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小结之五》少阴病篇(上)

少阴病篇梳理

一、少阴病提纲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少阴病治疗禁忌

第28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二、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1、四逆汤证

第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组成:甘草(炙)2两,干姜1两半,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

方论:本方为治疗三阴寒证之主方。可以治疗太阴病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少阴病恶寒身路,脉微细,但欲寐,以及厥阴病表热里寒,手足厥冷等症。在危重症救治中,附子生用效果显著,在慢性消耗性病证的治疗中,附子多炮用(今用制附片)。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四逆者,四肢逆冷,因证以名方也。凡三阴一阳证中,有厥者皆用之。故少阴用以救元海之阳,太阴用以温脏中之寒,厥阴薄厥,阳欲立亡,非此不救。至于太阳误汗亡阳亦用之者,以太少为水火之主,非交通中土之气,不能内复真阳,故以生附子、生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于十二经。反复以炙草监之者,亡阳不至于大汗,则阳未必尽亡,故可缓制留中,而为外召阳气之良法。

柯韵伯《伤寒附翼》:理中、四逆二方,在白术、附子之别。白术为中宫培土益气之品,附子为坎宫扶阳生气之剂,故理中只理中州脾胃之虚寒,四逆能佐理三焦阴阳之厥逆也…盖脾为后天,肾为先天,少阴之火所以生太阴之土,脾为五藏之母,少阴更太阴之母,与四逆之为剂,重于理中也。

(四逆汤历代各家方论太过精彩,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尽录展现,下次另作一篇,以飨诸君)

2、通脉四逆汤证

第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

本条重点:

a、与四逆汤鉴别:二者都是少阴寒化证,均属阳虚阴盛。本汤证重在阴盛格阳,内真寒,外假热,病情更加危重。

b、方后加减:仔细体会仲景药证加减之妙。

3、白通汤证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4)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生用一枚

病机:阴寒内盛,格阳于上

与通脉四逆汤证鉴别:通脉-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内寒外热(身热反不恶寒),白通汤-阴寒内盛,格阳于上(阴寒之中见有面赤),二者均是病情危重,宜加详辨。

4、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第315条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3g),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5g),人尿五合(30ml),猪胆汁一合(6ml)。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本条病机与白通汤同,阴寒内盛,所不同者在于,白加猪胆汁兼见寒盛格拒热药,服白通汤时发生呕吐,故加人尿、猪胆汁咸寒反佐,以引阳药入阴。

5、附子汤证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组成: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18g)、茯苓三两(9g)、人参二两(6g)、白术四两(12g)、芍药三两(9g)。

方论:《注解伤寒论》: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缓之,茯苓、人参、白术之甘以补阳;酸以收之,芍药之酸以扶阴。所以然者,偏阴偏阳则为病,火欲实,水当平之,不欲偏胜也。

类证鉴别:

附子汤与真武汤:附子汤与真武汤相比,药物只差一味。附子汤以附子为君,但以白术为臣,两者配伍,附子温经助阳,白术燥湿健脾,组成祛寒湿之剂,主治寒湿所致的痹证;而真武汤则以附子与茯苓配伍,附子温阳,茯苓利水,组成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诸症。实际上附子汤和真武汤,又是对偶统一的一对方子。它们都治疗阳虚,都治疗肾阳虚,一个是阳虚里有寒水,一个是阳虚外有寒湿。临床中,脉象不足者,用附子汤。小便不利者,用真武汤。

2、附子汤与桂枝新加汤:都可以治疗身痛,脉沉迟。桂枝新加汤证为汗后表邪未解而气阴两虚,筋骨失养,必有发热、汗出等营卫不和症状。

3、附子汤与白虎加人参汤:都可以治疗背恶寒。附子汤证是整个背从始至终特别怕冷发冷;而白虎加人参汤证之背恶寒程度较微,出现于热盛大汗之后。

6、真武汤证

①《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②《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组成: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

方论选录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3录赵羽皇:“真武一方,为北方行水而设。用三白者,以其燥能治水,淡能伐肾邪而利水,酸能泄肝木以疏水故也。附子辛温大热,必用为佐者何居?盖水之所制者脾,水之所行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故脾家得附子,则火能生土,而水有所归矣;肾中得附子,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矣。更得芍药之酸,以收肝而敛阴气,阴平阳秘矣。若生姜者,并用以散四肢之水而和胃也。”

7、桃花汤证

第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主治:虚寒血痢证。下痢日久不愈,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

本方主治虚寒血痢证,其病机核心为脾肾虚寒,寒湿阻滞,损伤肠络,失于固摄,故拟温中散寒、涩肠止痢为治法。方中赤石脂温涩固脱以止痢,为君药;干姜大辛大热,温中祛寒,合赤石脂温中涩肠,止血止痢,为臣药;粳米养胃和中,助赤石脂、干姜以厚肠胃,为佐药。

因篇幅所限,少阴病被迫分两篇,少阴病第二部分少阴热化证、少阴兼变证、少阴疑似证留待下回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