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鬼子为何喜欢拼刺刀?
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白刃战的交锋没有停止过。当时民国的武器装备落后,近战中使用冷兵器,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日军武器精良,应该可以在近战中使用冲锋枪,这样能大量消灭敌军,并减少己方伤亡。可是,鬼子却选择了刺刀近战。
二战时,苏联的pps冲锋枪一分钟可射出六百多发子弹,堪称近战中的大杀器。日本制造武器的技术虽然不如苏美等国,还是能够生产出冲锋枪的,但是他们直到1940年才在军队中装备冲锋枪。
红军PPS冲锋枪
历史渊源
▼
鬼子深受武士道精神影响,极度崇拜武士的勇敢无畏。战场上刺刀搏杀无疑是最能表现勇敢的。谁用刺刀杀敌多,谁就受推崇。除了武士道精神,刺刀作战还与日军的作战信条有很大关系。
他们的作战信条主要有两点,一是精准射击。在日俄战争中,日寇总结了一个经验:「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比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更强。」他们认为火力的强大,不在于数量,而在于精准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日寇才制造出精准度非常高的三八大盖。三八大盖是步枪,不适用于近战,鬼子就装上了刺刀。
装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
第二个信条是近战肉搏,他们将刺刀搏杀当做最有血性的作战方式。为了这种血性,重达20斤的机枪上都装备了刺刀。这样的做法全世界都独一无二,非常极端。
使用刺刀近战还与日本国力有关。日本是一个岛国,自身资源匮乏。所以日本人主张节俭,反对浪费。冲锋枪自身及其弹药消耗的成本显然比刺刀高得多,这是他们不能承受的。
《东史郎日记》记载道:「在我军眼中,子弹像金币般值钱。」冲锋枪针对一群敌人,而不是单个目标,所以往往会乱打一气,在日寇看来就跟撒金币一般,着实心痛。
29军大刀队
实战表现
▼
抗战初期,无论国军还是八路军,与日寇进行白刃战,都不是鬼子的对手。百团大战中,我方至少需要三个八路军战士才能够抵抗一名手持刺刀的日寇。在诸多抗战老兵的回忆和战争史记载中,抗战初期我军无法在近战打赢日寇的。打不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武器,二是训练。
白刃战中,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更长的近战武器,更有优势。冈村宁次曾说过:能与日寇进行刺刀近战的军队只有蒋氏的中央军。
蒋氏的中央军使用的是中正式步枪,加上刺刀的话,总长是不到一米七。而日寇使用的是三八大盖,加上刺刀,总长是一米八。日寇的近战武器比蒋氏军队的武器长了整整10厘米。10厘米看似不多,但对于人体而言,已经是从前胸到后背的距离了。日军还是更有优势。
武器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鬼子非常重视军人的刺杀训练,他们甚至用活人训练。在一刀刀反复刺杀的训练下,鬼子甚至能达到一刀直击对方心脏的精准度。
反观我方的军队,一直不重视近战刺杀的训练。以蒋氏军队为例,他们信奉的是德国那一套,在近战中使用冲锋枪与手榴弹。日寇将领这样嘲讽蒋氏部队:「他们始终保持着拿枪的姿势,这在近战刺杀中太过笨拙了。」
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我方败多胜少。拿台儿庄大捷举例双方近战的强弱,更有说服力。在这场战斗中,发生了一件事:三名日寇结成三角阵,与蒋氏部队近战厮杀。他们在杀死了7名国军士兵的情况下,居然能全身而退。我方取得了大捷,却奈何不了日寇的白刃,可见其近战刺杀能力有多强。
纵观蒋氏部队在抗日战争的一系列表现,他们都从未在近战刺杀中有所成长。而我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近战刺杀能力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在不断地提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八路军和新四军缺少武器,只能加强刺杀训练。
八路军和新四军缺少武器,就用大刀和长矛等冷兵器杀敌。刚开始时,他们也不是日寇对手,也只能像国军部队一般,多人对付一名日寇。但他们越战越勇,血性澎湃,在抗战中后期,几乎是迎刃而上,日寇刺中他们,他们死也要刺日寇一刀,与敌同归于尽。这样的打法,鬼子也毫无办法。
八路军练刺刀
强化训练
▼
我军为了在近战中击败日寇,除了同归于尽外,还想尽了招数,但主要还是靠训练。
八路军曾用一年时间练习刺杀,训练强度非常大。例如吕正操的部队,他们除了吃饭,其它时间都在进行刺杀训练。除了基础训练外,我军还强调实战化训练。陈赓就曾指示道:「我们必须真刀实枪在野外和山地练习刺杀,不能停留在基本的训练层面上。」实战化训练让我军近战刺杀能力越来越强,直到全面压制日寇。
我军还使用手枪近战。手枪在近战中能灵活调转枪口,并且它射速低,打中日寇后就留在身体里,不会贯穿出来打到自己人。
八路军练刺刀
除了手枪,我军还使用了其它武器。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战士们用大刀和红缨枪与敌近战。1938年的神头岭一战中,日寇被我军的红缨枪打傻了,其中一名逃脱的日寇记者曾说道:「这神秘武器是首次使用,形状十分怪异,勇士们大部分栽在这上面。」
日寇之所以被红缨枪打败,其实最主要是因为日寇觉得这是新式武器,有一种未知的恐惧。其实大刀和红缨枪的都有很大缺陷,一般的大刀砍杀两名日寇后,就会卷刃。红缨枪的枪杆是木头做的,很容易就折断了,吓唬人的效果倒是不错。
我军之所以用大刀和红缨枪,不用刺刀,还是受限于制造能力。刺刀看似简单,其实需要非常高的制造水平。号称「兵工专家」的吴运铎制造起刺刀,过程都十分困难与曲折。
转折
▼
我军与鬼子近战的转折点是1940年,这一年也是抗日战争的分水岭。此时的日寇全面扩大了在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线,将许多侵华老兵调到其它战场,用新兵补充到中国战场,这直接导致他们整体作战水平下降。
另一方面,抗战开始后的几年中,我军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不断地提升。敌消我长的局面之下,近战的天平逐渐向我方倾斜。自1940年始,我军的近战能力全面压制日寇。这迫使日寇使用近战热武器,但是此时日寇已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最能体现我方军队强大近战能力的战例,是1943年的石牌保卫战。这场战役中,发生于曹家畈附近大小高家岭上的白刃交锋异常激烈血腥,这场交锋也是抗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
鬼子如韭菜般倒下,尸体堆积如山。战斗到最后,整个战场只剩下我军战士,所有的日寇都倒下了。
整个抗日战争的近战中,我军从开始不是日寇对手,到逐渐成为日寇的噩梦,跟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正如上述的分析一样。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没有谈到,那就是中国人内在的气节与精神。
历史一再证明,敢犯我中华者,死无葬身之地!