伏牛山区“扫荡”中原军区的地方武装,下辖第10、第14、第18、第85共四个军以及配属的第四快速纵队,是全部美械装备的12万大军。南京命令下达的时间是1948年11月8日,黄维的兵团部正位于河南驻马店。
微操大师的电文原文是:徐州会战业已开始,情况至为紧急,黄兵团应兼程急进,务期于11月13日到达指定地点。什么概念呢?此时黄百韬刚刚被包围,华野既要围攻又要打援,兵力已经用到极限,暂时无法分兵支援中野,而人数仅有10余万并且严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就需要独自牵制黄维兵团。
黄维最初领受的任务是配合李延年兵团南北对进收复宿县(徐州与蚌埠之间的要点),而当面的中野四纵且战且退,将第12兵团引诱至预定的合围地域。打到11月24日,各军纷纷发现侧后方出现解放军大部队,似有迂回包抄之征候,为此在南坪集,黄维召集各军长开会。
第18军军长杨伯涛坚决反对继续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如果继续打下去,只会在共军的大纵深阵地里越陷越深,大兵团作战在没有后方的情况下,绝对是死路一条”,第85军军长吴绍周当即表示支持,认定前方的陈赓将军正在给他们“挖坑”。
杨伯涛紧接着建议:趁共军还没有完成对我们的合围,兵团应星夜向固镇西南的津浦铁路靠拢,固镇距离南坪集80余华里,急行军一夜便可赶到。在那里一方面可以取得后期补给,一方面可与李延年兵团合兵一处,再一起向北打,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这样就违反了南京方面规定的推进路线,属于战场抗命,一向固执和服从命令的黄维不敢做主,在屋里转来转去犹豫不决。此时黄百韬兵团已经覆灭,华野有条件调动兵力增援中野歼击黄维兵团,三个主力纵队正在赶来的路上,所谓兵贵神速,然而黄维还在那里转磨磨。
直到午夜12时,转了将近六个小时的黄维终于下定决心改变行军方向,终止战斗脱离与解放军的接触,全线后撤转向固镇。随后命令各军整顿人马和调整序列,待命出发,杨伯涛等人长舒一口气,纷纷回去各自的军部准备,用他们的后来的话说,如果换成胡琏,第一时间就下令跑路了。
然而,等到杨伯涛处理完转移事项赶回兵团部汇报时,却发现黄维又变卦了!原来第12兵团作战处长去给第14军送达转移命令时,连人带车都失踪了,黄维认为,必须确知这个处长真正的失踪原因才能有所动作,于是杨伯涛只好下令部队继续原地待命。
就这样,黄维兵团10余万人马在浍河两岸不进不退一直呆到25日中午,那个倒霉的作战处长仍然没有找到,几个军长都快疯了。到11月25日下午四时,南坪集附近已经出现了解放军部队,黄维最终决定全兵团向固镇方向“转进”,这个期间,整整浪费了16个小时,如果夜里行动,他们早到固镇了。
中原野战军发现黄维有缩回去的迹象后,六个纵队和地方部队全线出击,到夜里将第12兵团完全围困在宿县以南,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不到10公里、南北不到5公里的地区。一俟华野援军赶到以后,第12兵团已经插翅难逃。
黄维终于意识到,他和他的兵团掉入了解放军的陷阱,而那犹豫不决的16个小时,恐怕也让他后来悔青了肠子,功德林不服也好,拉硬也罢,都改变不了他机械执行命令和作战呆板无能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