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谁也绕不开的关键人物:李亦畬《太极拳小序》集解(三)

李亦畬宗师

一位谁也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一一李亦畬《太极拳小序》集解(三)

李新方

【原文】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馀年,备极精巧,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馀,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予自咸丰癸丑,时年二十馀,始从母舅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馀力。奈予质最鲁,廿馀年来,仅得皮毛,窃意其中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光绪辛巳中秋念六日,亦畬氏谨识。

李亦畬《太极拳小序》并书

【解曰】“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前文提到,自太极拳从河北永年县传世近二百年来,对于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位最关键的历史人物是谁也绕不开的,那就是王宗岳,就连正史中有关太极拳的最早记载,也只提到了王宗岳这个名字:“清中叶,河北有太极拳,云其法出自山西王宗岳......至清末,传习者颇众云”(《清史稿·卷五O五·列传二九二·艺术四》,1928年定稿)。

有关王宗岳的生平,根据李亦畬手订太极拳谱,首篇题曰《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可知王宗岳为山西人,此外再无更多的史料文献可考,故对于王宗岳的生平也同样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少有以下几种说法:

王宗岳先师

第一,王宗岳是元世祖(1271~1294)时人,见于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徐致一《太极拳浅说》;第二,王宗岳是明代人,见于吴图南《国术概论》、杜元化《太极拳正宗》;第三,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间人,见于唐豪《王宗岳考》等;第四,王宗岳是“托名”,见于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太极拳源流之谜》一书收录的康戈武文章。

然而以上那些说法,孰是孰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六经皆史也”(《文史通义·易教》),王宗岳拳论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太极拳史料文献,是太极拳和整个武术史上划时代的不朽丰碑,已经决定了王宗岳在太极拳和整个武术史上无可替代的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故曰“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精微”二字非常关键,典出《礼记·经解》:“絜静精微,易教也”,精微,即精深而微妙,指的是科学,是说早期的经验太极拳,从王宗岳开始进入了现代的科学太极拳历史阶段。

《礼记》

有人一谈到科学,就把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起来,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无非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词典》),“分科”二字是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早在几千年前就是分科的,据学者考证,唐代罗衮《仓部柏郎中墓志铭》,就已经确切使用了“科学”一词:“近代科学之家,有柏氏仓部”,并于其他许多典籍中,找到“科学”一词的用例。

相反,西方国家大多存在政教合一的长期历史,各方面的经验知识都从属于宗教,而且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直到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元代传入欧洲,十七世纪以后才逐渐脱离宗教,开始出现分科的知识体系。清末严复在译[英]亚丹·斯密《原富》(原书1776年出版)时,开始使用“科学”一词,来翻类似的语言。

“巧妙”,典出《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正始 九年举秀才” ,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云:“ 何尚书 神明精微,言皆巧妙”,指技术、技艺的精湛、灵巧、高妙,如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精微巧妙”,包括了我们现在常讲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所达到的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程度。王宗岳拳论在武术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的成就的确是“精微巧妙”,“详且尽矣”,达到了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程度,是在经过几千年来长期发展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决定性突破。

李亦畬书王宗岳《太极拳释名》

王宗岳拳论,包括《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打手歌》、《十三势行工歌诀》等,是首次自觉地运用太极学说全面总结几千年来武术实战经验的科学论文系列。

一是最早提出了“太极拳”这个名称,并下了正确的定义,“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拳论》),太极拳是追求太极这个绝对真理的武术,即从无限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中,在人类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领域,运用阴阳这个对立统一的宇宙根本规律来研究和把握武术,在阴和阳相反相成的两个不同方面都达到最大极限,如极柔而极刚,极慢而极快,极小而极大等,而在走架打手等实际运用中则要把握好“阴阳相济”,“无过不及”(同上)这个度,从而实现对武术科学和实战运用的最大认知和成就。

二是提出了太极拳的另外两个名称,并作了精妙的解释。“长拳”虽为已有的名称,但这里的含义与过去完全不同,是说太极拳至广大而极精微,变化无穷,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太极拳释名》),如同古人六书造字法中的假借,属于新的创造发明。而“十三势”这一名称,从文字到实际内容都完全是新创的。

三是建立了太极拳的数学模型,并留下解锁密码。《太极拳释名》说:“十三势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如果是懂《易经》的朋友,你就可以根据以上论述转换成河图之数1.6,2.7,3.8,4.9,5.10,此即太极拳之秘的解锁密码,再根据五行的阴阳属性,进一步转换成1(6),2(7),3.8,4.9,5.10,就可以直接代入后天八卦图了,叫做河图后天八卦图,是太极拳的数学模型,太极拳的全部秘密尽藏于此。

对于八卦图,今人大多只见过两种,即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图多配以河图之数,所以明天道也,即多用于自然科学;后天八卦图多配以洛书之数,所以明人事也,即多用于社会科学;而河图后天八卦图,所以言人天之秘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尽在其中矣。

河图

后天八卦图

四是对太极拳的一体三用作了精确定位。一体一一无极,无极就是无限,太极最大,而只有无限才是最大,故太极拳以无极为体,“太极者无极而生”(《太极拳论》)。三用,即将武术的作用发展到最大极限:技击一一“英雄所向无敌”(《太极拳论》);养生一一“益寿延年不老春”(《十三势歌》);修道一一“渐至从心所欲”(《太极拳论》),即通过太极拳这个最殊胜的法门不断追求和掌握太极这个绝对真理,从必然中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五是把太极拳的实战训练方法定名为“打手”,并制定了相应的基本法则,如“舍己从人”、“我顺人背”、(《太极拳论》)、“上下相随”、“沾连粘随”、“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打手歌》)、“因敌变化示神奇”(《十三势歌》)等。

六是融丹道气功和诸子百家各种修持法门,与技击于一体,创立太极内功。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太极拳论》),“尾闾正中神贯顶”,“气遍身躯不稍滞”(《十三势歌》)等,这些内功心法秘诀不论用于走架打手,各种功法,还是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无不具有不可思议的效应。其他武术虽然也有内功,但练拳和练功是需要分别去做的两件事,故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说。

七是划分了太极拳修习进程的三个阶段,即“着熟”、“懂劲”、“神明”(《太极拳论》),懂劲后的境界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同上),神明的境界是“渐至从心所欲”(同上),即无论走架打手,还是日常工作生活,都无不符合客观规律,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八是指出了学太极拳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同上)。(待续)

太极拳打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